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依据其战略目标和中国守军第29军的部署情况,对第29军发起攻击。事变前期,日军主要进攻卢沟桥、宛平城及其附近地区,以切断北平对外联系。事变中期,日军主要进攻北平城及南苑,包围北平。事变后期,日军各部调集完毕后对平津发起总攻。这样,日军在不同时期、地点,向第29军发起大小不等的数次进攻,最终侵占了平津地区。  相似文献   

2.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过去几个月中连战连胜,头脑开始发昏,天真地以为日本海军必将以压倒的优势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了达到一举消灭美国太平洋海军主力的目的,日本又悍然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进攻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岛,另一个是美国北部国土阿留申群岛。为此,日军动用了比偷袭珍珠港大得多的攻击力量。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的作战方案雄心勃勃:把整个舰队划分成6支独立舰队,发动一场连锁攻势,作战范围从马利亚那群岛延伸到阿留申群岛。 按照日本大本营海军军令部的综合分析判断,1942年5月上旬,日军与美军在中途岛的整个实力对比为4:1,美军处于劣势,无法与日军抗衡。如果攻占了中途岛,就取得  相似文献   

3.
梁茂芝 《环球军事》2010,(21):60-62
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本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八·一三”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当时的中国南京,于是,一场惨烈的南京保卫战打响了.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前,中国陆军曾在南京城外进行了抵抗,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此前后的万米高空上,中国空军同样进行了一场壮怀激烈的保卫战。  相似文献   

4.
报刊文摘     
马占山打响抗日第一枪马占山1885年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自幼爱好骑射,练得一手好枪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他就任黑龙江省代理主席。日军继侵占辽宁、吉林以后,又向黑龙江进攻。但却遭到了马占山军队的顽强抵抗。1931年11月,在日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马占山不顾蒋介  相似文献   

5.
平型关——第一个大胜利“七七”事变后,日军以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进攻华北各省。山西是华北5省的战略要地,东可以挥师河北、平津,南能逐鹿中原,进取豫陕。日军欲吞侵整个华北,必图山西。因此,太原为敌我必争之地。1937年9月22日,日军5000余人由灵丘南进,向平型关发起进攻,战况激烈。9月中旬,八路军主力开赴晋北前线,为配合第2战区正面作战,以林彪第115师主力驰援平型关。9月23日,八路军总部向115师下达了侧击平型关的命令。平型关位于山西北部古长城上,自古以来即是晋冀两省的重要关隘,关内关外,层峦叠障,沟谷深渊。关前有一条公路,蜿蜒盘旋,一直通向灵丘,地势十分险  相似文献   

6.
数字抗战     
抗战第一枪: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在宛平城附近进行演习的日本驻屯军部队,借口一个士兵失踪,欲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日寇的无理行径遭到了第29军官兵的拒绝,但是蓄谋侵略中国已久的日军悍然向龙王庙和卢沟桥发起了进攻,并炮击宛平城。第29军官兵奋起反击,歼灭日军一部。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事变发生后,觊觎中国已久的日本军方立即制订了派兵方案,获得日本政府通过。日军3个师团立即开赴华北,平津沦陷,全面抗战序幕正式拉开。  相似文献   

7.
1938年沪、宁、杭等地相继沦陷后,日军因兵力不足,一时无法“肃清”占领区内国民党及中共游击力量,于是三方在苏中地区形成了极为复杂的博弈场域。伴随国民党军的败退及投降,三方间的微平衡被打破,日军开始对中共苏中抗日根据地进行针对性的“扫荡”。中共的陆上抗日根据地处境艰难。但苏中地区濒临大海,特殊滩涂地貌使日本海军难以涉足,新四军决定将对敌斗争延伸到沿海,建立中共第一支海上军事力量——“土海军”。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较完整的海战战术思想,“土海军”也成为日后人民海军的源流之一。  相似文献   

8.
蟒蛇吞象的海军战略 “海军是力量的象征。要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国,就必须拥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海军。”为适应总体军事战略的调整,2004年6月,印度海军经过多方酝酿和广泛论证,出台了新时期战略性纲要文件——《海军新作战学说》。这份长达148页的文件核心思想是:印度海军战略应从当前的“近海防御”和“区域威斟”战略转向“远洋进攻”战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军指挥学院合同战术教研室专家: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完全是一场高枝术对低技术的非对称性战争、战争优势几乎一边倒的现象,体现了现代战争中力量非对称的特征。尤其是在海军方面。 首先,率先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联军海军6个航母战斗群,运用“合同突击岸上日标”的战术,掀开对伊战争帷幕,为陆上进攻扫清障碍。在兵力运用中,水面舰艇、潜艇  相似文献   

10.
从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太原、淞沪、徐州和武汉四次大规模的防御性战役,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作战兵力和战争资财,最后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保守,曾起了重要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的:“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38页)这里,仅从军事上对其努力的方面和招致失利的原因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41年12月,日本第二十五军在山下奉文大将的率领下向新加坡要塞进攻。次年2月15日,英国马来亚陆军总司令自思华将军率8万英军向日军投降。日军进入新加坡后,对新马华人以“大检证”和“大肃清”的名义进行了灭绝性大屠杀。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伟大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作为正面战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有力迟滞了日军的疯狂进攻,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广大海军爱国官兵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面对强敌,英勇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他们的无畏精神和历史功绩是不应该被人们忘记的。  相似文献   

13.
徐平 《军事史林》2016,(6):52-55
台湾军为1919年后驻扎在台湾地区的日本侵略军的统称. 1895年4月,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当年5月底,日军在台湾北部的澳底登陆,并不断增兵,先后调近卫师团、第二师团和联合舰队共同参加南侵.这期间,日本于台北设立台湾总督府,任命全权负责侵台事宜的海军大将桦山资纪担任台湾总督.9月中旬,日军援兵大至,使侵台总兵力接近5万人.日军随即在台北登瀛书院成立了“南进军司令部”,由率领增援部队来台的“台湾副总督”高岛鞆之助中将任司令官,统一筹划指挥进攻台南事宜.同年秋末日军攻下台南,并控制台湾全境.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突然向位于北平城西南芦沟桥附近的我国驻军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中国人民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7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同胞、军队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发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声称“准备应战”,同时“希望由和平的方法,求得芦事的解决”。7月23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7月28日日军侵占北平。7月30日日军侵占天津。8月13日-11月9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军队进行上海防御战役。11月9日上海失守。  相似文献   

15.
马来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之初,日本海军以岸基航空兵在马来半岛以东海域,攻击英国远东舰队的一场海空战斗。一、日军进攻马来半岛早于偷袭珍珠港日军为在战争初期尽早夺占马来半岛和新加坡,指派曾经参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指挥进攻南苑、廊房、房山、率部侵占北平(今北京),后又积极镇压东北抗日武装的刽子手山下奉文统率第25集团军(辖3个师11万余人,配备坦克210辆、飞机560架)完成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防止日本舰队溯江西上进攻南京,中国海军在江阴以大量沉船、石料在长江上构筑了一条固若金汤的阻塞线,日本舰艇无法越雷池半步,日军气急败坏之下派飞机对江阴要塞和中国海军舰艇进行轰炸。中国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率“平海”、“宁海”、“逸仙”、“建康”等主力舰艇,在江阴阻塞线一侧严阵以待,与地面防空炮火配合,与日本海军飞机展开了中国海军抗战史上的第一次海空对战,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惨烈的海空对战。1937年8月16日,日本海军飞机开始分批向我海军各舰进行空袭,我“平海”、“宁海”、“逸仙”、“建康”四舰列阵用高射炮、  相似文献   

17.
美军认为城市进攻作战是一场残酷的攻坚战,在城市进攻作战中,充分发挥直升机“空中坦克”的作用十分必要。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直升机已经成为美军夺取城市进攻作战主动权的一张“王牌”。  相似文献   

18.
杭州湾北岸地区在军事战略上极具重要意义。抗日战争初期淞沪会战时,日军采取“两翼迂回、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会战后期,日军第10军在淞沪战场的右翼杭州湾北岸实行登陆,与从左翼迂回的日本上海派遣军合围中国淞沪守军,进攻上海和南京。杭州湾北岸和太湖南走廊对日阻击战,是淞沪会战后期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中国军队未能阻敌进攻,阻击战最终陷于失败,导致淞沪战场防御阵线的完全瓦解和上海的陷落。太湖南走廊的被打通和苏浙皖边境门户洞开,造成日军从南面和西面迂回南京的态势。抗日战史上这惨痛和悲壮的一幕,给后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9.
上海派遣军是1932年至1938年期间侵略上海(淞沪)地区的日本军队战役军团。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共组建过两次;第一次是“一·二八”事变后于1932年2月成立,同年6月撤销建制;第二次是“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于1937年8月15日再建,参加了进攻上海和南京的作战,于1938年2月14日撤销建制。  相似文献   

20.
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日军自北而南、自东向西向中国进攻,从而形成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条战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缅甸并占领了滇西,企图形成从西南夹击中国的第二条战线。由于多种原因,日军的这种企图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