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是风云气象卫星事业5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风云气象卫星是我国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50年来,一代代气象人和航天人携手共进,勇于创新、接续奋斗,推动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谨向广大气象和航天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践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宗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不断开拓创新、勇攀科技高峰,实施好气象卫星规划,深化成果运用,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建设气象强国,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保护生命安全、服务生产发展、促进生活富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历经八年的研制,风云三号01星成功飞向天际。其研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卫星先进水平,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气象服务保障,还将为全球大气监测提供综合性服务。该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正到2025年,我国还将发射9颗风云气象卫星,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加优质和持续的服务。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了17颗风云气象卫星,其中8颗在轨稳定运行。卫星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风云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气象卫星的系列,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空间与重大灾害机制的卫星,正在为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到2025年,我国还将发射9颗风云气象卫星,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加优质和持续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气象卫星及应用系统建设五年来的进展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非常重视气象卫星事业的发展。国务院于1999年批准建立了气象卫星专项资金。近5年来,我国先后成功发射了两颗业务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D)和两颗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A、B)。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先后对地面应用系统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在接收和应用我国气象卫星资料的同时,积极利用国外卫星资料,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相似文献   

5.
5月27日,风云三号A气象卫星在天上迎来了自己的发射三周岁"生日"。而就在前一天,它的姊妹星风云三号B星也正式在轨交付运行。至此,我国共发射11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其中6颗在轨稳定运行。正是有了这些太空"千里眼",中国人能够更加自信的面对万千气象,风云变得不再"莫测"。为了这一天,中国航天人努力了四十年。四十年艰苦奋斗,在党中央英明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我国航天工作者和气象工  相似文献   

6.
5月26日,国防科工局在京组织举行了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卫星由研制部门航天科技集团正式交付给用户中国气象局投入使用。风云三号B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设计寿命3年。经过半年时间的在轨测试,卫星各系统工作正常,获取的图像和数据质量良好。交  相似文献   

7.
自1970年4月起,至2000年12月止,中国已研制发射实践系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资源系列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等各种卫星。通过这些卫星的研制发射,中国不仅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且在几个重要的卫星领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仰望星空.6颗中国风云卫星稳定运行,密切关注世间风云。这6颗星中.既有至今已在太空稳定运行9年的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星.也有”风华正茂”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B姊妹星。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一位已逾古稀之年的老人的心弦。  相似文献   

9.
随着风云二号卫星发射定点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同时拥有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风云二号工程告捷后,风云三号、四号工程将陆续启动。  相似文献   

10.
走向业务服务的中国卫星——中国卫星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推动了我国卫星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研制并发射了50多颗各类卫星,其中包括返回式遥感系列、实践系列卫星、通信系列卫星、导航卫星、气象系列卫星、海洋卫星和资源系列卫星等。我国卫星已经从卫星技术试验、应用业务试验,逐步向全面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国防科工委成立以来,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总结航天事业几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提出了中国航天发展思路,规划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中国航天包括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为我国卫星持续稳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  相似文献   

11.
正55 1961-2016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自1961年8月成立以来,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弹箭星船器和民用产业于一体的多领域并举、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综合性航天产业集团。多年来,上海航天研制生产的多型防空武器装备先后参加了国庆50周年、60周年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超过98%,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实现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并将2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亚洲纪录。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卫星气象观测系统序列,使我国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航天人要以"中国航天日"为新的起点,推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全面发展,推动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做强航天战略型新兴产业,培育"互联网+卫星应用"新业态,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国家航天局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同谱写和平利用太空的崭新篇章,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12月11日0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四号卫星。风云四号卫星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升级换代和技术跨越,将对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大气、云层和空间环境进行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观测,大幅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为纪念中国航天史上这一里程碑事件,更好地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社会各界关注航天、支持航天,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于科技事业,在国家航天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政治工作局、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  相似文献   

15.
<正>5月6日,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国家航天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卫星应用分论坛在福州召开。本届分论坛以"卫星应用-数字中国创新发展新动能"为主题。国家航天局局长、国防科工局局长张克俭出席峰会开幕式。论坛上,国家航天局发布《关于支持建设"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海丝研究院的倡议书》,表示将充分运用航天技术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等领域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6.
值中巴资源卫星交付使用两周年之际,国防科工委3月2日在北京召开中巴资源卫星交付使用两周年应用成果汇报会,展示资源卫星应用成果,以期进一步推动资源卫星的发展。扩展卫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并宣布中国将于今年发射中巴资源卫星02星。 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出席汇报会,巴西驻华大使欧罗·普雷托(H.E.Mr,Affonos CelsodeOuro_Preto Anbassador)代表巴西政府致辞。外交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水利部、林业局、环保总局、海洋局、气…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国首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4月23日在北京组织召开院士专家座谈会,全面回顾总结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来的成就和历史经验,听取航天老领导和院士专家意见,分析当前形势,谋划未来航天发展。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主持会议并讲话。刘纪原、孙家栋、沈荣骏、王礼恒、栾  相似文献   

18.
正回首奋进岁月航天发展成就斐然6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跨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辉煌成就。从1970年长征一号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年6月3日长征三号乙发射风云四号B卫星,我国在轨卫星规模和综合应用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天兵  封友军 《环球军事》2009,(22):62-63
2009年10月18日,美国宇宙神5火箭成功发射了由洛马公司建造的国防气象卫星-F18。该卫星是美国第3颗第7代“国防气象卫星”,价值3.7亿美元,由洛马公司制造,属于极轨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20.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元,开启了我国迈向航天大国的征程。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为生动展现东方红卫星成功发射5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探索浩瀚宇宙、学习太空科学知识、增加对航天事业的热情,激励航天人为建设航天强国而加倍努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特举办"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