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玲 《国防科技工业》2007,(10):42-43,45
9月30日,由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海洋一号B卫星正式在轨交付运行。随着卫星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国近年来天上无海洋卫星的不利局面,标志着我国海洋卫星和卫星海洋应用事业跃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将为我国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这是近30年来我国海洋卫星发展的又一里程碑!”3月2日,在海洋二号卫星在轨交付现场,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海洋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蒋兴伟的话久久回荡。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工业》2004,(2):36-37
21世纪的海洋技术,将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加速发展。自从1978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之后,海洋探测卫星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愈显重要,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发射了海洋探测卫星。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更需要自己的海洋卫星。2002年5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  相似文献   

4.
在发挥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动作用方面,航天科技集团在今后10年的目标是:——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以气象卫星系列、资源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和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群组成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甚至全球的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建立自主经营的卫星广播通信系统。积极支持商用广播通信卫星的发展,开发长寿命、高可靠的大容量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初步建成中国卫星通信产业。——建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建成中国的卫星导…  相似文献   

5.
<正>初春三月,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二号卫星正式交付使用。它将与已在轨运行的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实现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相结合,完善我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大幅提升我国对海洋的监测能力,有效服务海洋事业,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工业》2012,(3):12-15
该卫星在多个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卫星遥感能力水平的五大提升。将与已在旅途运行的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实现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相结合,完善我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法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CFOSAT)已正式在轨交付自然资源部投入业务应用。该卫星首次实现了对全球海面风场、海浪谱两种重要海洋参数的大面积、高精度同步观测,完善了海洋立体监测手段,为海洋科学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海洋预警监测等提供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8.
海洋是世界各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又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宝库。随着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大陆资源的日益接近枯竭,争夺丰富的海洋资源的斗争日益加剧。海洋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愈来愈重要。南美洲各濒海国家之间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通道、保卫国家海上安全、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进而保障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的争夺也愈加激烈。为保持和提高海上威慑力量,南美洲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速度建设一支属于自己的强大海上力量,以便未来能够在南美海域占据对己有利的态势……巴西海军雄心勃勃要做老大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面积851万多…  相似文献   

9.
肖鹏 《国防科技》2005,(8):48-52
海洋,是世界各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又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宝库。随着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大陆资源的日益接近枯竭,争夺丰富的海洋资源的斗争日益加剧。海洋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愈来愈重要,南美洲各濒海国家之间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通道,保卫国家海上安全,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进而保障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的争夺也愈加激烈。为保持和提高海上威慑力量,南美洲主要国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2012,(3):12-13
该卫星在多个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卫星遥感能力水平的五大提升。将与已在轨运行的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实现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相结合,完  相似文献   

11.
浩瀚的海洋,多少年来被人们誉为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交通的要道,资源的宝库。海洋孕育了人类,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间争夺海洋控制权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从而使海上封锁与反封锁的作战形式日臻完善。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000多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洋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流通和同世界各国交往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进行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然而,我国仍然有很多岛屿与海域被他国侵占,并且台湾岛等还未回归大陆。因此,广大民兵加强海上封锁与反封锁力量及其战法的研究,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军事斗争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2万多公里长的大陆边界线、18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加上6500多个岛屿的海岸线,海岸线总长32600公里。中国目前至少与14个国家存在陆地和海洋边界纠纷。中国领土边界出现的一系列争端,实际上是清朝衰落后西方列强侵略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航天局(ESA)共同提出了欧洲联合空间战略,并将在2002年年底之前达成一个新的框架协议。除“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之外,“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GMES)卫星网络是这项战略的重要内容,关键是研制一批新一代小型、高性能的遥感卫星。遥感卫星(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对地球和低层大气进行光学和电子观察的卫星,包括气象卫星、资源(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也称为环境卫星。文中涉及的遥感卫星主要是对地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14.
卫星应用越来越广泛地渗入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出传统方式无法达到或难以实现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卫星应用已成为一个国家提高技术水平、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现在,我国在轨稳定运行的卫星达20余颗,包括资源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空间探测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等多种类型,形成了对地观测卫星系列、导航卫星系列、通信卫星系列和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基本构成了我国应用卫星体系,为我国卫星应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的卫星应用水平不断…  相似文献   

15.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被誉为沿 海国家的“第二国土”, 海洋中蕴藏着比陆地丰富得多的资源,仅鱼类就可满足300亿人口全部蛋白质的需求。从古至今,人类对海洋资源进行了大力的开发与争夺。 海洋是沿海国家的国防前哨,具有重大的军事价值,历史上许多沿海国家都程度不同地重视海防建设,有许多重大的作战行动也发生在海上。美国自从它诞  相似文献   

16.
<正>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在经济建设和大众民生方面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具有鲜明的军民融合特色。近三十年来,我国航天技术已取得巨大进步,卫星平台、载荷、数传、数据处理及应用技术发展已经成熟,已形成资源、气象、海洋、环境、国防系列等构成的对地观测遥感卫星体  相似文献   

17.
<正>4月2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迈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步。作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一号"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高分辨率数据自给率。它的入轨,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遥感卫星谱系,极大地提升了空间遥感的技术水平,对我国的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环境与灾害、全球气候变化监测、精准农业等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82年,国际海洋法公约对专属经济区和管辖海域的利益作出新规定后,亚太地区沿海国家竞相宣布了领海范围,7个国家宣布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或海区,6个国家宣布了大陆架。围绕海洋资源的争夺和海域划界及岛屿归属问题上的争端,近10年来,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将海军作为重点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海军实力有明显加强。可以预料,随着世界人口及其消费水平的急剧增长,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人们把目光逐渐转向海军,越来越意识到海洋对于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海洋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地位将不断提高,世界沿海国家为争夺控制海洋的斗争将日趋激烈,作为海上武装力量的海军将受到更加重视,各国对海军的投资将会更大,海军的发展将会更快!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中船重工集团七二四所与江苏省气象局签署共建协议,联合打造“江苏海洋气象环境信息综合观测研究基地”。这是双方为适应江苏省沿海发展战略需要而进行的一次重要合作,为该所今后开拓海洋“大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全球对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的需要,海洋气象环境信息综合观测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2002年5月15日9:50,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海洋一号A(HY—1A)卫星由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升空,808秒后,卫星与火箭正常分离,到达870公里初始轨道,按计划在经过7次变轨后到达798公里的预定轨道。 2002年5月29日上午9:50,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所属北京、三亚卫星地面站成功地接收到第一轨卫星数据。 2002年9月18日上午,在国防科工委主持下,国家海洋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就HY—1A卫星在轨交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签字仪式。 2003年5月15日上午,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北京、三亚卫星地面站接收到HY—1A卫星下传的遥感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