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9月22日至23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巴中市委联合举办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与红军长征研讨会在四川巴中举行。来自军队和地方的40余家单位和个人提交了61篇论文。老一辈革命家、老红军后代或亲属代表,军内外党史、军史研究专家,军事科学院、巴中市有关领导,四川、陕西有关省级部门,川陕、鄂豫皖老区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牛钵峪村是陕西省凤翔县董家河乡的一个贫困村,自然条件很差。过去,外边人很少光顾这里。近年来却远近闻名,那是因为省、市领导常来看望在这个村住着的一位老红军女战士。前几日,笔者慕名采访了她。老红军名叫何秀云,四川巴中人,现年92岁,中等身材,满头银发,除了耳朵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巴中市人武部成建制组织12万民兵修筑唐巴(唐家寺——巴中)公路,经过10个月的艰苦奋斗,已完成66.5公里的巴中段路基改建工程,经验收全部达标。地、市领导高度赞誉:巴中民兵以惊人的胆识,惊人的气魄,惊人的速度,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绩,为巴中公路建设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初夏的一天下午,我们怀着惊异和崇敬的心情,从四川省省城成都前往资阳市雁江区探访一个普通而特殊的农家。说特殊,是因为主人是个当了数十载“烈士”的传奇人物——一位长征中三过雪山草地,为革命浴血奋战、出生人死的女红军;说普通,是因为老人家修葺一新的房屋里,陈设极为简单,除了四川农家喜欢的寻常家什外还摆放着主人劳作的农具。92岁的老人指着这120多平方米的砖混精巧结构小平房,满意地告诉我们:“这江山没白打,托党和人民的福,到了晚年,还白让我这把老骨头住进这巴适(四川方言:好,舒适意)的小洋房里!”从老人的风趣谈话和晚辈们的补充中,九旬女红军的传奇人生凸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5.
19343年9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苍溪黄猫垭歼敌2个旅、计1.5万余人,活捉了敌代旅长傅责梁,缴获枪支7000余支、追击炮40余门、子弹10多万发,电话机88部,电台7部。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红军的“六路围剿”,为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游曦,原名游传玉,1908年3月26日出生于四川重庆巴县一个手工业家庭.家中五个兄妹,只有她和大哥游传禄被养活.因为父亲积劳成疾,没钱医治早逝.两兄妹从小由母亲一人养大.1924年,游曦考入了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7.
最近,四川巴中地区行政公署、巴中军令区为勇斗歹徒的万安乡人武部副部长彭庭荣同志荣记二等功一次。  相似文献   

8.
巴山的深秋透出丝丝凉意。1997年11月5日下午,四川巴中市花溪乡火烽村二社民兵苟先志家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亲人——巴中地区行署专员李克明。乡亲们都清楚地记得,这是李专员第五次走“穷亲”了。  相似文献   

9.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  相似文献   

10.
《兵团建设》2006,(9):36-36
两年前,两个英国年轻人李爱德和马普安用了384天重走了长征路,并且出了一本书——《两个人的长征》。他们走的时候用GPS做了精确测量,认为红军长征走了不到6000公里,没有过去说的2.5万里那么长。那么,70年前红军长征究竟走过了多少里路?摘自《党员文摘》的这篇文章将给你答案。  相似文献   

11.
工作动态     
四川巴中军分区前不久组织官兵参观了由巴中市委宣传部举办的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图片展,官兵们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罪恶行径表示了极大愤慨。(张流 杨天凤) 云南宁蒲县人武部认真开展“四自”教育,促进了机关政治建设。(肖正春) 贵州息烽县人武部组织4个乡镇的民兵修建了生态渔业和沼气池示范基地。 (燕飞 王宇) 近期,四川内江市市中区人武部在中国联通内江分公司组建成立了民兵组织和武装部。  相似文献   

12.
长征的胜利是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红军将士临危不惧,百折不挠,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政治信念是红军将士排除万难的原动力.一、崇高的理想教育人.为革命的理想,为共产主义崇高的理想而奋斗,这是红军长征中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动力.党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也没有忽视对红军官兵的政治思想教育.以崇高的理想教育人,保证了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杨成武在《忆长征》中这样写道:“信念——对事业,对革命,对北上抗日路线的信心,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个信念鼓舞着我们忍饥寒,以致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而在所不借.”这充分说明,崇高的革命理想在红军将士中扎下了根.二、坚定的政治信念鼓舞人.红军长征  相似文献   

13.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了最后一座山——六盘山时,发生一件令人震惊的命案,驻甘肃环县耿湾的300多名红军官兵,一夜之间无缘无故死亡。当时的中央及政府,无比愤怒,决心抓住杀人凶手。到底谁是杀害他们的凶手?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敌人派的特务投毒所致。当地政府立即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侦破,抓了一批可疑分子。但多番调查,终没找到任何证  相似文献   

14.
符容 《军事史林》2010,(3):12-18
一、瑞金组建 1933年春天,蒋介石调兵遣将,亲自部署,纠集起100万大军,调集几十架飞机,准备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就达50万人。在这种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参军参战的革命热情,充分发挥青年在革命战争中的突击队作用,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在宁都东固召开了全军青年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5.
1934年10月,由于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一份神秘而十万火急的绝密情报也促使党的临时中央作出实行战略大转移的决策。它使中央红军及时摆脱了险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极为险恶的军事形势1933年秋,发动“剿共”战争连遭失败的蒋介石成立南昌行营,从各地调集了100万人的大军和200架飞机,自任总司令亲自坐镇指挥,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5次大“围剿”,其中直接用于中央苏区的兵力就有33…  相似文献   

16.
在红军时期,有这么两位人物:因他们都姓罗,又相继担任过红四军第二纵队、红四军政委,且关系密切、亲如兄弟,战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们“大罗”、“小罗”.在长达34年的革命友谊中,他们既有革命战友间的生死与共,又有亲如兄弟般的砥砺共进.这两个人的名字,已经镌刻在红色军史上:开国元帅罗荣桓与开国大将罗瑞卿!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信丰县安西镇一位叫黄礼斌的普通民兵,干了一件极不普通的事情——收藏红军文物2000余件、史料6000件,变卖家当并借款办起了红军革命文物展览,在各地义展200余场次,成为赣南大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祖辈曾为红军当向导;初中时对革命历史文物的研究鉴定就达到较专业水准并创办了收藏刊物今年33岁的黄礼斌,出生于革命老  相似文献   

18.
双拥工作     
四川巴中军分区在扶贫工作中针对过去送钱送物多成效反而差的情况,及时转变观念,采取一系列新的扶贫帮困措施。一是帮思想。分区党委、区县人武部领导多次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帮助群众树立自强脱贫的信  相似文献   

19.
在四川万源市这块具有爱国拥军光荣传统的红色土地上,有一位红军的后代,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倾情武装工作,使个多年与先进无缘的单位走进了先进人武部的行列。他就是去年获得“四川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位杰出人物”殊荣的中共万源市委书记、市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李兴洲。  相似文献   

20.
中共四川巴中地委委员、巴中市委书记熊光林针对该市民兵、预备役建设的现状,就民兵、预备役调整和改革工作,提出要搞好六个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