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入冬以来,在农四师63团农贸市场内,每天都能看见该团11连职工马孝祥和妻子销售自家种植的生姜,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马孝祥和妻子承包了40余亩地,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获得  相似文献   

2.
4月9日,室外春暖花开,在六师一〇一团二连的育苗大棚里,却已是盛夏。职工们穿着衬衣正在有条不紊地将穴盘里的一株株葡萄苗往地里移栽。职工郭仕春高兴地说:"这1万多株葡萄苗都有订单,销路不愁……"该团依托乌鲁木齐市蔬菜市场,不断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打造绿色、天然、无公害蔬菜,已种植各类蔬菜1.8万亩,户  相似文献   

3.
正"小郭,看你家番茄的长势,今年你又是咱们连的番茄状元了。"7月13日,农二师二二三团六连几个种植番茄的职工,在郭立三的番茄地头上唠着种植经。去年,郭立三种植的番茄单产达到8.56吨,60亩地净赚了7万多元。郭立三今年30来岁,是二二三团六连的普通职工。2006年,他从甘肃老家来到六连承包土地。番茄种了五六年,年年拿钱,大家都说他运气好,而他明  相似文献   

4.
6月11日,笔者来到六师芳草湖农场丰泽苑小区14号楼,走进职工王敏的新家,装修时尚,窗明几净。王敏热情地招呼笔者坐在沙发上,一边沏茶,一边讲着现在的生活变化。"现在农活闲了,我们夫妻每天都回总场居住,下午在农场新修的公园散散步,晚上在广场跳舞健身,娱乐、健身都有好去处,不像以前在连队居住,晚上只能看看电视,或者到职工家唠嗑……"45岁的王敏是芳草湖农场东河坝社区三连的职工,1992年,她和丈夫刘东明从河南沈丘搬迁落户到六场三连,承包种植50亩地,自从2006年起,王敏夫妇每年除了承包身份地,还流转土地100亩,种  相似文献   

5.
正"太感谢你们了,为我们送来了技术,办理了贷款!"6月8日,七师一二九团二连职工张军胜、姚建超和李宗华紧紧握着该团"三民"工作组成员的手,感激地说着。该团住二连的"三民"工作组成员在走访中了解到,大田承包职工张军胜、姚建超和果园职工李宗华要发展养  相似文献   

6.
今年,农四师七十六团依托自然资源和自身优势,通过种植业调优、畜牧业调强、流通业调活、还林还草调快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一条农、牧、林、草、商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种植业调优昭苏垦区团场种植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该团围绕市场需求对粮油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今年全团小麦压缩到2.55万亩,高产油菜扩大种植到13万多亩,并实施订单种植。同时,该团围绕市场抓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继续扩大青贮玉米、胡萝卜、中草药、大蒜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全团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豆类扩大到1000亩;并首次种植了1220亩胡麻、600亩亚麻。  相似文献   

7.
农五师八十一团三连的退休职工李兴训,拥有60多亩自己开垦的荒地,同时在团部开了一家网吧。由于经营有道,他年收入超过5万元。像李兴训这样采取一家两业"双轨制"致富的职工在全团已有许多。近年来,该团职工发展私营经济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一些富有经营头脑的职工不再满足单靠种植棉花致富的"独轮车",而是采用了像李兴训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苑     
在农五师八十一团,有一个被人们叫得很响的名字——"土地王"。他就是该团36岁的青年农工王坤。从1995年开始,王坤在农五师八十一团承包荒地,从当年的800亩发展到1997年的3100多亩。他会管理、懂技术、能吃苦,3年累计向团场交售籽棉320吨,甜菜9600吨,小麦408吨,创产值496万元,个人收入上百万元。1998年,经过竞聘,王坤向团里上交27万元,租赁承包了累计亏损300多万元的11连,成为团场第一个租赁承包一个连队的人。去年,王坤的步子迈得更大。他以46万元的总标数,承包了八十一团3个连队的16800亩土地,组建了该团首家开发农场,在他农场打工的人达400多人,,大多是王坤从安徽农村接来的。是年,王坤的农  相似文献   

9.
农三师四十二团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二、三产业兼营的现代化团场。全团土地面积21.7万亩,耕地面积3.5万亩,共有17个基层单位。该团坚持“稳粮攻棉、套种茴香、大力发展自营经济”的发展思路。今年,全团植棉2.5万亩,籽棉总产将突破1100万公斤;鼓励职工在棉田套种小茴香,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职工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该团牲畜存栏达1.35万头(只);林果业有了较快发展,种植果树1000余亩,苹果、红枣、香梨等品质优良,成了抢手货。  相似文献   

10.
金秋时节,七师一二九团到处都是一片秋收的忙碌景象。机关干部们也纷纷住连入户,帮助职工秋收,为职工进行技术指导、答疑解惑,忙得不亦乐乎。"我承包了15亩葡萄,今年亩产达500公斤,这样的产量离不开机关住连干部的帮扶和指点。"说这话的是园艺连职工包爱英。2010年,包爱英从团加工厂转岗来园艺连承包葡萄,她错误地认为挂果越多,葡萄产量越高,因此没有剪枝疏果。结果却在果品验级上吃了大亏,由于自己种植的葡萄优级果率远远落后于其他承包户,没有客商愿意购买,包爱英不知道在地头  相似文献   

11.
农八师一四二团六营三十一连是个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连队,由于各种原因,职工收入偏低、承包土地的积极性不高,外出打工、脱岗的年轻职工较多。针对这种情况,连长马进贤主持制定了减负让利、稳定职工队伍、增加职工收入等管理措施。首先是下调土地利费,将职工承包亩利费由150元降至127元,此举,使职均增收1000余元。其次是减轻职工负担,将单位原来的11名干部减至5人,此项使职工减负近千元。  相似文献   

12.
仓廪大业     
闫海成 《兵团建设》2012,(Z2):12-13
今年41岁的蒋小平是农八师一五○团十二连的职工,谈到农业现代化带来的便利,这位面色黝黑的中年男子语气中有一种满足感:"今年我承包了80亩番茄,产量不错,年初还签订了订单合同,价钱很好,预计全年可以收入十几万元。现在我的80多亩地都是机械化作业,管理起来很轻松。"近年来,兵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三大基地"建设及结构调  相似文献   

13.
正"共产党员就是要带领职工致富!"一师十三团十八连职工党员贺军笑着对笔者说,在连队"人气"颇高的他,也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贺军一直是连队职工分组组长,承包土地多年,积累了丰富田管经验的他,仍坚持在种植过程中学习,时常和其他职工一起探讨科学植棉技术。2012年,由于夏季雨水较多,很多职工种植的枣树都出现了黑头病,导致当年  相似文献   

14.
正2002年春,五师八十四团在三连开展民主选举连队领导工作,卜宪运以全票当选为三连连长。这年,兵团党委出台了深化农牧团场改革"1+3"系列文件,全面落实土地长期固定承包政策,扩大职工经营自主权。可由于受2001年冰雹灾害的影响,三连有90%的职工没有资金种地。怎么办?三连党支部通过权衡,根据团场允许土地转包,但土地的使用权、自主权始终归承包者所有的规定,鼓励连队的种植大户给职工带地,以保留住困难职工的职工身份,让他们腾出手来发展养殖业。卜宪运拿出120万  相似文献   

15.
庞凤是农二师34团11连的一名职工。2003年,她开始承包土地种植棉花,之后的6年中,她每年的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2009年,34团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实行退棉进枣,鼓励引导职工发展红枣产业。和大多数职工一样,庞凤也有重重顾虑:种植棉花自己在行,可种植红枣就是门外汉了;都  相似文献   

16.
宿玉华在农十师一八一团八连担任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7年了。在这7年里,八连已连续3年被师团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4年被团授予"双文明单位"称号,自己两年被师团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承包种植面积只有6200亩的八连,连续两年职均收入超万元,位居全团农牧连队之首。面对这些成绩,八连的干部职工说,这是宿书记带领咱们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八连是个老连队,人多地少,要提高职均收入,只有在作物调整上下功夫,宿玉华和连长张武成在走访群众、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后,把哈密瓜和食葵作为连队的主栽作物,经过广泛的动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土地成了职工的"抢手货"。宿玉华的  相似文献   

17.
唱响致富歌     
10月的九师垦区,秋风阵阵,绿韵依依。走在一六二团的城郊田野,所见所闻令人欣喜:在连片规划的温室大棚内,黄瓜、青椒、西红柿等无公害蔬菜娇嫩欲滴、长势喜人;嫁接改良的晚熟鲜桃品种枝繁叶茂、果红肉丰……这是该团干部职工转变观念调整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生动写照。一六二团现有正播面积3.2万亩,职均仅有23亩,且土地盐碱大,地处风口一线。多年来,受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简单粗放型种植模式的制约,大农业投入大、效益低,大田承包职工往往是"干今年,盼明  相似文献   

18.
如今,当你走进霍拉山下、开都河畔的农二师二十一团,听到最多的就是关于党的十六大的话题,干部群众对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抚今追昔,干部群众深刻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感谢共产党的领导,感谢改革开放。该团的干部群众为此有说不完的故事,让我们去细细地倾听吧……李海河:下岗不可怕对于二十一团果园连36岁农工李海河来说感触最深的是:有了党的好政策,下岗并不可怕,只要你有信心,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出路。李海河1977年底在果园连担任政工干事,2002年初下岗。他感到十分迷惘,连队党支部鼓励他积极参加承包土地。李海河狠下心找亲戚朋友借钱租赁承包了110多亩地,分别种植了40亩籽瓜和70亩羊角  相似文献   

19.
李瑞  舒卫华 《兵团建设》2010,(12):22-22
庞凤是农二师34团11连的一名职工。2003年,她开始承包土地种植棉花,之后的6年中,她每年的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距离三师五十一团团部5公里处,有一大片温室。10月29日,在一栋温室旁,该团十二连维吾尔族职工艾尼·麻木正和妻子、儿子一起给刚栽上的西红柿苗铺设滴灌带。艾尼·麻木说,他家种了20亩棉花,看到团部住的人越来越多了,觉得卖菜肯定挣钱,今年就承包了两个温室,种上了豇豆、西红柿和辣椒。为了获得高产,他还在地里施了油渣等农家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