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月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并以此为借口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9月25日,中国八路军115师于山西平型关前线首战告捷,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9年9月1日,德军大举入侵波兰,揭开了德波战争序幕,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9月15日,英德空军发生激烈空战。这是不列颠之战的一场决定性战斗,德军战败。此后,德军对英空袭转入低潮。1941年9月30日,苏德开始莫斯科会战,苏军以重大代价取得胜利,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2.
1941年6月,德闻对苏联发起了大规模军事进攻,德军战机在战线推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1941年 5月,法西斯德国在希腊克里特岛组织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空降战役。在这次空降战役中,德军共出动各种飞机 1300多架,先后空降 2.5万人。虽然德军最终夺取了克里特岛,但损失伞兵 1.4万余人,各种飞机 220多架。惨重的损失不仅使德空降兵的元气大伤,而且改变了德军对空降兵作用的认识,此后,德军在战争中再也没有大规模地使用空降兵。   德军克里特岛空降战役遭受惨重损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借鉴和吸取其经验教训,对于未来空降战役的组织和实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是爱琴海的门户,也是西欧到…  相似文献   

4.
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然而,从二战爆发到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丹麦、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之前的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德军对整个西线盟军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而盟军也只是利用轰炸机抛撒传单,进行宣传战,没有对德军发动任何攻势,出现了所谓“西线无战事”的局面。这种虽已宣战却没有发生大规模交战的奇怪现象被西方有些国家称为“奇怪战争”,英国则称之为“朦胧战争”。 其实,通过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  相似文献   

5.
经总政领导批准,应德国联邦国防军"内心引导中心"邀请,解放军政治工作代表团于2014年12月8日至12日赴德研讨交流。笔者担任随团翻译,圆满完成代表团翻译保障任务,德国印象历历在目,对德军的感受真切深刻。一、访问交流的基本情况与德军"内心引导中心"互访,是我军与北约国家军队在政治性工作领域开展的唯一交往项目。此次组团出访,是我军第4次应邀赴德交流考察。本次出访的  相似文献   

6.
一、一个重要问题的提出苏德战争期间,德军军事行动分成两个阶段:一是进攻阶段,大体从1941年3月22日起到1942年11月19日止。这个阶段中,德军主要作战样式是出其不意的进攻;二是防御阶段,大体从1942年11月19日起至1945年败亡止。这个阶段中,德军主要作战样式是防御和退却。上述这种阶段划分是以战略总趋势为根据的,但在具体战役行动上,仍然进攻中有防御,防御中也有进攻。比如,莫斯科战役是德军发起的进攻战役,发生在德军战略进攻阶段。但是实战中,德军亦有防御作战行动。相反,德军在战略防御阶段时,也发动过库尔斯克进攻战役…  相似文献   

7.
海事广角     
《现代舰船》2012,(2):6-7
1.日本军舰首次访问青岛2011年12月19-23日,日本海上自卫队"雾雨"号护卫舰对青岛进行了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访问期间,"雾雨"号官兵与中方官兵相互参观了军舰,并进行了篮球、拔河、军乐联合演奏等交流活动。(王松岐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8.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大举入侵苏联。苏军全线溃败,到12月初就损失约七百万人。然而,在莫斯科城下,苏军却创造了奇迹,第一次粉碎了希特勒的“闪击战”,把德军击退一百至二百公里。战前,德军估计苏联陆军有一百八十二个师,能用于对德作战的足一百四十一个。苏军遭受惨重损失,仍有力量进行反击,这使许多德军将领迷惑不解。德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在日记里写道:“我们过低估计了他们的力量,现在被我们发现和识别出来的师就有三百六十个!”当然,低估苏军实力  相似文献   

9.
1943年1月16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夺回了德军占领的波特姆尼克机场。该机场是德军进行空中补给的重要基地。苏军控制了机场的照明和无线电导船设备,并以巧妙的手段继续欺骗德军飞行员。由于德军前线指挥部对一线混战情况不明,未能把机场失守情况通报下属,一些分布在不同机场的运输中队继续向这里实施紧急空运。尽管见到机场跑道弹痕累累,但是为挽救在风雪中挣扎的第6集团军官兵,德军飞行员还是鼓足勇气一架  相似文献   

10.
二战前,法国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两次遭受德国入侵。为防止德国再次入侵, 法国建造了以当时的国防部长安德烈·马其诺的名字命名的马其诺防线。然而,在短短4年时间里,马其诺防线被两次突破。 1940年5月至6月间,德军采取绕过马其诺防线的迂回战术直捣法国腹地,迫使法国败降,进而逼迫马其诺防线的主要守军投降。而4年后的1944年秋至1945年春, 美军又对据守在该防线的德军展开了一系  相似文献   

11.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两国先后对德宣战.波兰人民虽经顽强抵抗,终因武器装备和战术技术落后等原因,敌不住德军的闪电进攻,不到一个月,首都华沙就落入敌手.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张浩间谍向来被交战国家视为“手足和耳目”,战争少不了间谍的参与。19世纪发生在远东地区的中日甲午战争,最后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日本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也得益于日谍的情报工作。早在战争爆发前,日本军部就选派大量日谍到中国刺探军情、政...  相似文献   

13.
1944年6月9日,诺曼底战役打响后,德军在奥马哈滩头发现了两具美军军官的尸体,搜查出随身携带的一份作战方案,其内容为盟军将准备在诺曼底登陆。但是,当这份作战方案送到德军统帅部时,德军西线情报处处长罗恩纳少将却并不相信,他认为这又是盟军玩的把戏,盟军的目的可能是以这份假情报吸引德军的注意力。于是,德军改变了将主力调往诺曼底方向的计划,转而在加莱  相似文献   

14.
“哥曼德”(Commando)是英国突击队员的译名,二战时敦刻尔克大撤退后,为了实现英国首相丘吉尔“对整个德军占领区发动积极而连续的反攻”的指示,英军成立了“哥曼德”特种部队。历史上的“哥曼德”创造了许多奇迹。希特勒在1942年10月18日发布的“哥曼德绝杀令”更加增添了该部队的神秘传奇色彩。如今的“哥曼德”是英国海军陆战队的代名词,从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支戴绿色贝雷帽部队的身影。  相似文献   

15.
“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了向中国的全面进攻。日本依据“以战养战”的战时基本国策,大量掠夺中国的各种资源为其进一步的侵略战争服务。1942年10月,驻扎在远东地区的美国空军第10航空队出动5架B-24轰炸机,从印度北部飞越珠穆朗玛峰远程奔袭1760公里,对日军在我华北地区占据的一个重要煤矿实施了奇袭。由于此次秘密轰炸任务的目标位于敌后区,轰炸效果难以判定,而且轰炸途中没有遭到日军拦截,所以此次作战行动世人知之甚少。领受任务美国空军第10航空队于1942年初在印度组建,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小、最默默无闻的美国空军作战部队之一。虽然如此,第10航空队却担负着保护从印度到中国的后勤生命线。1942年中期,第10航空队有10个战斗中队,但其中仅有6个中队勉强具备战斗能力。1942年6月,本来已经非常困难的第10航空队又雪上加霜。由于德军在中东地区攻势如潮,盟军防线吃紧。为了阻碍隆美尔  相似文献   

16.
"虎王"式坦克是德军在二战中的最重型坦克,被公认为二战中防护力最强的坦克,曾被德军号称为坚不可摧的"超级战车"。然而,这种威名赫赫的坦克在东线首次与苏军坦克交锋,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成为战争史上的笑柄。为挽危局,"虎王"仓促上战阵 1944年,苏军对德军发动了气势磅礴的大反攻,在夏季达到高潮。6月23日,西线苏军4个方面军的240万人大军以气壮山河之势打响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将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杀得兵败如山倒。短短半个月之后,苏军先头部队  相似文献   

17.
惊心动魄大决战。逐条街道逐间房屋反复争夺。德军150万人被歼。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德军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战略补给线。1942年7月17日,苏德战场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开始。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德军伤亡惨重。9月13日,德军攻入市区。市区防御战斗极为激烈。双方对每一块土地都进行了反复争夺,对火车站的争夺竟达13次之多。尽  相似文献   

18.
由于现实的政治、经济、地理乃至历史原因,决定了德国海军是一支以防御为重点,并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北约组织统一指挥下进行海上作战的小海军。1999年,德联邦政府批准了国防部长沙尔平提交的关于德军新一轮改革的计划,准备对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其中海军将向更小的方向发展,以质量求实力。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日、德、意法西斯先后挑起的局部战争而逐步扩大为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战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华战争是日本世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首要步骤。日本侵华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至1945年9月2日签字投降为止,整整延续了十  相似文献   

20.
外国部分     
1920年7月16日,协约国同德国开会讨论解除德国武装和战争赔款问题。此次会议在前德军大本营所在地斯巴举行,双方就《凡尔赛和约》中关于解除德国武装和战争赔款的分配比例问题达成协议。1927年7月7日,日本内阁结束了讨论对华政策的“东方会议”。此次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进一步明确了以武力侵占中国,进而征服世界的侵略扩军总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