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指挥部并参加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的全体同志:在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嫦娥四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并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合作。这  相似文献   

2.
正日益强大的航天事业创新能力,月球背面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直面风险也要一往无前的勇气,让中国再一次收获世界的点赞。祝贺中国"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也是一项令人钦佩的成就。——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在twitter上发布嫦娥四号将考察月球背面的地质状况,国际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中方这一考察,探究能否在月球背面的土壤中找到水冰或液态水。  相似文献   

3.
<正>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开幕式上,李源潮与国家航天局局长唐登杰及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共同主席、法国空间研究中心主席让·伊夫·勒加尔、欧空局局长约翰·迪特里希·沃尔纳共同启动了象征和平协作、共同发展的中国古代天文测量仪器——玑衡抚辰仪模型。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联合组织召开嫦娥四号任务科学成果交流会。旨在促进嫦娥四号成果交流、互相借鉴,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自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以来,在月球背面复杂空间环境与地质条件下正常工作已超过300天,"玉兔二号"月球车行驶里程不断刷新纪录,累计已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在逐梦苍穹的路上,中国航天人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国航天的故事日益精彩。4月24日,是第三个中国航天日。这一天,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花式"上演,不同地域的中国人有了共同的期待:中国航天在新时代续写新辉煌。在首届中国航天大会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巍神采飞扬,他告诉大家,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预计在2019年发射,将采集月球样品并返回地球,全面  相似文献   

6.
<正>6月6日,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开幕式刚刚结束,就迎来此次会议的首场"重头戏"——航天局长全体会议,在这场航天"峰会"上,8位重要航天国家及地区的航天局局长和代表们围绕深空探索主题发表观点、回答提问。8位航天高层领导分别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法国宇航局局长让·伊夫·勒加尔、欧空局局长约翰·迪特里希·沃纳、德国宇航局局长帕斯卡尔·艾润福劳德、意大利宇航局局长罗  相似文献   

7.
"'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将按计划于2007年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如期升空。"今年是"嫦娥一号"绕月卫星试制的关键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就"嫦娥一号"最新进展情况接受了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他强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要为实现探月工程总目标乘胜前进,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继续努力,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参加会见。2月2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  相似文献   

9.
<正>1月3日10时26分,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漫长飞行后,"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完成了人类太空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的壮举。而让人更加自豪的是地处抚顺市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特能集团华丰公司研发生产的产品在实施"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的任务中表现完美,为我国航空航天深空探测事业再立新功。自2007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发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  相似文献   

10.
<正>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互拍图像经"鹊桥"中继星传回,两面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交相辉映,太空再次闪耀中国红,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圆满成功。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为新时代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提振了航天战线再接再厉、追求卓越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正>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卫星承载着中国人对月球的憧憬和向往,穿云破雾、直奔太空。经过一年多的在轨运行和探测,"嫦娥一号"获得多项科学研究成果(见本刊上期相关报道),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从1996年10月第47届国际宇航大会在中国举办以来的17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马兴瑞在致辞中说,多年来,中国航天始终坚持和平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的根本宗旨,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为代表的载人航天任务、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月球探测任务、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组网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成功研制和发射数十颗应用卫星,初步构建了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大力支持和推动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并带动一批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图片历程     
<正>2018年5月21日0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鹊桥"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颗运行在拉格朗日L2点的人造卫星,"鹊桥"号作为通信中继星,能够实时的与位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保持正常的通信,这样,嫦娥四号在月球上探测到的数据都能通过"鹊桥"号第  相似文献   

14.
正1月18日,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大使走进中国探月工程"活动,邀请部分外国驻华使馆及国际组织人员来到嫦娥五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体单位国家天文台,宣介《月球样品管理办法》,颁发嫦娥五号国际合作伙伴纪念牌,参观月球样品存储和处理设施设备。这是《月球样品管理办法》首次对外发布,也是中国务实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在2016年首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一年来,航天全线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国际合作、精神文化、发展蓝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6.
<正>4月24日,在第四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2019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暨中国航天大会开幕式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2019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是"逐梦航天,合作共赢"。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湖南省委副书记、省  相似文献   

17.
<正>4月24日-27日,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主办的"联合国/中国航天助力可持续发展大会"于2019年"中国航天日"在湖南长沙举办,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政府部门和10余个国际组织的300多名代表就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航天合作、提升航天国际合作水平和通过革新性途径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了深入学术研讨、政策解读和供需交流,重点关注"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等相关议题,共话航天技术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趋势与未来,为人类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15+14
9月23日,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代表中国政府致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出席开幕式,国际宇航联合会(IAF)主席口清司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马兴瑞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大会开幕式由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中国组委会主席、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许达哲主持。为期一周的大会期间,共举行170多个技术分组会,涵盖空间科学与探测、空间应用与操作、空间技术、空间基础设施、空间与社会等领域;举行7场全体会议,包括航天局长会议、中国航天发展及展望、工业界专场、女性航天50年、监测干旱和沙漠化、空间太阳能全球进展与机遇、国际创新在  相似文献   

19.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51-51
2010年10月1日,正值国庆,"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圆满成功。为了庆祝发射成功,向为祖国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航天人献一份赞礼,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决定将中国传统酒文化与陶瓷文化相结合,制作一支"嫦娥酒瓶"。景德镇市爱新礼品贸易公司的董事长方拾胜在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既兴奋又紧张。兴奋是因为有一种无尚的荣誉感,紧张则是一种压力,因为这项任务不同于方拾胜以往接到的任何一项任务,这是瓷都人通过陶瓷艺术表达对祖国航天工作者的敬意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直接参加"嫦娥一号"卫星研制任务的航天科技工作者,此时此刻,我感到无比激动、十分自豪。"嫦娥一号"卫星是一个全新的航天器,也是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五大系统中最为核心的系统。面对技术难题多、研制时间紧、风险大、队伍新等一系列挑战,我们紧紧瞄准当今国际深空探测技术前沿,高起点设定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