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防科技》2003,(8):4-5
“箭”式反弹道导弹系统是以色列和美国合作研制的末段导弹防御系统,主要由“箭-2”拦截导弹及其发射车、“绿松树”多功能雷达以及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用于防御射程在1500千米以下的弹道导弹,也可用于防御巡航导弹和反飞机。 “箭-2”导弹全长约7米,重2.5吨,最大飞行速度为马赫数9,射程80千米~90千米,拦截高度8千米~50千米。推进系统为两级固体火箭,导弹飞行的初始段和中段采用惯性加指令制导,末段采  相似文献   

2.
战区导弹防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区导弹防御”(TMD)计划是相对于“国家导弹防御”(NMD)计划而言的,它和“国家导弹防御”(NMD)计划共同构成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BMD)计划。“国家导弹防御”(NMD)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能够保护美国本土免遭远程战略弹道导弹攻击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则用于保卫美国本土之外的一个地区免遭射程在3500千米以下的近程、中程、远程弹道导弹袭击,如美国部署在海外的部队、设施以及美国的盟  相似文献   

3.
美国地基中段防御系统计划遭遇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15日,美国进行了地基中段防御系统的全面试验,因拦截弹出现“原因不明的异常”而失败。两天后,美国军方宣布推迟启用导弹防御系统。这意味着布什政府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遭到重挫。自美国总统布什干2002年12月17日宣布要在2004-2005年部署“一组导弹防御能力”之后,美国防部导弹防御局便把在2004年部署初始的地基中段防御系统,作为导弹防御计划压倒一切的重点。两年来,导弹防御局倾注全力、竭尽所能,力图在2004年9月30日前(或至少在2004年底前)宣布初始的地基中段防御系统服役。12月15日进行的这次试验,正是在初始的地基中段防御系统已基本部署就绪、准备在2004年底宣布服役的“微妙”时刻进行的, 自然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4.
因韩国面临朝鲜弹道导弹威胁不断升级,近年来韩国开始构建独立的“韩国导弹防御系统”(KAMD)。该系统为末段低层防御系统,可防御朝鲜的中近程弹道导弹,计划于2012年投入使用。同时,美国承诺通过建设包括韩国在内的导弹防御体系等手段向韩国提供“扩展威慑力”,如使用美军带有“标准”-3导弹的“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拦截朝鲜导弹。  相似文献   

5.
2月3日,美国防部导弹防御局公布《导弹防御局2007财年预算估计概述》报告,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导弹防御计划在2005年取得的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与部署计划等。2005年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进展在报告中,导弹防御局称,2005年下半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成功试验,导弹防御计划取得重大进展,已经从2004年和2005年年初所遭遇的困难中恢复过来。进行防御武器的试验与部署2005年11月,导弹防御局进行了一次“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AegisBMD)拦截试验和一次“末段高空区域防御”(THAAD)飞行试验;12月13日,又成功进行了作战部署型“地基拦截弹”(GBI)的飞行试…  相似文献   

6.
由于突防技术的发展,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对地基中段防御 (GMD)系统的防御能力重新进行了审查。美军太空和导弹防御中心正在研究一种“多拦截器”,希望通过部署它来改善中段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地基中段防御系统(GMD)的防御重点是洲际弹道导弹,其技术发展对于导弹防御技术研究具有带动作用。通过跟踪研究美国地基中段防御系统飞行试验,对其拦截飞行试验的靶场分布与拦截模式进行了分析;同时依据美国国防部作战试验与鉴定局提出的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演示验证进展等级标准,研究梳理了GMD系统能力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上任之后,对推行10年之久的“战略防御倡议”(SDO)计划进行了一次重大的调整,由重点发展战略导弹防御系统,转向重点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并把 SDI 计划更名勾“弹道导弹防御”(BMD)计划。按照克林顿政府制定的政策,美国国防部把发展 PAC-3型“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海基“低层防御系统”和“战区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三项计划列为战区导弹防御计划的“核心”计划,成为重  相似文献   

9.
美国能源部的科学家们正不声不响地研究一种潜在的核弹头以用于弹道导弹防御武器。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试验室指导研究的官员们把这一工作说成是60年代斯普林特(Sprint)和斯帕坦(Spartan)防御系统早期研究的发展。像上述计划那样,今天的计划集中在装有核弹的地空导弹上,这种导弹将能在苏联导弹接近美国目标的末段拦截苏联的核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地基中段防御(GMD)系统虽然于2004年底完成了初始部署,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完全移交给军方,而由美国导弹防御局负责管理和维护.通过对GMD系统进行成熟度评估,得出其发展状态仍然处于系统发展和验证阶段.  相似文献   

11.
美国成功进行第五次洲际弹道导弹拦截试验美国国防部12月3日报道,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局(BMDO)宣布,当日美国成功进行洲际弹道导弹拦截试验。这次试验实际上是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现称地基中段防御)系统的第5次拦截试验,也是第3次取得成功。与第4次试验相比,这次试验的过程和系统组成完全相同,唯一区别是靶弹使用的助  相似文献   

12.
2010年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发生重大变化。从导弹防御发展策略入手,总结略有不同的一体化导弹防御系统建设进展,并结合一年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发展动向,分析未来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宣布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这是美国继12月4日成功地进行第五次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拦截试验之后,朝着实际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迈出的又一重要步骤。深刻剖析美苏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结构以及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作用及影响,对于我们全面了解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是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4.
SBX巨型反导雷达是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关键部分中段地基防御系统G(MD的)主要组成部分,由美国波音公司和雷西昂公司联合研制,主要用于监视近太空空间,辨别来袭的各种弹道导弹分弹头及假目标,作为反导系统的“千里眼”,部署在阿达克岛附近的太平洋水域。海基X波段雷达  相似文献   

15.
如果韩国将导弹防御系统融入美国导弹防御体系的话,不仅会招致中国的反对.也会引发国内自由派的不满。而在朝鲜2012年12月“射星”和2013年2月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之后,韩国国内要求导弹防御升级至中段拦截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奥巴马政府各项安全政策主张的陆续出台,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分析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发展的最新动向,剖析了美导弹防御系统发展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应对美导弹防御系统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美宣布取消“海军区域防御”系统计划 2001年12月14日,美国负责采办、技术和后勤的国防部副部长奥尔德里奇宣布,由于技术、经费和进度问题,国防部决定取消“海军区域防御”(NAD)系统计划。 NAD属于海基末段防御系统,由改进的“宙斯盾”舰空作战系统和“标准2IVA”导弹组成,装在“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用于拦截近程和中程弹道导弹,保护美国和盟军舰船和港口,并可为两栖登陆作战提供支持。该计划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动向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海军全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NTW、海军区域导弹防御系统NAD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动向分析,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未来的防御手段,主要是新型的定向能武器和动能武器。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月25日(北京时间1月26日),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与海军在太平洋上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海基中段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飞行试验,首次利用“标准-3”(SM-3)动能拦截弹,在大气层外拦截了一枚“白羊座”(Aries)弹道导弹靶弹。这是美国自2001年成功进行两次地基中段防  相似文献   

20.
太空鹰眼     
8月21日,美国国防部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办公室发言人帕姆·贝恩宣布,美国将开始在阿拉斯加州动工兴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试验基地。贝恩说,试验基地将建在费尔班克斯市东南约160公里的格里利堡。迄今为止,美国已对NMD的导弹拦截技术进行了4次试验,其中两次成功,两次失败。第5次试验将于今年10月中下旬进行。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上月曾表示,为了发展这一系统,美国将在未来的5年内进行约20次试验。 从表面上看,导弹防御构想方案中五花八门的拦截器、火箭助推器、拦截弹头和诱饵弹似乎是主角。但事实上,拦截武器并不是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心部分,更为关键的其实是并不引人注意的早期预警/探测/跟踪系统。没有这部分关键性系统所提供的目标信息和拦截参数,再精确再灵敏的导弹也只会是高科技“瞎子”。而在这方面,美国国防部也早已“打破常规”,“静悄悄”地在加紧实战部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