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天皇制政治军事体制的建立,追逐资本积累和增殖的经济动机,以及中国的散弱无力及国际社会的绥靖主义,使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在全面侵华战争中,罔顾战争公约,违背人类道义,对中国军民频繁进行化学战,罪恶昭昭。明年即将迎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20周年,在此历史节点,回顾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的化学战,对促进人类和平、彻底消除化学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马晓娟 《军事历史》2021,(1):98-105
日本侵华陆军中的“中坚”军人群体在侵华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日本陆军“中坚层”军人把其所受系统的军事教育转化为战争理论,进而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武力占领“满蒙”对其理论进行初步实践,从而为日后日本侵略全中国乃至日美作战进行全球性战略布局.本文通过追溯这一过程,揭示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旨在灭亡中国和争霸世界的全面侵华战争,把中华民族推到了绝境边缘。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制定并执行了体现时代主题又符合中国实际的军事战略策略。一、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确立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标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在这生死存亡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惟一出路。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  相似文献   

5.
5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初,比中国有较强的军事、经济、政治及战争组织力,但因内部固有矛盾随战争的持久化不断增强和扩大,逐步减杀优势。这是造成侵华日军最后灭亡的内部原因。那么,有哪些固有矛盾,这些矛盾又是怎样加速其走向崩溃的呢?  相似文献   

6.
1931年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华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给中华民族造成灾难最重的一场战争。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不仅在军事上对中国进行侵略,而且还对后方的沦陷区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华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及人文环境,日本在占领后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统治政策,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并且以华北模式为母版在整个占领区进行推广,因而又具有其普遍性的一面。本文拟就日本对华北沦陷区的统治政策及手段进行阐述分析,进一步揭露日本侵华的罪恶本质。  相似文献   

7.
1937年7月7日,由日本军国主义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蓄意制造的北京卢沟桥事变,把中国推向了近代以来最为血腥苦难的深渊。中华民族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沉重代价,奋力反抗侵略,拼死救亡图存,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当年指挥打响全面侵华战争第一枪的直接祸首却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  相似文献   

8.
徐平  王子钰 《军事史林》2013,(12):40-46
中国派遣军,日方称“支那派遣军”,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派驻到中国关内的侵略军,于1939年10月成立,日本战败投降后撤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陆军组建的第一个总军(方面军群)级战略集团。可以说,中国派遣军是日本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罪行最多的一支侵略军。  相似文献   

9.
1937年,日本法西斯在作好周密的战争准备后,于7月7日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开始全国抗战。“七七”全国抗战对中国前途命运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试论日本侵华战争的军事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长达14年之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蒙受了莫大的痛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深入探讨日本侵华战争的军事战略,对于研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驳斥少数人为日本侵华罪行辩护的无耻谰言,对于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和特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一) 军事战略,即协调地发展、部署和使用军事力量以达成国防战略目标的方针和策略,有时也称为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1.
从七七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对中国国民政府的政策,经历了以逼迫国民政府接受城下之盟为基本目标的“逼其悔悟”阶段,到扶植傀儡政权取代国民政府的“不为对手”阶段,再转变到促使重庆国民政府与南京汪伪政府合流的“促其合流”阶段。剖析各个阶段日本对国民政府政策的演变及其因果联系,有助于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侵华战争的目的,揭示日本当局对华政策的本质及其失败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认识中日关系演变的历史教训,从中汲取有益的启迪。-“逼其悔悟”:逼迫国民政府接受城下之盟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走上了全面侵华战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进攻,很快占领了东北全境。继而在1937年7月一手制造卢沟桥事变,从而点燃了全面侵华战争的战火。然而非常奇怪的是,自1931年“九·一八”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的长达14年的武装侵华过程中,日本却始终没有向中国正式宣战。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本文拟对日本不向中国宣战的原因作一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日军侵华战争中进行化学战探微李力刚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无视国际法,不顾国际舆论的谴责,曾在中国大量使用化学武器。日本战败后,侵略者为逃避罪责矢口否认,加之美国的操纵和包庇,远东国际法庭又不追究,致使发动化学战的罪魁祸首、战争罪犯逍遥法外。随着时...  相似文献   

14.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 国人民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日寇铁 蹄所至,庐舍为墟,人头落地,其野蛮行迳旷古未闻。1938年11月12日至13日晨,在日本侵略军疯狂攻势的进逼下,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在长沙点燃了一场空前的毁灭性大火,是为中国抗战史上的一大惨剧。  相似文献   

15.
戴伟  罗卫萍 《军事历史》2021,(1):106-110
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媒体通过掩护身份获取情报、舆论宣传诱导军民、虚假报道实施欺骗、反情报的欺骗与拒止等手段对中国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情报工作,呈现出在“战时体制”下情报工作与新闻宣传融为一体的特征,这些工作成果对于日本当局把握中国局势、制定对华政策、发动侵华战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八一三前后日军侵华谋略的演变》一文,选译自冈田酋次所著《日中战争内幕记》一书。冈田酋次系日本军人,曾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从一九三三年开始至日本投降,被派往中国长期从事侵华日军军需后勤工作,曾任汪伪政府财政、军事顾问。《日中战争内幕记》披露了大量日军侵华第一手经济资料,对于研究抗日战争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文择译自该书的第二、第三章,主要记述八一三前后日军侵华的政治、经济、军事谋略。因作者系侵华日军高级成员,所持观点不无谬误,希望读者注意。为阅读方便起见,本文标题均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7.
肖鹏 《国防科技》2003,(3):57-58
熟悉日本侵华战争历史的人们大概对土肥原贤二这个名字都很熟悉。他曾是二战期间日本侵华情报机关的主要组织者,曾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分子窃取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有关中国内部的情报。整个二战期间,日本情报机构触角曾遍布整个亚洲,特别是在中国组织了极为庞大的情报网,如关东军情报部,伪满国保安局,华北、华中、华南派遣军参谋部情报处,宪兵队与警  相似文献   

18.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在华驻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期间外国在华驻军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华战争,企图独占中国,称霸亚太,其侵华兵力最高额达到200多万人;英国先是撤走了在中国内地的驻军,继而又丢失香港,驻港英军也变成乌有;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被卷入战争,与中国结为同盟,其在华驻军的数量大增,驻军性质由侵略者转变为与中国并肩抗击日本侵略的盟友;苏联没有正式在华驻军,但派来了志愿航空队援助中国抗战.  相似文献   

19.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为“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和决心”,促使国民党政府投降,日军对国民党陪都重庆进行了次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毁灭性空袭行  相似文献   

20.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多行不义必自毙!从1937年到1945年,日军先后有21位将级军官和许多因侵华战绩“辉煌”而被日本军国主义者赋以各种称号的“明星”飞行员折戟空中,他们或在空战中被英勇的中、美、苏三国飞行员击落,粉身碎骨于中国领空,或迫降地面,被我抗日军民击毙,或因飞机失事,殒命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