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体系对抗包括对敌方体系的破击和对己方体系的防护,实施体系对抗需要拥有一体化军队体系.总结了一体化军队体系的主要特征,并着眼这些特征,给出了一体化军队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方法.该项研究对于加速我军一体化体系建设,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3.
军队审计文化建设是军队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构建以人本化为核心、以绩效型为重心、以建设性为方向的军队审计文化体系。加强军队审计物质文化建设,夯实军队审计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军队审计精神文化建设,激发军队审计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强军队审计制度文化建设,完善军队审计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制度体系;加强军队审计行为文化建设,树立军队审计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军队资产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不足。当前应明确加强军队资产法规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内容框架,加快制定资产管理条例与监管条例。  相似文献   

5.
邱林  杨睿  戴强 《国防》2010,(1):11-14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既是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举措,又为全面建设现代后勤保障体系指明了发展方向。推进军民融合式后勤保障体系建设,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吕祖善 《国防》2008,(11):31-3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  相似文献   

7.
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军队体制改革,是当今世界成功的军事改革的基本做法.美军体制改革的基本做法是:充分运用法治建设推动军队体制改革,将依法进行军队领导指挥体制调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创新完善军事法治推进军队体制改革,以完善配套的法规制度体系固化军队体制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党中央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作出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决策.我们必须充分认清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本质特征,更加自觉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工业》2012,(3):25-26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推进现代化事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要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提高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相似文献   

10.
彭水根 《国防》2013,(6):4-6
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走开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保障和国防动员“四大体系”是军民融合的关键和重点,国防动员建设要在深化军民融合上有新作为、大作为。  相似文献   

11.
许纪文 《国防》2008,(10):67-69
士官是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基础,必须着眼军队质量建设需要,依托国民教育资源,拓宽士官来源渠道,扎实做好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中招收士官工作,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一、充分认清招收士官工作的重要意义。胡锦涛主席强调,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中招收士官是认真贯彻胡主席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2.
邱型柏 《国防》2006,(9):21-23
胡锦涛主席反复强调,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从严治军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省军区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要确保其有序高效运行,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狠抓依法从严治军,不断提升建设质量和效益。一、深刻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从严治军的重大意义省军区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向纵深发展,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既是影响军队长远发展的问题,又是事关构筑信息化人民战争力量体系全局的现实问题。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从严…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在指导军队建设的过程中 ,站在战略的高度 ,运用系统综合集成的方法 ,注重广泛的实践 ,与时俱进 ,不断改革创新 ,形成了独特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体系。这一方法体系 ,为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领导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4.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源于军队后勤自主保障系统,其概念模型是军队后勤保障人员和体系设计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体系需求分析和结构设计的科学依据,是顶层设计的理论基础。首次采用体系工程的方法研究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问题,建立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的概念模型。科学定义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深入分析了其区别于军队后勤自主保障系统的特性,以及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的环境、使命、实体、结构、过程等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北京军区联勤部军交运输部着眼未来战争中军交运输建设面临的瓶颈问题,积极研究应对之策,着力构建军民一体、平战结合的“大军交”保障体系.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跃金 《国防》2008,(8):39-4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新形势下,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在军民融合中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主持军委工作以来,站在世界新军事革命前沿,对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作出了一系列论述和指示,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试将其信息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特色归纳为“五个强调”,即强调信息化建设发展要聚焦打赢信息化战争,强调信息能力建设是联合作战体系能力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强调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抓手是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强调突出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和指挥信息系统集成运用,强调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统筹建设、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盖龙云 《国防》2014,(2):47-48
正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党指导国家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战略方针。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战略方针的精髓要义,就是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正确把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统筹国防资源与社会资源,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协调运行、科学发展。重点是建立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  相似文献   

19.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指出:要把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上。学习贯彻胡主席这一重要论述,是加深认识胡主席关于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现实要求,也是加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国防动员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作战能力建设的基础支撑,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加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国防动员准备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军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科学精神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求实态度 ,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积极创新、发展和完善 ,是新世纪指导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思想体系。要真正掌握好运用好这一指导军队建设和改革的最新理论成果 ,就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把握其深邃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