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剑 《当代海军》2006,(4):41-4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日本更加注重提高其电子战能力。日本历来十分重视其海上实力的发展,因此也将其电子战装备发展的重点放在海上自卫队。目前,其海上自卫队不仅具有很强的协同反潜、防空、反舰等“硬摧毁力”,而且  相似文献   

2.
梁剑 《国防科技》2006,(5):12-15
为了强大其海上实力,日本十分注重发展其海上自卫队,特别是提高其电子战能力,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目前,其海上自卫队不仅具有很强的协同反潜、防空、反舰等“硬摧毁力”,而且还有很强的协同电子战“软摧毁力”。随着日本舰载电子装备的不断国产化,其性能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不断发展其电子防御武器的同时,也在加强其电子进攻装备的研发,企图成为亚洲海上强国。系统一、指挥控制系统通过强有力的指挥、控制系统,日本海上自卫队编队能够统一指挥其机载和舰载电子战设备对较大范围海(空)域的敌方实施强大的电磁干扰,进行…  相似文献   

3.
2018年,日本的防卫费预算达到了5.2万亿日元,实现连续6年增长。在防卫费达到历史新高情况下,日本自卫队却面临"招兵难"和人员"老龄化"问题。近年来,日本出生率下降,年轻人数量持续减少,社会对优秀人才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加上自卫队的吸引力逐渐减退,日本自卫队人员长期达不到所需的人数。日本自卫队出现了人力危机,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自卫队的防务能力。在力求自卫队任务多样化、国际化的背景之下,日本自卫队今后的发展趋势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4.
自1917年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问世之日起,航空母舰与舰载机组合而成的作战体系历经技术进步和实战检验,已步入成熟.到目前为止,舰载机已经成为了包含战斗机、攻击机、预警机、反潜机、电子战飞机、加油机、运输机等在内的庞大装备体系,其中舰载战斗机无疑是航空母舰装备体系运用的重要手段和战斗力核心.  相似文献   

5.
日本自卫队C3I指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东 《环球军事》2004,(15):20-21
日本自卫队自动化指挥系统(C3I系统)的建设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自卫队将C3I系统建设作为武器发展的重中之重,现已建成防卫厅中央指挥系统和陆、海、空自卫队半自动化与全自动化的C3I系统,由预警卫星、预警机、远程预警雷达、舰载雷达、监听站、水下测音装置等构成侦察监视预警系统,预警范围为3000~4000公里。防卫厅中央自动化指挥系统 1981~1984年,日本防卫厅共耗资86亿  相似文献   

6.
龚天宁 《环球军事》2011,(22):24-26
10月16日,一年一度的日本自卫队阅兵式在日本茨城县百里基地举行。虽然正值日本灾后重建,政府预算极度吃紧,但阅兵式的规模丝毫没有缩水,陆、海、空三支自卫队的实力装备悉数登场。  相似文献   

7.
日本防卫省向外界宣布:2月8日,在日本领空附近发现俄战机编队巡航,空中自卫队立即起飞数架F15和F4进行训练性拦截。虽然饿战机未侵入日本领空,但日本自卫队对饿战机出现在这一空域表现出极大的不安。要知道,俄空军这次编队巡航的成员都是“重量级选手”,如图95MC战略轰炸机、苏27歼击机、伊尔78加油机、A50预警机。  相似文献   

8.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已不甘心只做一个经济大国,开始积极谋求成为军事大国,进而成为政治大国。20年来,为了实现这个军事、政治大国的目标,在不断解除政治“枷锁”、制定一个又一个与战争相关的法律并以反恐为名不断向海外派兵的同时,日本政府大力加强自卫队建设,迅速发展军事力量。作为日本自卫队重要组成部分的日本航空自卫队,其装备技术水平和整体作战能力在亚洲已是屈指可数,悄然中已成为一支能对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产生重要影响的空中力量。 航空自卫队的实力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日本航空自卫队  相似文献   

9.
防务     
<正>日本修法允许自卫队向他国转赠二手装备称将优先转让东盟国家制衡中国5月26日,修改后的《自卫队法》在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自此日本自卫队被允许向他国低价转让或免费赠与二手装备。共同社称,日本政府考虑主要转让给东盟各国,意在制衡在南海问题上对立的中国。此前,安倍内阁已通过系列安保法给自卫  相似文献   

10.
平西 《环球军事》2011,(17):40-41
为了强化韩美军事合作关系,提升两国空军协同作战能力,韩空军制定了以F-15K型战斗机和E-737型预警机为核心未来战略空军战机采购计划,提升其作战能力,抵消日航空自卫队在未来战争中的空中作战优势。尤其是2011年8月1日韩空军首架E-737型预警机交付后,世人再次关注韩日两国新一代预警机。  相似文献   

11.
预警机能够为舰艇编队反导作战提供预警支援并且能够引导舰空导弹对反舰导弹实施超视距拦截.分析了舰艇编队面临的反导作战环境,构建了预警机支援下舰艇编队网络化协同反导体系,研究了预警机超视距引导作战使用方法,预警机支援下舰艇编队的反导作战能力,并与无预警机条件下舰艇编队的反导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预警机能够大幅度地提高舰艇编队的反导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机载电子战装备与能力俄军的机载电子战装备主要包括侦察告警、有源干扰、无源干扰设备,并装备有大量的专用电子战飞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空中电子战体系。侦察告警设备机载侦察告警设备主要有SPS-1和SPS-3,用于侦测敌方雷达的各种参数。SPS-1频率覆盖50~3300兆赫,测频精度±4%(粗测)或±1%(精测),脉冲宽度测量  相似文献   

13.
从电子战发展历史看,英国是较早认识电子战和拥有电子战能力的国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与德国的较量中,英国的电子战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美国的电子战技术和作战的能力超过了英国,但英国仍属于世界电子战强国。为了保持电子战强国的地位,英国在紧跟美国到处征战的同时,紧跟电子战作战需求,牢牢把握电子战发展方向,不断研究电子战的新概念、新技术,电子战装备技术发展水平始终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概况纵观英国陆海空电子战装备的发展,地面、机载、舰载电子战装备的发展各有特色地面电子战装备英国地面电子战装备种类齐…  相似文献   

14.
今年恰逢日本自卫队成立五十周年,自卫队的行动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特别是亚洲爱好和平人民的关注。一个时期以来,日本自卫队屡屡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向海外派兵,前段时间更是不顾外界的强烈反对,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出兵伊拉克。再联系到近期以来日本政府和部分民间组织的极右言行,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军国主义会不会复活?日本会不会走向战争?日本有没有能力发动战争?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日本目前不能拥有军队,其自卫队规模也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力量受到一定的制约。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周边国家高枕无…  相似文献   

15.
1954年,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正式重建海上自卫队。在初期,它只是一支用于近岸防御的小型海上力量,但是经过几十年快速扩充,目前已俨然成为一支兵种齐全、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的远洋进攻型海上力量,其扫雷能力居世界前列,反潜能力仅次于美国,已成为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目前,日本自卫队突破和平宪法派兵到伊拉克,自二战以来,首次进入海外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从事所谓“支援重建”工作,引起世人严重关注。作为亚洲的和平爱好者,很有必要用审视的目光来全面盘点一下这个不能彻底反思过去,一心想成为军事大国的海上军事力量。一、海上自卫队的…  相似文献   

16.
从电子战发展历史看英国是较早认识电子战和拥有电子战能力的国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与德国的较量中,英国的电子战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美国的电子战技术和作战的能力超过了英国,但英国仍属于世界电子战强国。为了保持电子战强国的地位,英国在紧跟美国到处征战的同时,牢牢把握电子战发展方向,不断研究电子战的新概念、新技术,电子战装备技术发展水平始终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纵观英国陆海空电子战装备的发展,地面、机载、舰载电子战装备的发展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2005,(9):4-4
美空军新近发布了《2005空军电子战能力投资战略》,用于对其电子战能力的现代化改造和可持续发展给予指导。这份新战略以空军装备司令部制定的《电子战路线图》为蓝本,通过鉴定现有能力,并将之与未来需求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电子战能力所需的系统级特征。新投资战略与空军的能力评审及风险评估(CRRA)进程密切相关。CRRA进程关注六个核心任务领域——全球应答;空间及指挥、控制、通信、  相似文献   

18.
孙双义 《环球军事》2010,(23):27-29
2010年以来,出于维护海洋、空中和太空利益的需求,日本自卫队特别加强了海上、空中和太空领域的武器装备发展与建设,尤其是其海上自卫队的武器装备得到较快发展,为其发展远洋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日本自卫队十分重视精神教育,通过学校教育、部队正式教育、随机教育和社会化教育等方式,对自卫队队员进行"爱国心"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传统教育、养成教育和条令条例教育等,以提升自卫队官兵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20.
日本航空自卫队基地防空地面设施(BADGE)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讨论航空自卫队BADGE系统的指挥控制、通信、侦察监视和预警以及电子战系统,介绍其历史沿革、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尽可能地利用已知战术技术参数阐明其作战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