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胜君 《环球军事》2012,(11):10-11
中国政府在南海问题的政策和主张是一贯且连续的:“主权归我,和平解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一段时间以来,这“十六字方针”被个别媒体特别是一些南海主权声索国有意无意地误读甚至曲解。故此,有必要对这“十六字方针”进行正确解读,准确理解其含义,从而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的原则和底线,更加深刻地体悟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的意志和决心。  相似文献   

2.
<正>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目前南海形势错综复杂。当前,菲律宾提出南海仲裁案的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立场,被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贴上了"不尊重国际法"的标签;中国不承认、不执行仲裁案裁决结果的立场,被扣上了"不遵守国际法"的帽子。鉴于这种形势,有必要将南海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本质问题搞清楚,以正国际社会视听。  相似文献   

3.
何立波 《环球军事》2011,(22):44-45
当前,南海问题成为两岸共同的关注焦点。维护南海的主权和合法权益是两岸共同的责任。回顾和梳理国民党和台湾当局60年间的南海政策,有助于我们从历史角度更清晰地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声音     
《环球军事》2010,(20):5-5
“中国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扩大化,因为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将使问题复杂化。南海问题只是有关国家之间领土主权和海洋权利的争议,不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也不是地区与国际问题,必须由当事双方通过友好协商以和平方式来解决。中国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始终致力于同有关国家通过双边协商加以妥善解决,磋商渠道是畅通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年来外部所面临的困局、麻烦可谓是接踵而至,和平崛起的郑重承诺及一系列友善举措,并没有获得相应回报。欧美经济上希望中国帮助解困,却不惜利用种种手段遏制中国、围堵中国,容不得亦或是害怕与其发展模式相左的中国发展壮大、和平共处。南海周边一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拉上美国公然向中国叫板,妄图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据为己有,其就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和渔业资源。此外,东海、中印边界等领土纠纷的复杂化或扩大化,似乎都给中国的和平  相似文献   

6.
在利益与道义相交织的南海上,冲突不仅仅存在于周边的当事国,来自区域之外的势力对这一地区的插手,往往起着更为决定性的作用。南海地区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特别是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的发展以及南海各国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通道。  相似文献   

7.
1947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以下简称民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在其编绘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绘制了一条由11段断续线组成的线作为中国在南海的“传统海疆线”,以界定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管辖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政府有关部门审定出版的地图继承了这条线。只是在1953年后取消了位于北部湾和东京湾的两条线,将11段断续线改为9段断续线,这就是南海“九段线”。  相似文献   

8.
中国此次将辽宁舰部署至南海海域意在向东南亚国家、日本和美国传递一大政治信号,那就是中国决心捍卫其在南海地区的核心利益,并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南海事务。  相似文献   

9.
7月31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其2012年度《防卫白皮书》。与去年的白皮书不同,今年该报告封面的主色不是白色而是海蓝色,并且在封面的地图上特别突出了日本和南海,这隐约地体现了日本在南海的野心。  相似文献   

10.
顾此 《环球军事》2012,(8):9-11
中国有句古诗曾说到“春江水暧鸭先知”。近年来,随着南海周边国家对海洋权益的日益关切,南海问题不断升温。然而最能让人感受这一海域“水温”上升的莫过于南海周边各国军购“热情”。于是,各型战机、地空导弹、战舰和潜艇纷纷亮相在南海这原本平静的大海上。  相似文献   

11.
着越来越多的亚太国家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新兴动力,亚太地区战略地位不断提升。该地区的安全也就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南海地区安全则成为关注的一个焦点。一旦南海爆发军事冲突,其不仅将直接影响到南海地区安全,也将对东南亚和亚太地区的安全造成影响,甚至对全球安全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 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汉 武帝时代,中国人就开始在南海航行和 开发经营,并对南沙群岛实施管辖。中国 历来的官方文件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归 属有明确记载,也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 广泛的国际舆论以及正式图籍所公认。 但是,近几年来,西方国家一些别有用心 的人,不断散布“中国在南海制造威胁” 的奇怪论调。似乎只要中国的渔船、科学 考察船、地质勘探船在应属中国管辖的 南海区域进行作业,特别是中国海军的正常训练、正当巡逻、护航、护渔等,就被视为对别国的“威胁”。本期发表的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罗钰如的文章,依据史实,理直气壮地对“中国在南海制造威胁”的论调进行了驳斥。  相似文献   

13.
签署宣言,3年努力的结果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各国领导人出席了签字仪式。宣言规定,在南海问题争议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并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寻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径,包括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救助、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这一宣言是中国与东盟签署的第一份有关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对维护我国主权权益,保持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增进中国与东盟的互信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反潜短板     
这样一则报道引起了本刊的注意。2011年5月17日,菲律宾军方发言人表示该国将考虑购买潜艇,这位发言人说:"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潜在冲突中,潜艇将是非常好的威慑力量"。放眼整个南海,对潜艇高度重视不只菲律宾一家,马来西亚已经拥有了上等的法国潜艇,越南也在展开雄心勃勃的"基洛"购买计划。这些潜艇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该地区总的力量对比,但考虑到南海存在复杂的岛屿纠纷,并且有对中国极其重要的能源和贸易运输线经过,这些变化有理由引起中国足够的重视,何况南海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航母重要的活动区域。事实上,除了这些尚未变成现实的常规潜艇,已经存在的核潜艇是未来中国航母更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末期,随着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的南海资源大发现,南海问题日益凸显起来,原本承认南沙群岛为中国领土的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开始积极探掘南海资源,并纠缠起南沙诸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来。无论是上述国家的公众压力、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是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流行都在进一步恶化局势,而该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及丰富的资源又使其不可避免地处于风口浪尖之上。越南是侵占我国南沙群岛岛屿最多的国家。本着开发资源、控制战略要地、拓展国防空间的目标,越南一方面维持着对华关系的总体友好与稳定,另一方面在南沙群岛争端上立场蛮横。近期,越南政府公然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精神,非法划定了南沙部分油气招标区块,并将于2007年5月在南沙举行所谓“国会代表”选举。越南还和英国BP公司合作,在南沙修建天然气输送管道。越方在南沙采取一系列侵犯中国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的新行动,违反了中越双方领导人就海上问题达成的重要共识,不利于南海地区的稳定。无论是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还是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我们都有必要对南海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正>不管中国的公知们怎么说美国对中国充满善意,不管中国某些外交家怎么说中国要同美国搞好关系,自从前苏联被弄翻之后,美国就把扼杀和颠覆的战略重点对准了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就看今年上半年吧,美国军方首脑一再向中国发出战争威胁,扬言要把美国60%的军事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然后就是炒作南海问题,美军两个航母战斗群巡游南海,撤走之后又是三艘宙斯盾级战舰到南海示威。  相似文献   

17.
南沙群岛是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也是面积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它南北长550多海里,东西宽约400海里,分布着230多个岛屿、沙洲、礁滩。1969年勘探发现,南沙群岛一带藏有极为丰富的油气储量。南中国海从来没有风平浪静过,特别是近期联合国海洋公约划界的时间约定,导致南中国海周边一些国家蠢蠢欲动,一时中国南海风云再起。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新民周刊》、《东方早报》等报刊的有关报道和文章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18.
储召锋 《环球军事》2011,(13):28-29
近期以来,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动作频频,使南海问题形势陡然严峻。6月13日,越南在南海局势非常敏感的时刻进行了实弹演习,使形势继续升温。与此同时,菲律宾官方竞宣称要将“南中国海”改名为“西菲律宾海”,大有与越南呼应之意。而在越南、菲律宾的背后又或明或暗地闪现着美国的影子。对以上事件,中国外交部已多次发表声明,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历来都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相似文献   

19.
当前解放军聚焦的重点是台海方向,但为有效应对美国海军干预中国的军事行动,中国军队正在不断加大“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投入力度。而如果中美关系不断改善的话,两国都可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多有益贡献。可以说,中美关系未来将成为决定解放军地位和使命的重要因素。另外,东海、南海等区域性因素也会影响中国决策者的安全规划。解放军将成为中国在上述区域捍卫中国主权完整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从去年到今年,南海问题连续升温。包括越南、菲律宾等在内的一些涉及南海主权争端的国家,相继在南海相关主权归属问题上向中国“叫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