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终点线附近发生3起爆炸,造成3人死亡、140多人受伤。现场指挥救援的官员说,“就如进入战区一样”。美国总统奥巴马随即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发誓将全力追缉波士顿爆炸案的凶手,并指出美国各地需要加强警戒。为什么反恐战争越反越恐?为什么被袭击的又是美国?  相似文献   

2.
文广  于清祥 《环球军事》2010,(22):19-19
11月1日,加拿大、荷兰、德国相继发布消息说,即日起暂时关闭来自也门的航空邮件和客、货运航班入境,以防止恐怖事件发生。这是继上月底美国发现“爆炸包裹”后各相关国家采取的新举措。“爆炸包裹”俨然成了恐怖袭击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25日,驻伊美军又有3名士兵阵亡。至此,在伊拉克死亡美军的数目突破了2000人的心理极限。10月26日,《纽约时报》用多个版面刊登了第二批1000名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美国军人的照片和名单。而为美军士兵敲响丧钟的主要杀手,正是俗称“路边炸弹”的“简易爆炸装置”(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IED)。1 2月2日.简易爆炸装置又使美海军陆战队10人死亡, 11人受伤,成为今年8月以来美军在单起袭击中遭受的最惨重伤亡。  相似文献   

4.
时事月报     
国际1日,胡锦涛和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举行正式会谈,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3日,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6日,伦敦获得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7日,英国伦敦地铁和公共汽车相继发生多起爆炸,至少造成37人死亡,700多人受伤。21日,该市中心的三个地铁站和一辆双层公共汽车又几乎同时发生4起爆炸或未遂爆炸。10日,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总统选举中,吉总理巴基耶夫获胜。13日,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发生…  相似文献   

5.
3月26日,韩国海军的一艘1200吨级轻型护卫舰“天安”号在西部海域白翎岛附近执行警备任务时,因船尾发生不明原因爆炸后沉没。事件发生后,船上104人中只有58人获救,其余46人失踪。这起被韩国媒体认为是“韩国海军史上最大惨案”的事件,令韩国上下感到震惊和悲痛。  相似文献   

6.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举世震惊。惊愕之余,人们更想知道:航天飞机在最后时刻究竟发生了什么?突如其来的灾难会对眼下的伊拉克危机产生政治影响吗?美国的航天业是否会因此一蹶不振?人类征服太空的脚步是否会因此放缓?航天飞机爆炸的真相何日大白天下?两架航天飞机爆炸惊人相似是巧合还是有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7.
《环球军事》2013,(14):57-57
7月7日上午,100多名长崎市民在长崎和平公园“中国人原爆牺牲耆追悼碑”前,为原子弹爆炸中遇难的中国人举行悼念活动。该追悼碑落成于2008年7月7日,旨在让人们知道日本既是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同时也是那场战争的“加害者”。  相似文献   

8.
美国推进军民一体化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强调要“利用民用经济中发生的高新技术爆炸来实现国防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因此美国国会、政府和国防部一直在积极地采取措施推进军民一体化的进程。由于军民一体化问题复杂、涉及面广,所以美国通过制定法规、实施高科技计划,设立开发机构、消除技术壁垒、培育创新主体等五个方面的措施,推进军民一体化的快速形成,以确保美国在21世纪的绝对军事优势。  相似文献   

9.
超空泡武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8月,俄罗斯最先进的“奥斯卡Ⅱ”级“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演习时发生神秘爆炸,沉没于巴伦支海海底。有一种传闻说,致使潜艇沉没的爆炸与一种超声速鱼雷的试验有关。今年初,美国商人埃德蒙·波普在莫斯科因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被逮捕。据说被捕原因是他刺探并购买一种超声速鱼雷的情报。各种迹象表明,这两起扑朔迷离的事件都涉及到一项高度机密的尖端武器技术——  相似文献   

10.
1939年10月15日凌晨,英国海军的“皇家橡树”号莫名其妙地爆炸沉入海底,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损失的第一艘战列舰。主力战舰被击沉在自家的军港里,833人死亡,这起比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早了整整两年的事件后来被比作“英国珍珠港事件”。是谁颠覆了英国海军引以为豪的“皇家橡树”号呢?直至战后,人们才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据外刊报道,最近英国国防部订购了100辆名为“美洲狮”的6轮装甲军车,并把它们重新命名为“猛犬”。这批新型装甲军车将在最近6个月内装备驻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英军士兵,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安全保护。该车由美国军力保护公司(ForceProtection)制造,于9月13日首次在索尔兹伯里平原亮相。美国制造商戏称,这种经过特殊改装的6轮装甲军车具有良好的作战能力,能够将“‘路边炸弹’等简易爆炸装置当作早餐来吃”。“撒拉逊人”出身“美洲狮”6轮装甲军车虽然是由美国人制造的,但是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认为这种装甲军车在设计上模仿了南非装甲与维…  相似文献   

12.
于义风  叶辉 《防化学报》2000,9(3):75-75
50年代中期,苏联的Q级核潜艇由于发生过一连串爆炸事故,而被西方冠以“打火机”的谑称.在以后的40年中,俄罗斯和前苏联的核潜艇曾发生至少120多起事故,造成500多人丧生.  相似文献   

13.
以下是过去半个世纪航天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 1957年——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1958年——美国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 1960年——一枚R-16火箭在位于哈萨克新坦共和国境内拜料努乐航天中心爆炸,造成91人死亡: 1961年4月12日——俄罗斯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 1961年5月5日——美国首次成功进行亚轨道飞行,宇航员是艾伦·谢泼德; 1961年5月25日——约翰·F·肯尼迪总统宣布在十年内将人类送土月球的目标; 1962年——美国首资成功进行轨道飞行,宇航员是约翰·格伦;  相似文献   

14.
自从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瘦子”、“胖子”两颗原子弹之后,人们都为爆炸后的核威力而恐惧,在这次原子弹袭击中.有数十万人丧生,两座大城市瞬间变成焦土。对这样一个神秘可怕的怪物.历史上却曾有人用双手把原子弹掰开过。听起来十分荒唐,可这是事实。这位“超人”就是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市去年“9·8”特大爆炸事故发生后,新疆总队医院的医务人员快速出动,圆满完成了应急救护任务。这次应急抢险出动兵力400多人,车辆50台次,护送、救治伤员120余人,消耗血浆7200毫升,纱布7000块,绷带600卷,输液180瓶。在这次爆炸应急抢险中,我们立足现有条件,多途径筹措物资、药品,多渠道实施卫勤保障,确保了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内,美国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核专家和军方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上,与会人士普遍认为,美国垄断核武器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俄国人造出原子弹至少需要5年,多则需要20年,一般可能为10年。完全出乎美国人的预料,距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仅隔4年,苏联的原子弹便于1949年8月爆炸成功。从此,在核武器的威力大小、运载工具,机动能力、生存能力及命中精度等方面,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持续40多年的核竞赛。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双方尤为注重提高核弹的爆炸威力,都想摘取和保持“核弹之王”的桂冠。  相似文献   

17.
许多美国人首次听说“脏弹”是在2002年6月10日,当时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劳夫特宣布逮捕约斯·帕迪拉,罪名是企图引爆一个装有高爆炸药和强辐射性物质的装置。在那次讲话中,司法部长使用了如下定义:“引爆一颗放射性‘脏弹’要先引爆一颗普通炸弹,它不仅可以炸死附近的人,而且可以散布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放射性物质,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8.
5月10日上午,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接连发生两起爆炸事件,造成55人死亡、372人受伤,数十车辆被毁,一座情报大楼严重受损,给严峻的叙利亚局势火上浇油。叙利亚政府指责这是叙反对派的卑劣行径,反对派坚称自己与爆炸案无关,是叙政府自导自演了这两起爆炸袭击。美国等西方国家则指责是“基地”组织发动了对叙利亚的恐怖袭击。那么,到底谁才是此次爆炸案的真正幕后主使?  相似文献   

19.
早在去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就宣布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但近10个月以来,美国14万人的驻伊大军神经却不敢放松,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个个心惊胆战,爆炸的火光与伏击的枪声接连不断:美军8架直升机先后“啃地”,百多台战车挨打,平均每天竟然遭受各种攻击27次之多。在战后不到300天的时间内,不远万里去送死的大兵怨魂竟有近300个。尤其是近一段日子,惨案更是接连不断:巴格达警察局死伤200人的大爆炸余音未落,2月10日上午伊斯坎德耶镇一所警察局又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约45人丧生,另有150人受伤。同日下午,  相似文献   

20.
2004年西班牙马德里的梦魇还在使人们心有余悸,今年7月7日,大规模恐怖袭击又在英国伦敦爆发,致使50多人死亡、700多人受伤;7月21日,伦敦再次发生系列爆炸;7月23日,埃及沙姆沙伊赫相继发生5起爆炸,造成9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这些还不包括在伊拉克及世界其他地方上演的恐怖悲剧。在经历“9·11”以来的重重打压之后,恐怖主义为什么屡打不止,甚至“越打越恐”呢?“7·7”恐怖事件发生后,8国峰会立即发表声明:攻击伦敦就是攻击所有国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加峰会时强调指出,中国政府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合作,共同打击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这充分说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已认识到,在恐怖主义走向国际化的今天,国际社会只有进一步团结起来,积极控索合作反恐之道,才能战胜恐怖主义这一人类公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