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世铭 《国防》2003,(6):18-20
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重点,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水平,对于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增强国防整体实力,走有  相似文献   

2.
陶方桂 《国防》2002,(10):24-25
加强和改进民兵、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应当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立足本职,着眼实际,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要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民兵预备役人员头脑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的高度重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对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来说,就是要着力提升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的“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两瘦”能力,切实提升战斗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1995年全区民兵、预备役部队政治工作,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军委江主席有关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的论述为指导,根据全国民族地区民兵、预备役工作会议精神和军区民兵、预备役部队学《邓选》第三卷汇报会要求,按照总部和军区的部署,深入贯彻军委扩大会议和军区党委扩大会议精神,着力抓好重点方向和边防、少数民族地区民兵应急分队、预备役部队政治建设,积极组  相似文献   

5.
郑治栋 《国防》2008,(2):28-31
预备役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对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提出要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加强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  相似文献   

6.
预备役部队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骨干。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是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的关键。当前,针对未来局部战争特点,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预备役部队整体合力,必须加强成建制训练 军事训练关系着部队建设的质量。军事训练的手段必须瞄准未来局部战争的景况,针对部队的实际而定。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平时大部分时间分散战斗在生产岗位上,官与兵、兵与兵、上级与下级、现役与预备役人员之间联系较少,相互了解不够,甚至互不相识,整体合力较现役部队差。预备役部队的这  相似文献   

7.
《国防》2013,(8):33-35
总政治部《2013年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要点》和《关于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要求积极推动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向预备役官兵延伸拓展。预备役部队是以预备役官兵为基础、现役官兵为骨干组织起来的一支重要的后备力量。预任军官、预编士兵是预备役部队建设的主体,具有"散则为民、聚则为兵"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8.
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要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中,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这一重要指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应急应战能力为目标,认真研究把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特点规律,不断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的质量和层次。  相似文献   

9.
叶健  陈力  韩宝良 《国防》2001,(11):23-23
预备役部队是军事化程度最高的后备力量,是战时的重点动员对象.多年来,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自觉站在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战略决策,坚持党管武装原则,把预备役部队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0.
姜振源 《国防》2007,(4):11-13
预备役部队是战时首批动员对象,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加强统筹协调,突出建设重点,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质量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刘晓琨 《国防》2008,(11):21-22
加强和改进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是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斗力,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任务。新时期新阶段,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市场",面向"双应",积极谋求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武强 《国防》2005,(7):27-29
预备役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和后备力量的重点。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的战斗力建设、不断增强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即“两个能力”),不仅是提高我军后备力量整体建设质量的客观需要,也是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强预备役部队“两个能力”建设,一体化建设是关键,必须实现预备役部队内外诸要素的系统集成所谓预备役部队一体化建设,是指按照系统集成的思路,对预备役部队内部诸要素、外部诸环境在职能任务、组织布局、军事训练、保障措施等方面实施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协调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快速…  相似文献   

13.
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全面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军委、总部及军区对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历来十分重视,广州军区提出了“军师重点抓旅团,依靠旅团抓基层”的大思路。就省军区系统而言,贯彻这一思路,省军区、军分区、预备役师(旅)以上领导机关应重点抓好县(市 区)人武部和预备役团等“一线指挥部”建设,着力提高其抓基层的能力素质,积极创造良好条件,紧紧依靠他们抓好基层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预备役部队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时迅速扩编军队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现役部队最直接的后备和补充,应将其视为增强军队后备力量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加强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不断提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水平,对于主动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战场需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有效履行预备役部队使命任务,显得尤  相似文献   

15.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最近作出决定:在民兵、预备役部队中广泛开展向角斜“红旗民兵团”学习的活动。这是总部基于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民兵工作“三落实”而作出的决策,是全面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的一个举措。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这个决定,对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战斗力、生产力,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蒋崇安 《国防》2008,(4):10-12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这一重要战略部署,抓住了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带根本性、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指明了方向。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卫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7.
李汉柏 《国防》2004,(12):22-24
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是成建制快速动员遂行作战任务的重要力量,对赢得战争胜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对于改善军队结构,完善军队快速动员体制,增强国防综合实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重大意义,把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努力开创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民兵预备役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重要力量。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既是打赢未来战争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各地结合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为有效落实党管武装这一根本制度,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本刊新开辟了领导论坛栏目,让我们认真学习理解各地党政主要领导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真知灼见,互相交流启迪,扎实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打造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强大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9.
苑世军 《国防》2007,(5):47-49
组织整顿是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的能力,必须扎扎实实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工作.  相似文献   

20.
提高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新时期全军部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预备役部队和民兵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认真总结部队、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参加抗灾救灾的实践经验,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增强广大预备役官兵和民兵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以专题的形式,对我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参加抗灾救灾重大事件进行多侧面的反思,旨在举一反三,启示省军区系统人深层次思考我们的预备役部队建设和民兵工作,得出经验、得出教训、找出发展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