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舰载无人机的成本低、体积小、用途广泛、效费比高,又可避免人员伤亡,因而引起越来越多国家海军的极大兴趣。60年代发展起来的舰载无人机,曾在美国侵越战争期间用于执行监视任务。1984年,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购买了以色列的“先锋”无人机,装备在具有防空能力的两栖攻击舰和4艘  相似文献   

2.
美海军“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运输舰签约建造近年,美国海军依据形势的变化,对其战略进行一系列调整。为使其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适应新战略的需求,真正成为一支“能够从海上向陆上展开联合行动的海上远征部队”,1993年1月美国海军国防采购局批准了当时被称为LX的造舰计划,即新建12艘“圣  相似文献   

3.
付斌 《当代海军》2008,(2):18-19
TOP1.美海湾系列军演,在战争边缘走钢丝美国海军从11月3日起,在海湾及附近水域举行为期5天的系列军事演习,参加演习的包括一艘航空母舰和两艘两栖攻击舰,以及来自美国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和医护部队的人员。近年来,随着美国和伊朗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对立日趋升级,美国在海湾地区不断增加部署舰只和人员,并频繁举行演习。国际舆论认为,这些演习的真正目的是控制霍尔木兹海  相似文献   

4.
军闻述评     
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举行“2005联合空海演习”美国海军新闻网2005年8月9日报道,美国海军“小鹰”号航母打击群于8月7日出发,参加“2005联合空海演习”。这次联合空海演习是这种演习的第三个年度,其目的是通过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联合演习,显示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存在的决心。这次演习持续到8月13日,在冲绳和关岛之间进行,参加这次演习的包括“小鹰”号航母打击群、第15驱逐舰中队、“拳师”号两栖攻击舰、2艘补给船。  相似文献   

5.
5月3日,一场罕见的热带风暴袭击了缅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国际社会立即展开大规模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也借机企图派军队强行进入缅甸进行救灾,由此打开缅甸政府长期对西方的闭关自守的外交之门。美国海军的“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战斗群、法国海军的“闪电”号两栖登陆舰编队就在缅甸领海附近集结,扬言要派直升机群向缅甸灾区“强行”空投救灾物资,还要派遣海军陆战队深入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重灾区抢救灾民等等。  相似文献   

6.
陆战装备     
《当代海军》2010,(5):64-69
中国海军陆战队主战装备以国产武器为主,近年来,随着国产新型两栖坦克、新型两栖装甲输送车、大型气垫登陆船和运输直升机等国产先进装备陆续加入海军陆战队序列,中国海军陆战队整体作战能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这里向读者展示部分国产陆战装备。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美国海军所面临的战略环境要求其能够实施分布式作战。MV-22“鱼鹰”运输机开启这一进程,在速度,航程领域赋予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海军以革命性能力,以及在海上和陆地实施作战的能力。在21世纪美国军事力量的战略演变进程中,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处于核心地位,尤其是在太平洋地区。美军的大部分新型系统都有一个固有特征,即它们与到达有关,将坐标网格置于作战区域。  相似文献   

8.
查春明 《军事史林》2010,(7):F0002-F0002,I0001
2010年5月5日,海军陆战队在广东湛江举行了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在雄壮的军乐声中,由15个海军陆战队员组成的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主席台。我军最新型的两栖突击车、两栖步战车等威武雄壮的两栖重型装备整齐列队,展示着30年来海军陆战队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4月10日,美国新一代两栖攻击舰"美国"级首舰"美国"号(LHA 6)交付海军,计划年底服役。作为迄今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两栖作战舰艇,"美国"级将取代"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成为美国远征打击群的新旗舰。随着"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的建成服役,美国海军的远征兵力投送和海上作战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研制背景随着"由海向陆"战略的实施,美国海军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远征部队进行  相似文献   

10.
刘伟  李红军 《国防》2010,(10):71-74
2010年5月25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海军陆战队司令和海岸警卫队司令联合发布《2010海军作战概念》,这是美国三大海上力量联合发布的首个作战概念文件。基于当前和未来威胁,该文件提出了美国海军新的顶层概念,诠释了它的核心能力需求,体现出其作战概念的演变和作战能力的发展。新的作战概念的出台,将对美国海军部队的发展和建设,以及未来全球海上安全形势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当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远征战车项目(EFV)于2011年5月被宣布下马时,很多人都认为此举将对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核心任务能力产生毁灭性影响。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美国海军陆战队两栖突击能力所依赖的,始终是一支重型化的装甲力量。2010年6月,美海军陆战队发布了《作战概念》文件,文件不但诠释了"海军陆战队执行国家安全政策上的角色"、"海军陆战队的独特性"、"海军陆战队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据美国《国防》杂志2007年1月报道,美国海军未来将在伊拉克率先部署3个江河作战中队,用于替代在伊港口和内陆水域执行作战任务的海军陆战队,这也是时隔35年之后,美国海军再次启用越战后"尘封已久"的江河作战部队,以强化其浅水作战能力。此次美国海军江河作战部队的组建,标志着美国海军在保持蓝水作战能力的同时,其作战范围已经开始向沿海、港口、江河等内陆水域延伸,因此美国海军"登陆"的举动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续第3期第9页文) 2.5 “全球作战概念”[2]、[8] 目前,美国海军的部队结构集中在12个航母战斗群和12个两栖戒备群。但只装备了12个航母战斗群和在阿拉伯海湾轮换的7个装有“战斧”导弹的水面战斗群,一共有19个独立打击群。美国海军目前的两栖戒备群虽然极其通用和具有作战价值,但缺乏独立与未来敌人作战所需要的远距离打击能力和区域控制能力。因此,克拉克上将和美国海军认为必须增加它们的能力,形成有装备的远征打击群,满足未来海军作战的需要。美国海军的“全球作战概念”主要体现在建立增加的、创新的部队组合,以增强威慑和提高在世界…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以来, 美国海军的两栖战舰在历次现代局部战争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美军特别是美海军陆战队兵力投送的主要工具。然而在美国海军现役的两栖战舰中,包括“奥斯汀”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及“安克雷奇”级  相似文献   

15.
1998年,美国海军部对海军作战部、海军陆战队总部提出的能力需求以及各司令部提出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要完成未来的作战任务,海军在2007和2008财年应具备12项能力。同时。海军部认为这12项能力将是未来10-15年美国海军所急需的。为保障这些能力的实现,海军将科学技术投资重点转向海军未来能力的保障,针对每个能力,开展一系列支撑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入侵巴西?!     
序幕1942年2月22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2个半月,美国侵入并占据了巴西东北部地区。从弗吉尼亚汉普顿锚地启程,经过12天的航渡,由战列舰“得克萨斯”号、搭载在航空母舰“突击队员”号上的美国海军第11航空集群组成的美国海军火力支援舰队,以及一队护卫一运输舰和运送海军陆战队第1师与陆军第9师各营登陆的运输舰,在黎明前出现在巴西最东端“突起”的港口城市纳塔尔附近的海面上。当运输舰停泊在离海岸16.5千米的地方时,大西洋两栖舰队开始把“希金斯·厄尔卡”大型人员登陆  相似文献   

17.
文哲 《当代海军》1999,(4):37-38
为适应世界形势,满足国家新的军事战略的需求,美国海军部长、海军作战部长、海军陆战队司令联名发表了题为《从海上——为美国海军进入21世纪作准备》的白皮书,阐述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对未来作战的共同设想,提出了“从海上出击”的新战略,并体现出未来美国海军地位、作用,以及作战任务、作战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郑大壮 《环球军事》2014,(18):44-45
2014年10月11日,美国海军历时近6年倾力打造的新型两栖攻击舰美利坚级的首舰‘美利坚”号(也称“美国”号)将正式在母港圣迭戈基地人役。作为海上军事力量强国,美国海军已接近20年没有新型两栖攻击舰问世,使得其对“美利坚”号的列装工作格外重视。那么,这种集MV-22“鱼鹰”和F-35B等“热点战机”于一身,具备强大制空能力的新式海上平台究竟战力如何?未来在美国海军两栖作战当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月,浩瀚的大西洋上,美国海军一支两栖编队正紧张地进行着演习……这支舰队由“奇尔沙治”号两栖攻击舰担任旗舰,编队内还有2艘与旗舰相当的两栖舰艇,另外还有3艘水面舰艇和1 艘长时间潜伏在水下的攻击型核潜艇。虽然只有7艘舰艇,但这支海上编队力量所显示的强大攻防能力仍不可小觑。那么,这到底是什么编队呢?军事爱好者对美国海军最传统最常用的两种海上编队模式恐怕都不陌生——航母战斗群和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21世纪濒海环境下远征作战的要求,美国海军决定设计建造12艘具有“革命性”的船坞登陆平台,即“圣·安东尼奥”级(LPD-17)两栖船坞登陆舰,这是美国海军两栖战舰目前主要的在建计划。远征战略是美国21世纪和平时期进行前沿部署、战时响应全球危机和作战的基础,是美国海军随时随地遂行从海上作战战略的精髓。为了成功地执行这种战略,美国需要超级平台和系统,LPD-17毫无疑问是美国未来远征作战部队的关键要素。作战需求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