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后备役部队是美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美军经国会批准每年召募约二十五万人入后备役。除部分首次服役的人员外,大部分是新退出现役的官兵或服满第一期后备役后重新报名服后备役的老兵。美国后备役部队有两种编成:一种是按训练程度和调服现役的顺序分为三类,即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一类后备役又区分为编组和非编组两种。前者成建制,紧急动员时首先征召;后者不成建制,紧急动员时个别征召。第二类后备役人数很少,平时无组织,通常在全面动员的第二阶段个别征召,平时一般不参加训练。第三类后备役主要是在部队服役二十年以上的校级军官和高级军士,亦称退休后备队,战时只有当第一、第二类后备役中无合格人员时,才调服现役。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武装部队后备役军人协会成立于1972年。目前,会员已发展到七千多人。后备军协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吸收会员,扩大后备役部队的力量。协会会长由国防部高级政务次长兼任。军协的活动得到国防部及社会上一些知名人士的资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罗燕军 《国防》2003,(10):42-43
预备役部队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是未来配合现役部队作战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此,必须下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的质量建设,不断提高其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以适应未来作战的需要。 一是要确立“一体化”建设思想。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都大量动用预备役人员参战的美国,一直重视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的“一体化”建设。其国会曾通过裁减常备军提案,但多次否决裁减后备役提案,相反还增加了后备役在“总体力量”中的比重,目前在陆军中50%的战斗部队和80%的后勤支援部队都由后备役人员担任。我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美国在保持一支精干的现役部队的同时,十分重视后备役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为紧急动员作准备。后备役部队是美国在战争初期动员的首要对象,是迅速扩充现役部队兵力的主要来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动员的总兵力近一千五百万人,其中后备役人员调服现役的三百万人;同时通过后备军官训练团,为征来  相似文献   

5.
1999年3月,美国民警卫队第49装甲师接管了美军驻波斯尼亚维和部队的指挥权。它开创了美军后备役历史上的三个“第一次”,即越战后美军后备役师的第一次海外部署;二战后后备役部队司令部第一次取得对现役部队的指挥权;有史以来后备役部队第一次取得对多国部队的作战控制权。这次引人注目的行动标志着美军后备役建设已进入紧锣密鼓的阶段,后备役部队正逐步走上历史前台。  相似文献   

6.
战士:上次您说到,外国很重视预备役部队的建设,请具体讲一下好吗?指导员:好。先说美国。美国陆军除把预备役部队作为战时扩充部队的主要兵源外,还将一部分预备役部队预先编入现役部队。美陆军建立了陆军后备队人事中心,还设立了专门的预备役征集机构,以加强对预备役兵员的登记和征集工作。按计划,到1988年,陆军后备队的专职人员将增加到3.4万人:陆军国民警卫队的专职人员增加到7.88万人。1985年,美陆军编组预备役部队总数达110.4万人,比1976年增加28.1万人,平均每年递增4.7%,而同期现役部队的兵力仅增加8万人,平均每年只递增1%。计划到1988年,陆军现役部队仍保持78.1万人,而陆军预备役部队将增加到80.58万人。美军预备役部队的武器装备过去都是从现役部队淘汰下来的,为改善预备役部  相似文献   

7.
2001年2月,美国国民警卫队第49装甲师接管了美军驻波斯尼亚维和部队的指挥权。美军后备役部队参与战争行动本来不算什么新鲜事,但这次维和行动却与众不同,它开创了美军后备役部队历史上的3个“第一”:越战后美军后备役师的第一次海外部署;二战后后备役部队司令部第一次取得对现役部队的指  相似文献   

8.
青原 《国防》2002,(1):42-44
台湾当局认为,现代战争是总体战争,必须“动员全民力量,以换取战争的胜利”。为适应总体战争的需要,做到“平时养兵少、战时用兵多”,台湾当局采取常备部队和后备役部队相结合的军事体制,实行“精简常备、广储后备”的精兵政策,后备役兵员被视为“国家”总体战力量重要的一环。台军制定了“平时广积蓄、战时速扩张”的动员政策,采用各种方式提高后备役兵员的快速动员能力,以达“总体作战,以武拒统”目的。  相似文献   

9.
杜新江  吴广晶  马剑 《国防》2004,(3):30-31
当今世界军事强国虽然拥有最现代化的常备军,但无一例外地都注重加强后备役部队建设,把后备役人员作为参战的一支重要战略力量使用。我们应借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美国战争动员的演变(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羽 《国防》2005,(8):74-77
1991财年到1998财年,美三军总兵力从198.5万人逐步12年调整——美国战争动员急转弯减少到140.7万人,削减幅度为29.1%。与此同时,后备役部队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减少,一类后备役中的编组后如果要问,海湾战争对于美国人最大的军事心得是备役部队从1991年的115.3万人削减到1998年的88.1什么,那便是看到了高技术武器装备前所未有的破坏万人。国防工业则从1993年到1996年进行了为期4年力。美国人感到:由信息化带来的武器破坏力,虽然不像的“国防工业基础重组”。重组前,美国有国营的军工企核武器那样具有瞬间就能毁灭一切的能力,但却能够像业146家,…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府认为,战争动员准备是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紧急状态时动员庞大的经济、工业和人力资源扩充现役部队的能力,是威慑潜在敌人和消除盟国疑虑的关键因素”,“甚至可以决定最后的战争胜利”。50年代初,艾森豪威尔在交付国会讨论的组建后备役部队的法案时说:国家必须拥有“经过训练的、能够立即调入现役军队作战的、有正式编成的后备队”,还“要有大量的能够保障迅速总动员的二等后备队”。前陆军参谋长泰勒指出,  相似文献   

12.
持续数月的海湾危机,终燃战火。战前有媒体报道,美国动员参战的后备役人数已达到25万,与参战的现役部队约为1:1。这是继第一次海湾战争后,美国在其本土动员后备役人数最多的一次。后备役人员涉及的领域除了从事民事、公共事务、医疗、补给、运输和空中交  相似文献   

13.
根据荷兰陆军预备役体制,每一个后备营均与现役营的规模相同。士兵在退出现役后,以连为单位集体进行五个月的短期整顿,然后携带其全部武器装备集体转入后备役,而不是将退役士兵分散到配有装备或骨干的后备役部队。这样,他们可保留过去训练中学到的技能和已经建立起来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军已组建的预备役部队,全部是师团建制一个模式,没有旅的建制。这种体制不利于预备役部队战时的快速动员使用和平时的全面建设。 一方面,未来局部战争需要更多旅营制的预备役专业技术部(分)队。旅营制是世界主要国家使用较多的专业技术部(分)队编组方法。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出动的后备役部队中就有2个地炮旅,其余均为营(连)规模的专业技术分队。我军的专业技术部队也主要采用旅营制,如导弹旅、坦克旅、炮兵旅、舟桥旅等等。这是因为旅营制较之于师团制既有“五脏俱全”的特点,又有轻便灵活的优势。在未来局部战争中,动员使用预备役部队,其建制规模可能性更大的还是旅营制专业  相似文献   

15.
台湾当局认为,现代战争是总体战争,必须“动员全民力量,以换舣战争的胜利”。为适应总体战争的需要,台湾采取常备部队和后备役部队相结合的军事体制,实行“精简常备、广储后备”的精兵政策,做到半时养兵少、战时用兵多,以达“总体作战,以武拒统”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信部(分)队战时遂行通信保障任务时具有点多、线长、面广、人员高度分散等特点,通信保障任务转换快,准备时间紧,对快速机动保障能力要求高。搞好通信部(分)队战时饮食保障,对维持和增强官兵体质,确保部队通信指挥顺畅具有重要意义。1通信部(分)队饮食保障的特点1.1通信部(分)队人员高度分散,饮食保障的组织难度大通信部(分)队除了保障各指挥所部分人员相对集中外,其余均根据保障任务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分散的电台群或节点,建制序列被打乱,人员高度分散。这些分散的台站,除加强配属到上级和兄弟部队以外,其余人员的饮食保障均由本级负责。…  相似文献   

17.
美国陆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两部分组成。现役部队目前为48.2万人.到2010年完成6.5万人的扩编计划后将达到54.7万人。预备役部队包括33.2万人的国民警卫队和53.2万人的后备队。  相似文献   

18.
美空军参谋长迈克尔·莫斯利2008年1月16日发布《空军武器系统路线图》,它将为美空军规划应对21世纪国家安全威胁所需的能力。作为美空军作战力量的组成部分,2007年12月初,来自空军现役部队、国民警卫队和空军后备役部队的高级领导人员对该计划进行了讨论和协调。《路线图》谋划了美空军未来的先进武器系统的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海军又叫加拿大部队海上司令部,司令部驻地渥太华。现役军人9000人,预备役4000人,装备各型舰船33艘。加拿大海军直接首长为海军参谋长,与陆军参谋长、空军参谋长平级,现任参谋长P·迪安·迈克法登海军中将。加拿大海军下辖大西洋舰队、太平洋舰队和海军后备役司令部。  相似文献   

20.
队员还要学会使用指南针、挖掘掩体和埋设陷井、掌握跳伞和潜入水下的基本动作要领以及爆破技能。美国别动队装备精良,反应敏捷,越来越受到美国政府和军方的重视。据披露,到1990年美国别动队的现役总兵力将增加到两万人(不包括后备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