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先后派遣了大约340万人的部队开赴东南亚,其中260万人被直接投入越南战场,美军在南越的最高峰值达到54万多人;截至战争结束时,美军亡5.7万余人,损失飞机7000多架,耗用军费2000多亿美元。美国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却没有达成战争目的,1973年美军完全退出越南,两年后越南人民军占领西贡,越南宣告统一。一个世界头号强国在这场力量对比悬殊的局部战争中缘何失败,历来引起研究者的浓厚兴趣。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探析美国在越战中失败的深层原因。一、在多米诺骨牌理论这一理论架构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2.
雷达号称千里眼,它利用电磁波来观察目标和测量目标的距离,可以及时发现对方的飞机和导弹。现代战争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雷达和其他电子、光电子探测设备,雷达是敌对双方电子战中激烈对抗的焦点之一。因此,反雷达导弹和反导弹雷达也就在激烈的角逐中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由于雷达存在低空盲区,并且低空和超低空的飞机回波易受地面目标干扰,以及现代飞机本身低空导航、轰炸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低空和超低空突防和攻击成为现代战术空军的主要作战方式。越南、中东以及印巴战争的实践证明,低空和超低空入侵的飞机一般在300米高度以下,通常在海面上为50米,平原地区为60米,丘陵地区为120米。对付这样的入侵目标,低空导弹目前尚存在不少问题,如低空死区;对突然出现的目标反应慢(一般为6至8秒);设备复杂机动性差;造价昂贵不易大量装备。而带有简易单炮火控系统的小口径高炮(口径在40毫米以下)对付低空和超低空目标,却显示了它的独特优点:  相似文献   

4.
军事纵横     
电子对抗飞机 电子对抗飞机是专门用于对敌方雷达、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电子制导系统等实施侦察、干扰或袭击的飞机的总称。分为电子侦察飞机、电子干扰飞机和反雷达飞机等。 电子侦察飞机。它通过对电磁信号的侦收、识别、定位、分析和录取。获取有关情报。装有宽频带的电子侦察系统。其基本工作程序是:侦察系统收到信号后,测出信号源的方位和技术参数,显示在显示器上,同时加以录取;必要时,用数据传输系统适时地将数据传送给己方指挥中心或作战部队。 电子干扰飞机。它专门用以对敌方防空  相似文献   

5.
张楠  郑大壮 《环球军事》2012,(14):65-65
最近,越南同白俄罗斯签署协议,计划从自俄罗斯引进雷达,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这种雷达具有反隐形能力。大家不禁要问,越南为什么要引进这种雷达,这种雷达的性能如何,它的部署和使用又会对相关地区的安全形势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6.
作战飞机的任务是打击敌方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标。目标在哪里?武器往什么地方打?机载雷达即承担此项重任。但近年来遇到了电子千扰和隐身技术等诸多挑战,传统的雷达技术已难以应付。历史证明,采用新技术的雷达体制是提高探测能力的原动力,在单脉冲跟踪体制未获使用以前,圆锥扫捕体制的雷达很难对付敌方施放的角度欺骗干扰,没有相参体制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就无法发现藉着强大的地杂波掩护的低空人侵的飞机和导弹;没有频率捷变体制的雷  相似文献   

7.
援越作战琐忆黄明星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口其军舰在东京湾(即北部湾)遭到越南海军的攻击,派出大批飞机轰炸越南北方的义安、清化等地,又借口“波莱古事件”,从翌年2月起,美国地面部队进入南越参战。侵越战争从此演变为以美军为主体,以“南打北炸”为特点的...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预警机的发展已有40余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地面雷达受地球曲率影响,探测距离近、盲区大,致使美国海军蒙受重大损失。为此,美国从1943年开始了卡迪纳克计划,将雷达安装在飞机平台上。相继,各国竞相研制和使用空中预警雷达。至今,先后发展了三代空中预警机。第一代预警机始于1945年,美海军把当时较先进的AN/APS-20警戒雷达安装到TBM-3W小型飞机上,成为机载预警(AEW)系统的雏形。到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又换用安装新型雷达AN/APS-82的小型运输机C-14“贸易者”。美国海军最早使用的预警机,只有预警功能而无指挥能力,预…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宣称,制造一种能减少雷达散射截面的试验飞机的工作是1977年开始的。从那时以来,已经对许多不同类型的有人驾驶的或无人驾驶的飞行器进行了试飞。“隐身”技术能使美国制造出一种现有的或计划中的防空系统所不能成功拦截的新型飞机。这篇声明认为,苏联目前还不知道“隐身”飞机计划。  相似文献   

10.
马庆恒 《国防科技》2003,(11):79-79
隐身技术首先应用于航空领域。它几乎是与1935年英国的防空雷达技术同时出现的。目前,在美国马里兰博物馆停放着一架纳粹德国1945年初研制的原形复制飞机,它是由德国空军一个绝密集团秘密研制试飞的,其外形酷似当今美国最新型B-2隐身飞机。英国很早就注意到了反雷达侦察技术的应用,在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就研制出一种用胶合板、云杉木等材料做的双引擎“蚊”式轰炸机,它速度快、飞行高度低,更重要的是对方雷达屏幕上几乎看不到它,因此,这种飞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损失最小。这是用木质材料作为隐身技术的最早应用事例之一。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2003,(9):82-82
导航卫星、雷达、激光及各种光电设备是飞机、舰船、车辆、导弹的“眼睛”,而对在水下运动的潜艇就没有这么好的福气,这些设备在水下都会变成睁眼瞎。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声音令人惊奇地成了“潜艇”在水下必不可少的“眼睛”。 的确是这样。声响是潜艇普遍使用的水声探测设备。水声探测设备在侦察时,捕捉、接收水声信息,将水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处理后由显示控制台显示和提供听测定向。  相似文献   

12.
在雷达精度飞行试验中,配试飞机的尺寸、形状、RCS等都会对试验数据产生影响。从方位误差、距高误差、高度误差3个方面分析了不同配试飞机对雷达精度飞行试验数据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计算2种飞机对试验数据产生的误差,提出了运用不同飞机进行雷达精度试验的原则方法,可以用于指导雷达精度试验配试飞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知远 《现代军事》2009,(12):60-64
美国《联合部队季刊》2009年第4期刊登了美海军陆战队阿兰德·威斯特拉中校关于无源雷达与隐身技术方面的文章。该文首先介绍飞机与雷达之间的斗争史,随后介绍隐身技术和反隐身技术的兴起和目前被动雷达的出现,以及它与信号处理和信号合成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雷达干扰方程,推导出了远距离干扰模式下电子战飞机有效配置区的简单计算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远距离干扰情况下电子战飞机有效配置区主要取决于敌雷达主瓣宽度,受电子战飞机偏离敌雷达最大增益方向的角度影响很小,从而为电子战飞机作战运用提供了简单运算模型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场令全世界目瞪口呆的战争 1991年的海湾战争,拥有5000辆主战坦克、5000辆步兵战斗车、3000门100毫米以上大口径火炮、760架作战飞机的伊拉克百万大军,经过五个月全面封锁,38天空中突袭、100小时地面战斗便溃退。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又如此迅速地溃退,战争的双方都没有想到。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称要让海湾地区变成越南,让美国人在这里血流成河。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则为自己军队的伤亡做了充分准备。美国的战地医院在海湾战区准备了18,530张床位,在欧洲准备了5500张床位,另外在美国本土也  相似文献   

16.
名刊速览     
《现代舰船》2013,(1):4
《防务》2012年秋季刊潜艇及其未来潜艇是最古老的具有隐蔽性的交通工具。有种观点认为,日益发展的电脑力量,将会侵蚀飞机甚至是水面舰艇的反雷达监测力量,那么,潜艇的终结会不会近在咫尺呢?事实上,潜艇的探测问题远没有解决。舰艇和飞机的雷达通过空气传播,但海洋是比空气更为复杂的介质,直到现在我们也无法  相似文献   

17.
作战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遭遇来自空中、海面或地面的各种威胁,包括雷达对飞机本身的探测及侦察设备对机载雷达的无源侦察,极大威胁到载机的生存。提出了一种仿真分析方法,考虑飞机平台雷达散射面积的各向差异性及机载雷达天线的方向性,将探测或侦察范围中心从传统的计算方转移至作用方,形成"被探测区"或"侦察暴露区",使指挥员能更客观地判断航路点处的威胁情况,辅助后续筹划,效果已经得到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8.
刘丽群 《环球军事》2012,(23):65-67
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当数越南战争了,从1961年至1973年,是美国侵越时期。亨利·基辛格在美军撤离越南的前几天,给美国总统福特写了一封关于“越南教训”的信,他写道:“或许越南的真正挫败是战争几乎造成了全球性的影响,但却没有给出一个全球性的解答。”而今,越南战争过去了近40年,  相似文献   

19.
隐身飞机     
20多年前,美国科学家就开始在军事上探索这样一类梦想:研究出一种能使飞机不被雷达发现的装置。现在他们终于把这种装置搞起来了。  相似文献   

20.
低分辨雷达基于波形特征的飞机架次判别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低分辨雷达飞机目标回波波形,提取出低分辨雷达飞机目标架次可资分类的特征参数作为飞机目标架次判别的特征向量。最后,采用模糊极大极小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在低分辨雷达目标识别样机系统对机群目标进行分类识别试验中,验证了所提取特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