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层     
《国防科技工业》2005,(9):12-13
秦山二期扩建工程接入系统设计方案通过专家审查;航天六院机动车辆排气检测站为环保添羽翼;航天晨光集团交付国内最大最重合成氨设备;陕飞大力开展“青年突击队”活动;国内首艘17.4万吨优选型散货船交工。  相似文献   

2.
《中国军转民》2006,(9):F0002-F000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林泉电机厂隶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一基地,是中国航天微特电机、二次电源及小型化遥测设备的专业研制生产单位,是航天微特电机专业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林泉电机厂1995年获得航天总公司首次颁发的航天产品“科研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2004年获“武器装备科研和生产许可证”,通过了GJB9001A-2001质量体系认证。  相似文献   

3.
基层信息     
乌江厂依托新品抢占市场制高点 江南航天集团乌江机械厂抢抓紧西部大开发机遇,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在高起点上进入新的产业领域,为企业发展寻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该厂利用军工企业人才、技术优势,重点向研制生产填补国内空白的节能型铝工业设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环保、生物资源深加工等高科技产品新领域进军。抢抓市场制高点,先后开发铝工业加工设备16个系列,近百个品种投放市场,受到用户青睐。如该厂研制的生阳极编组站和焙烧碳块清理机组是碳块生产配套的大型自动化生产线,已成为替代…  相似文献   

4.
数字航天提升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科技集团确定了“发展数字航天、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宏伟目标。 发展数字航天,要实现航天产品的高度数字化。航天产品凝结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要求信息精准、精密和导航精确。因此,要大力研制与开发具有自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所紧紧抓住从三线搬迁到城市的地域优势契机,充分利用技术、设备、人才优势,找准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把航天高科技转化到民用产品之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该所已为石化、冶金、轻纺、能源等业,开发了热能工程、特种泵、阀、橡塑制品、传感测试、大型石化设备、环保产品及汽车配件等8大类近千个品种规格的新产品,绝大部分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产品。低氧燃烧和高效传热技术是该所的技术优势。他们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在热能工程领域拓出了一片新天地,首先在亚洲最大的化纤生产企…  相似文献   

6.
《中国军转民》2007,(5):45-46
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逐步建立了以重大装备制造、综合与精密机械加工、控制制导设备、伺服机构与电液控制系统、涡喷发动机、火工装置、光电显示为特长的科研生产能力,形成了以战略武器批生产、竞争性战术武器和宇航产品研制生产、航天产品配套协作生产为主的军工产品科研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7.
李威 《中国军转民》2008,(12):31-32
仅有近200人的航天4院航天材料公司复合管厂利用航天防腐技术的成熟经验,研制开发出的双金属复合防腐管道,在石油、化工、环保、食品及医疗卫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品从2003年投入生产以来产值100万元已发展到现在的1.8亿元。2008年1~9月份已完成生产产值1.5205亿元,销售产值1.5751亿元,销售回款1.13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0%、170%、133%,预计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相似文献   

8.
正在此次任务中,海南发射场测控中心计算机系统首次采用了全国产化设备,特别是国产化麒麟linux操作系统替代了国外产品,应用软件也改为在国产化操作系统下运行,就犹如给长七建立了一个更"安全"的大脑,确保发射任务准确可控。中国电科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单位,共有14个成员单位参加了长征7号首飞试验箭任务,主要承担了发射场测控中心计算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设备、地面控制系统、测控系统产品和几十项数千只关键元器件等设备,全面保障火箭发射升空、在太空遨游交会对接直至安全返回地面的安全可控。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任务发射中,中国电科沿用了诸多创新技术,开创了我国航天发射任务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来,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参与者,四川航天先后承担了箭体、舱段、伺服机构、故障处理系统、火工装置的研制生产任务。从神一到神六,布满了“四川航天造”产品。看着这些产品邀游太空,在感叹航天事业崇高和伟大的同时,这些绝少被外界提及的四川航天人又走过了一条怎样的飞天之路,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呢?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是航天产品研制的基础技术、先导技术和关键技术,是决定航天产品性能、质量、可靠性及成本的重要因素。提升航天材料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水平、加大科研生产条件保障力度,对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引领材料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军民产业融合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是我国航天领域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中心,是航天特种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研  相似文献   

11.
1月16日上午,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发射技术及特种车事业部挂牌仪式在京举行。该事业部是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直属的国有、非独立法人、寓军于民的经营实体,该事业部由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长治清华机械厂和秦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重组而成,该事业部在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授权下,以航天发射技术为依托,管理和运营特种车和地面设备相关资源。  相似文献   

12.
张笑 《国防》2006,(7):50-51
随着外层空间军事战略地位的日益凸显,谋求对外层空间的控制优势和战略利益,增强航天工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提到世界各主要国家安全与发展的议事日程。加快我国民用航天工业动员建设,推动航天军用科技与民用科技协调发展,对于增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动员基础,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用航天工业动员是指为了满足现代战争和重大突发事件的紧急需要,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民用航天领域的设施设备、技术、产品、科技人员等,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或应急状态,进而提高我国民用航天工业领域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3.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具备完整的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技术开发和研制生产体系.长期以来,其产品和技术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多个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空间领域的重要力量。在这次”天宫一号”研制发射工程中,航天科工集团取得了多项产品技术突破.为成功发射精准入轨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正>在卫星"飞天"中,小型化、低功耗的有效载荷可以降低卫星的体积和重量,从而降低对燃料和电池的需求,不仅保证通信设备有更长的待机工作时间,还可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使用成本,使得卫星运转时间更长、探测的距离更远。恒温晶振作为其中的核心器件,缩小产品体积,降低产品功耗也尤为重要。日前,航天科工203所研制成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工业》2004,(11):15-15
当今世界的航天产业呈现四大发展趋势。第一,航天产业仍将是未来的投资热点,而其中的卫星运营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业更是增长的热点。第二,军用、民用和商业航天将协调发展。第三,航天产业的国际合作将更加密切。第四,军事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由中国运载火箭建技术研究院与西班牙安讯能能源集团公司、西班牙英莎集团公司合资成立的南通航天万源安讯能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南通公司)生产的首台AW1500型1.5MW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这是该院大力发展民用产业,积极拓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次中西强强联手打造本土化风机品牌,加快了我国风电发展领域设备国产化进程。在下线仪式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表示,中国航天要在发展航天的同时,积极拓展新能源产业,要在风机制造、风场建设、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在取得技术、产品、  相似文献   

17.
1月16日上午,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发射技术及特种车事业部挂牌仪式在京举行。该事业部是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直属的国有、非独立法人、寓军于民的经营实体,该事业部由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长治清华机械厂和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重组而成, 该事业部在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授权下,以航天发射技术为依托,管理和运营特种车和地面设备相关资源。伴随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航天发射技术及特  相似文献   

18.
正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一六五厂),始建于1958年,建厂以来一直承担着我国火箭、卫星、飞船、空间飞行器等航天型号和相关装备元器件产品配套研制任务,是目前我国航天/军用继电器、电连接器、特种开关和控制组件研制生产的骨干企业,也是广西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多年来研制生产的1400多个品种规格的元器件/组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我国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电子、工业自动化、高速铁路等军民领域。公司主营产品有:  相似文献   

19.
《兵团建设》2013,(16):80-81
以海洋生物的诸类贝壳为主要原料,"七彩贝壳"漆业与聊城大学联合,研发、生产和销售高、中、低档腻子产品。绿色的生态环保产品,强大的科技研发队伍,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和超前的售后人员组合,确保了产品质量的优良和售后服务的优质,特别是企业最近研发出的新一代绿色、生态和环保的高质量墙体材料,使"七彩贝壳"系列产品深受顾客的信赖与好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之一,是我国较早建成的大型空气动力研究与试验基地,是以空气动力及相关技术为核心,空气动力、特种飞行器、环保、测控四大主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院。研究院拥有各种风洞试验设备,承担过我国众多航天型号的气动研究试验任务,在型号研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先后获得各级科技奖数百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