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针对现代战争条件下装备保障资源需求变化快,保障资源预测困难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影响装备保障资源需求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了平均维修间隔时间(MTBM)、平均修复时间(MTBR)等8项影响装备保障资源需求的关键指标,然后将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应用于保障资源需求预测中,构建了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需求预测模型,最后利用1980年~2010年实际保障资源需求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有较快的收敛速度、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适用于装备保障资源需求预测。 相似文献
5.
建模研究网络化作战体系对于分析未来信息战争的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面向任务是网络化作战体系的关键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实时分配网络化作战任务的策略,从单一任务到并发任务模型,提出了一种多任务管理的实现方法,经仿真验证,网络化作战体系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6.
7.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装甲器材需求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装甲器材需求量影响因素,将灰色预测与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相结合,建立了装甲器材需求量预测的灰色神经网络计算模型。该模型具有灰色系统的少数据建模及神经网络的精度可控性等优点,能较好地解决目前装甲器材需求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可为装甲器材管理部门制定订购、调拨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对装备保障能力评价的研究有很多,但这些研究大都是从保障系统方面对保障能力进行了评价,属于静态评价,这类研究对装备使用过程中的动态随机因素考虑不足,影响了对装备保障能力的全面考察。以任务为驱动的保障能力评价,运用离散事件建模方法和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技术建立舰炮保障能力综合仿真模型,用仿真出的使用可用度、战备完好率和备件平均保障延误时间等指标,评价保障能力。实例表明,仿真模型能定量描述装备保障能力的实际情况,仿真结果合理、可信,部分解决了部队在任务时装备保障能力的评估问题,为提高武器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和保障能力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装备维修保障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指出依据装备维修保障系统承担的任务和应具备的能力实施资源重组,是提高装备维修保障效能的基本途径.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装备维修保障任务、功能、资源映射关系,提出了部队装备维修保障资源重组的实施框架、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分析了传统的武器装备保障方法对战时保障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作战能力的装备保障方法,阐明了该方法的主要思想。研究了通过建立任务-作战能力-装备及其功能结构之间的关联关系,识别装备保障需求的方法,并讨论了基于作战能力的装备保障中使用保障方案评价、维修保障方案评价、装备使用调配等重要问题。该方法的研究为一体化联合作战模式下装备保障研究工作建立了总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现代后勤就是军民融合后勤。从思想性禁锢、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瓶颈4个维度,系统地分析军民融合后勤保障存在的矛盾问题,构建军民融合后勤保障制约因素体系。引入Fuzzy DEMATEL方法,定量分析制约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作用机理,遴选出制约军民融合后勤保障深度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促进军民融合后勤保障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用的操作方法。研究表明,迫切需要找到化解制约因素的有效途径,推动军民融合后勤保障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雷达装备RMS(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参数体系研究中出现的完备性问题和针对性问题,分析了雷达装备的任务需求,研究了雷达装备RMS参数选取的原则,按RMS综合参数、RMS单项参数(可靠性参数、维修性参数、测试性参数)、保障系统及保障资源参数5类,建立了雷达装备RMS参数体系.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图形化描述,对影响雷达装备任务完成的关键性参数进行了建模.该参数体系及参数间相互关系的说明可为雷达装备RMS要求论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数字化部队保障装备不能较好的执行战时装备保障任务,依据部队作战和保障的特点和实际,运用IDEF 3方法形式化描述了作战和保障任务基本流程。为了提高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适用性,从满足装备执行作战和保障任务需求角度出发,按照\"保障活动-保障能力-保障效果\"逻辑关系逐步分析,在依据相关原则和进行重要度、稳定度判定的基础上,确立了数字化部队保障装备能力需求满足度评价指标体系。为提供指标权重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采用改进的群体层次分析法(IGAHP)对评价指标赋权。针对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运用云理论实现指标聚合和综合评价。最后,以某部队保障装备为对象进行示例评价,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在对装备需求论证资源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基础性、超前性、秘密性、多样性及复杂性的特征,运用分面组配法将其分为知识资源、数据资源、模型资源、方法资源、任务资源等,并以作战任务、作战能力、装备性能数据为例对其进行了规范化描述。同时,提出了构建装备需求论证资源库的具体思路,包括资源获取、资源信息规范化描述、资源库功能需求分析、资源库的维护和应用等。 相似文献
17.
软件需求工程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建明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3,17(3):66-69
详细介绍了需求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容,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简要总结了需求工程的常用方法和支持工具,并指出需求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收集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进行适当的相关研究。认为:软件需求的获取是软件需求工程的重要一步,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基础: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软件需求工程辅助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