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坑道截面形状对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的影响,设计了 4种截面积相等但形状不同的坑道结构,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5 kg TNT球形裸装药在坑道内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圆形坑道内冲击波的传播规律以及不同截面形状对冲击波参数的影响规律.圆形坑道内冲击波超压峰值和比冲量的初始值最大,衰减最快;随着传播...  相似文献   

2.
在阶梯装药结构的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中,采用多点点火技术对火箭发动机装药的正常燃烧推力性能的稳定至关重要.本文建立了点火药盒内点火药燃烧过程的经典内弹道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不同点火药盒数量和不同的放置位置(即以点火药量330 g采用头部及中部同时点火,以点火药量400 g采用头部及中部同时点火,以点火药量330...  相似文献   

3.
吴悦 《军事史林》2023,(7):62-70
<正>安庆火药局最早约设置于清康熙年间,为火药制造机构,局址位于城东枞阳门内的新塘边。此后的雍正、乾隆、嘉庆三朝,清王朝处于空前统一、相对和平的时期,军备废弛,火器和火药技术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至晚清时期,社会动荡,各地火药局林立,安庆作为彼时的安徽省会及军事重镇,军用火药的制造存储尤为兴盛,城内新建了多处火药制造及存储场所,火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百姓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坦克射击过程中炮膛内火药气体温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坦克射击后出现炮膛内壁烧蚀及身管温度上升等问题,其首要因素为火药爆炸燃烧所产生的高温气体。应用内弹道零维模型,以空间平均热力学参数描述坦克射击过程中炮膛内弹道状态,采用四阶龙格一库塔法求解内弹道常微分方程组,计算出内弹道时期火药气体的压力、流速和温度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指数函数拟合出后效期炮膛内火药气体温度公式,最后得到坦克整个射击过程中炮膛内火药气体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此计算结果可为坦克炮身管的烧蚀、热状况及红外辐射特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内爆炸坑道中冲击波冲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内爆炸情况下坑道中冲击波冲量的传播规律,进行了坑口内装药比例模型坑道爆炸试验.模型坑道为等截面钢筋混凝土直墙圆拱结构,截面积为0.67 m2;TNT炸药的装药量范围为400~800 g.用压力传感器记录了坑道中的冲击波波形,分析了实测的冲击波波形和冲击波冲量的传播规律,由实测数据拟合出了冲击波冲量沿着等截面直坑道传播的工程经验公式.算例分析表明,提出的冲击渡冲量工程经验公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玲 《国防》2005,(2):79-81
“神五”上天,圆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梦。说到“神五”不能不谈火箭,不能不提火药,而火药当然应该从中国说起。火药———催生热兵器的母体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什么叫“火药”?因为当初人们在研究“火药”时并不是用来爆炸的,从火药的三种成分“硝石、硫磺、木炭”来看,它们都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用来治病的中上品药物,所以取名“火药”,意思是“若火的药”。教科书上记述“火药是我国宋代的发明”,其实,从研究火药到使用火工器的时期还可提前推算500年~1000年。秦朝时,就有不少炼丹家用硫磺、硝石等物炼丹,从由于火候掌…  相似文献   

7.
<正>人类最早使用的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与使用,在化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作用。在历史的追溯中,曾有很多的文章,甚至在一些化学史教科书中,都认为火药的最早配方是《孙真人丹经内伏硫黄法》,其出处是《诸家神品丹法》卷五,引文为:“硫黄硝石各二两令研。右用销银锅或沙罐子入上件药在内。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内与地平,四面却以土填实。将皂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新型弹药弹道性能检测的需要,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其发射药中钝感剂含量分布进行了测定,建立了考虑钝感剂含量分布的该新型火炮的内弹道模型。模型中钝感剂对弹道性能的影响是通过对火药燃速和火药力的影响来体现的。应用该模型对2个批次的弹药进行了内弹道计算,并对一定樟脑含量的火药内弹道性能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樟脑含量对最大膛压影响较大,但对初速的影响则不如膛压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物质ALE算法,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坑道内爆炸冲击波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通过与试验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网格尺寸、人工黏性系数、坑道长度等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网格尺寸和人工黏性系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大;坑道出口产生的稀疏波会使数值计算结果失真,数值计算时坑道长度宜为所研究测点到爆炸源距离的1.5倍。冲击波超压峰值和冲量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的最大误差分别为8.9%和3.1%。  相似文献   

10.
黑索今是一种含能物质,随着火药的发展趋势,黑索今在火药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犬,由于火药行业的特殊性,加大了黑索今的分析难度。本文就分析火药中黑索今的含量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火箭这一名词,在火器史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在火药发明以前和发明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它只是利用弓弩发射的纵火武器;唐宋以来在火药用于制作战争武器的实践中,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家利用火药燃烧时高速喷射气体的反作用推力,发明了火箭,逐步形成了单火箭、集束火箭、有翼火箭、二级火箭等火箭武器家族,甚至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火箭载人升空飞行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地下坑道中防护门上的冲击波荷载,首先需要弄清爆炸冲击波在坑道中的传播衰减规律.在模型坑道爆炸实验数据验证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T型坑道中爆炸冲击波的传播衰减规律.通过大量不同模型尺寸、不同炸药药量的数值模拟,得到了T型坑道中平面冲击波的形成位置,提出了爆炸冲击波通过T型坑道拐弯时新的冲击波压力衰减系数...  相似文献   

13.
王泽山同志是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火药及其装药设计与应用研究领域著名专家。是本校军用能源材料技术与工程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任火药装药技术研究所所长。 多年来,他主持负责完成国家国防重点课题二十余项,解决了诸多国防重大工程课题。 一、献身国防,为我国火药装药理论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发展的火药及其应用理论,和在学科领域所进行的大量创造性、系统性的研究工作,促进了火药及其装药科学在我国的长足进展。 在该领域,王泽山大力培养装药学科人材,建成了一支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火药是各类武器装备火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产生了品种繁多的未知火药。未知火药作为一种特殊的未知物,其剖析技术囊括了预处理技术、定性技术和定量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半自动、自动步枪,冲锋枪附件中,有一个小附件,名叫瓦斯铰刀。由于它个头小,再加上三支枪配备一个,所以,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甚至有的同志见到它连其名字都不知道呢。现在轻武器的自动,多数是采用导气式的自动原理。就是利用导气箍从枪膛内引出部分火药气体,推动活塞杆传动使枪机完成子弹进膛,击发,退壳等一系列动作,使武器实现自动。当火药气体通过导气箍的导气孔时,火药气体的残渣会附着在孔壁上,使得导气孔减小,如果不把它及时擦拭干净,在今后的射击中,就会因流入气室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火器用于战争的国家。火器,就是利用火药燃烧所产生的化学能,杀伤敌方有生力量和摧毁敌方战具的兵器。我国最早的火器是在北宋初创制并开始成批使用的,其主要制品有火球与火箭。从公元970年到1002年的30多年中,就有兵部令史冯继升、神卫水军队长唐福、冀州团练使石普等人,先后向朝廷进献火球、火箭等火器。当时的火球,有毒药烟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等8种。火球类火器都用多层纸糊成坚硬的球形外壳,内装火药与火蒺藜、致毒剂、发烟剂等物质,然后密封。作战时,先用烧红的烙锥把火球的外壳烙透,再用抛石机(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块的重型远程抛射兵器,亦称“礮”或“砲”),抛射至敌方烧裂,产生杀伤作用。当时的火箭,有弓射火药箭、火药鞭箭2种。火箭类火器是在一般箭头附近绑附一个纸糊的  相似文献   

17.
油料洞库坑道油气蔓延规律与特性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料洞库储存着大量的易燃易爆油品,防火防爆工作是油库安全工作的核心.对单侧洞口油料洞库狭长地下坑道中的油气蔓延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气在狭长地下坑道中的蔓延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开始阶段、增长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蔓延呈明显的分层流动现象,且在发展阶段中处于稳定的分层蔓延;油料洞库的坑道结构对油...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绝大多数火药仓库的温度、湿度控制由于采用人工操作导致对温湿度不能实时精确监控从而导致火药失效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和神经网络的火药贮存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将无线传感网络终端节点实时收集到环境温度和水分信息传给神经网络控制器,根据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实时调节火药贮存温湿度控制设备的各个参数,实现对火药贮存环境温湿度的自动化和实时精确控制,提高火药贮存的可靠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新型火药从样品的全面信息、一般性质、预处理及分析检测等过程,所必要的安全措施进行了探讨,阐明安全是火药科研生产、分析等活动的首要前题。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T型分支坑道对油气爆炸传播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测定了相同初始条件下T型分支坑道和直坑道中油气混合物爆炸的火焰传播速度和爆炸波超压值。利用高速摄影仪,记录了火焰传播至T型分支坑道时的火焰阵面变化情况,并对T型分支坑道中油气混合物爆炸的传播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T型分支坑道对油气混合物爆炸的影响可以视为面积突扩和障碍物扰动双重作用的影响;火焰经过支坑道时,火焰阵面发生扭曲并产生皱褶,表面积增大导致火焰传播速度增大;T型分支坑道处,大量反射波和绕射波进入波后反应区,加强了气流湍流强度,并推动已燃气体回传,迅速提高了燃烧反应速度和能量释放率,起到了增大火焰传播速度和爆炸波超压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