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觅(散文)林峰军港旁边有一片金黄色的沙滩,闲暇时,我时常静静地一个人徘徊在那片柔软的沙滩上,寻觅我心中那美丽的斑贝。记得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我漫步沙滩上。蓦然,一枚美丽的五采斑贝映入了我的眼帘,心头一阵欢喜!俯下身去轻轻地将它捡起来,小心翼翼地...  相似文献   

2.
无悔无怨守南沙──记南沙巡防区某守备连连长李彦杰陈正坤,朱中琪他从南沙回来,经过10多天,一万多里路的长途跋涉,回到黑龙江中俄边境地近的家中休假。第二天,他收到了"紧急任务速归"的电报……李彦杰家住黑龙江省中俄边境附近,离俄罗斯不足10公里路程,可距...  相似文献   

3.
南沙故事多     
盛产鱼翅、海参的南沙群岛也盛产趣闻,那趣闻多如彩贝,美似珊瑚,灿若珍珠,给人新奇,给人欢乐,给人以美的回味。我们从南沙归来,拾回一串趣闻。现将它献给亲爱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十八岁那年,佩带着海军上等兵军衔的我对南沙产生了一种浓烈的情感,南沙卫士成了我心目中的偶像。每每听老兵谈起守礁的体会,我总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要是哪一天我也能成为一名守礁兵该多好啊!于是我怀着对南沙的向往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向党组织递交了赴南沙守礁的申请书。指导员告诉我申请已被批准的那天,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战友们也都为我祝福。军舰由湛江港出发,途经海南岛、西沙群岛,连续航行四昼夜后终于到了南沙。一踏上这片蔚蓝色的国土,一种神圣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看,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海风的吹拂下飘扬得如此舒展;简易的…  相似文献   

5.
铁山石     
铁山石海音我的案头上,放着一块心字形鹅卵石,上面用红漆精心写着"铁山石"字样.落款是"岸八连留念"。这是我参观老铁山岸炮八连时,战士们赠给我的礼物。每当望着案头上的铁山石,我就有了另一种视觉、另一种空间和另一种心境。我望着铁山石,仿佛望见了守卫老铁山...  相似文献   

6.
读者互动     
<正>读者圆桌读者老猫来信说,巩固南海的主权,不妨从"耕海捕鱼"开始。2010年8A和9A两期杂志上黄胜友先生的南沙专题文章让老猫非常感慨。在这之前,说到南沙只知道那条很夸张的"九段线",具体这条线之内都有什么,还真不清楚。没想到,我们祖国的南疆如此壮美。在看了《现代舰船》的介绍之后,老猫也很想去南沙看看,可在网上查了半天,只找到去西沙永兴岛的航班,混上海监船去南沙溜一圈,对于我来说也是不大现实的……看来,我的南沙之梦在短时间内是没法圆了。  相似文献   

7.
夕照南沙     
南沙,是我国最南端的、块海洋国土,她海深水蓝·等功无边,风光涛还,景色秀丽。去年仲秋,我随中国渔政21号船来到美丽可爱的南沙,亲眼目睹了她的风采。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我住上船头,尽情享受这大自然的海上风光。眼前海天茫茫,天水相连,整个海面仿佛成了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庞大国派。浩瀚的海面波平浪静.碧海如墨。船的周围不时涌现出一月月黑色的海豚,一个接着一个腾空飞跃而过,还有颜色各异的飞鱼,展开它们比身体还大的翅膀,时而腾空而起,时而紧贴水面,凉水而过,飞到很远的地方,一头扎进海水里,消失在晚霞中。这数不清…  相似文献   

8.
南沙老礁长     
他刚从大海中走来,带着海的腥味、海的咸味。大海没有忘记馈赠给这个儿子,一副黝黑发亮的面庞。南沙守备部队政委周华告诉我:“他叫周建明,是南沙最老的礁长了,也是南沙现任礁长中唯一参加过建礁、守礁的礁长,堪称一代海骄”。至今,周建明已守礁11次,1130天,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9.
涛涛汪洋是文化灵感的源泉——南沙的对联 很少有机会,也很少有人去研究南沙的文化。但我坚信南沙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新芽。 南沙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南沙的对联。南沙人把对联叫着礁联。 踏上南沙的礁土,礁联是每个上礁人见到的第一个风景:白墙上镌刻的红字,或美观工整,或清秀大方,或苍劲有力,与巍峨的礁堡、威武的水兵和蓝色的大海溶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而当你读完南沙的每一幅礁联,你对南沙自然就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敬仰。  相似文献   

10.
38021部队担负着南沙守备任务,部队长年驻守在远离大陆的孤礁上.党委根据这一特点,坚持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强化官兵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官兵为祖国的利益甘愿吃苦,乐于奉献,圆满完成守卫南沙的光荣使命.一、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知礁爱礁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官兵强烈的职业使命意识第一,结合官兵思想实际,把爱国主义教育经常化.教育中针对不少官兵对爱国主义是军人的重要道德规范缺乏认识的实际,在讲好专题课的同时,还组织播放《伟大的军队,光荣的战士》系列录相片和《林则徐》、《英雄儿女》等爱国主义影片,激发官兵奋发图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增强守礁卫国的历史责任感.第二,引导官兵知礁爱礁,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教育时,始终注意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富有南沙特色的知礁爱礁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熟悉海洋国土”、“祖国在我心中”、“我与主权碑’等活动.通过这些现实的教育,使大家明确南沙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南沙的历史,浓缩着中华民族的荣辱,从中体会到守卫南沙岛礁的  相似文献   

11.
语录体     
正爸爸,我觉得你一定会说,感谢甘巴拉培养了你!——王胜全是在甘巴拉雷达站坚守时间最长的兵,他对甘巴拉的爱成为了一家的自豪。当问及如果离开部队会说点儿啥时,他5岁的儿子一本正经地这样抢答道。没有莺歌,没有燕舞,只要能听到嘹亮的号角,就不会独孤;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要能戴上和平的勋章,便可以满足。——为营救战友英勇牺牲的"南沙赤子"李永强,生前守在南沙,乐在南沙。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如是  相似文献   

12.
成长在南沙     
刘鹏 《政工学刊》2011,(8):74-75
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军号声伴我成长,耳濡目染的都是军人的气息。刚来南沙守备部队的时候,我以为我对部队已经很了解了,完全可以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来南沙部队的前两个月还好,新鲜感很强烈。慢慢地就有些不适应了,表现出眼高手低、目中无人的心态,很难与战友们打成一片,很难融入到南沙卫士这个群体中来。  相似文献   

13.
《现代舰船》2011,(11):3
当前,南海问题的焦点是南沙问题。大家都知道,南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世界各国所公认的。就连越南、菲律宾,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也承认西沙、南沙是中国的领土。从他们政府的文件和所出版的地图和教科书中也得到了证明。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南沙附近海域发现了大量的油气资源,号称为  相似文献   

14.
卢永华 《政工学刊》2011,(12):65-6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理解把握全会精神实质,贯彻落实全会决策部署,军队要着力发挥军事文化的铸魂功能、励志功能、激励功能、引导功能、育人功能、宣传功能、学习功能。海军南沙守备部队多年来坚持探索创新"礁堡文化",不断丰富弘扬南沙精神,为出色完成守礁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南沙是中国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的岛群,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大陆和澳州大陆之间的航运要冲。然而,目前中国仅控制着9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国民党控制的南沙最大岛屿太平岛,大部分岛屿都不在中国控制之中,由某些国家占领着,那些国家已开始从许多方面加强控制。越南目前占据着南沙的25个岛礁,是侵占南沙岛礁最多的国家。1975年,越南河内政府  相似文献   

16.
加疙瘩,乍听这名字我以为这里的树木都长满了病疙瘩。到这儿才知道,它是鄂温克语,意为长满红豆的地方。加疙瘩外站也缘此而得名。这个距中队70多公里的检查站,把守着进入原始林区的唯一通道,是守卫这片原始森林不可逾越的屏障。25年前我从警校毕业,就分到这个小站,我作为管理干部的生涯也就此开始了。  相似文献   

17.
吴海华 《政工学刊》2014,(11):30-31
人类战争史揭示着一条铁律: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军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习主席也反复强调"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我理解,军队的样子,就是要能打仗、打胜仗,就是要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和作风。作风和战斗力紧密相连、如影随形,具有服务目标的统一性、生成机理的关联性、内在要求的一致性。以战斗力标准来衡量,当前最现实最紧迫的就是要破除四种不良作风。  相似文献   

18.
可爱的南沙(散文)黄永新年伊始,我有幸随一支由多种舰艇组成的我海军编队,由上海出发,经过台湾海峡,北出广州湾,穿过七洲洋,告别西沙,浩浩荡荡直插南中国海。悠悠两千年,纵横五百里,南沙,我们来了。循着唐宋的版图,沿着郑和的航迹,带着母亲的嘱托,我们又见...  相似文献   

19.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0,(10):63-63
谁的名言 “我最担心的是,我们所做的恰恰是唤醒了一头沉睡的雄狮。”这句据说是山本五十六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的感慨之语,其实是美国人在上世纪70年代杜撰出来的。《虎、虎、虎》电影脚本作者只是借用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20.
《现代舰船》2011,(10):10-15
1988年3月14日,这是让所有炎黄子孙热血沸腾的一天,时任榆林基地参谋长的陈伟文指挥502、531、556护卫舰编队在赤瓜礁海域痛歼越南侵略者,取得了中国海军自蒸汽舰艇以来抵御外族侵略战斗中最为辉煌的胜利。更为重要的是,南沙海战的胜利收复了9个岛礁,这为我国1992年提出的"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南沙领土争端解决方针提供了现实依据。2011年7月底,《现代舰船》有幸采访了陈伟文将军,听他讲述23年前那场奠定南沙格局的战斗。陈将军一生参加6次海战,全部告捷,国外媒体赠以"常胜将军"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