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电子装备作战能力进行分析必须基于作战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水平,但是这些影响因素及其水平很多,通过全因素组合试验进行作战能力预测分析并不现实。提出基于正交表对电子装备作战能力进行探索性预测分析,介绍了作战能力的正交探索性预测步骤和算法,并就通信侦察装备侦察概率的正交探索性预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电子装备作战能力正交探索性预测分析方法有效可行,能为装备的研制与实际作战使用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电子战系统效能的模糊评估方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电子战装备的系统作战效能分析一直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在阐述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电子战装备的分类,建立了电子战系统效能评估的指标评价体系框架,对电子对抗装备中较为重要的侦察、干扰设备效能评估指标进行了分析。对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理论的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的研究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进行了应用仿真。  相似文献   

3.
针对装备体系作战试验效能指标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能力的作战效能指标框架设计方法.在对装备体系作战能力与作战效能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能力建立作战任务与装备体系间的抽象关系,按照作战能力需求分析、被试装备体系构建、效能指标框架建立、效能指标体系分解四个环节,对基于能力的装备体系作战试验效能指标框架设计过程和方法思路进行了阐述.陆军数字化合成部队装备体系作战试验情报侦察效能指标体系设计实例表明,该框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指标设计是进行武器装备体系发展论证和作战效能与作战能力评估分析的基础。着眼体系作战效能与作战能力评估分析需求,基于传感器(Sensor)、控制器(Controller)、执行器(Actuator)、支持器(Supporter)的柔性建模方法,对防空反导装备体系作战能力指标进行了设计,构建了其侦察预警能力、指挥控制能力、拦截打击能力、综合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指标之间的影响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可为防空反导装备体系建设与运用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5.
指标设计是进行武器装备体系发展论证和作战效能与作战能力评估分析的基础。着眼体系作战效能与作战能力评估分析需求,基于传感器( Sensor)、控制器( Controller)、执行器( Actuator)、支持器( Supporter)的柔性建模方法,对防空反导装备体系作战能力指标进行了设计,构建了其侦察预警能力、指挥控制能力、拦截打击能力、综合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对指标之间的影响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可为防空反导装备体系建设与运用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6.
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支持航天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建立了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性能指标与卫星发现目标概率和定位精度的关系以及信息处理与传递模型.以支持导弹打击大型移动目标为例,以命中目标概率为作战效能指标,建立了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作战效能模型.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影响卫星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合理反映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对作战结果的影响,可用于从顶层分析航天装备.  相似文献   

7.
界定了作战模式、炮兵装备体系组分需求等概念,分析了侦察打击一体化作战模式的内涵、装备体系的特点。通过侦察打击一体化作战模式对炮兵作战流程、能力要求的分析,构建了为适应这一要求的炮兵装备体系组分需求方案,得出其是由情报侦察系统、信息处理与指挥控制系统、火力打击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的结论。并据此绘制了侦察打击一体化作战模式下的炮兵装备体系结构及信息流程图。  相似文献   

8.
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聚合对武器装备体系的发展、建设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武器装备体系的整体涌现性和作战能力要素的非线性特性,对能力指标间的反馈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机制的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聚合方法,并通过对某侦察情报装备体系的作战能力聚合算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界定了作战模式、炮兵装备体系组分需求等概念,分析了侦察打击一体化作战模式的内涵、装备体系的特点.通过侦察打击一体化作战模式对炮兵作战流程、能力要求的分析,构建了为适应这一要求的炮兵装备体系组分需求方案,得出其是由情报侦察系统、信息处理与指挥控制系统、火力打击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的结论.并据此绘制了侦察打击一体化作战模式下的炮兵装备体系结构及信息流程图.  相似文献   

10.
基于ADC的炮兵激光观测仪侦察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了效能分析方法,针对复杂战场环境下炮兵侦察系统的效能进行分析,特别是炮兵激光观测仪,揭示其内在规律,为提高现有侦察装备的作战效能找到重要途径,也为指挥员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战略支持.在侦察系统效能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对典型的激光观测仪侦察装备进行了计算评估验证,其方法和成果可供其他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雷达对抗侦察装备综合作战能力对电磁环境的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的雷达对抗侦察装备在不同电磁环境下作战能力的幂指数评估方法。通过对雷达对抗侦察装备作战任务及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表现进行分析,确定装备作战能力指标;利用ANP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计算出指标相对的权重;把该权重作为各指标的幂指数,计算雷达对抗侦察装备在不同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指数;最后结合某型装备多次不同环境下试验的数据,对该装备的综合作战能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作战,侦察感知能力是炮兵获取决策优势与行动优势的基础。依据炮兵侦察感知系统的功能与构成,分析炮兵侦察感知信息流程,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侦察感知系统的各要素及影响关系,进而建立炮兵侦察感知系统作战能力生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依据设定作战背景,仿真分析了传感器性能、网络性能等对炮兵侦察感知系统能力生成影响问题,得出了较为可靠的结论,为炮兵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要素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炮兵侦察装备作战运用仿真平台,根据可见光侦察装备侦察目标的基本程式,运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建立了基于电子地图的可见光侦察装备侦察功能仿真模型,并在Windows XP平台下,采用Delphi 7.0编写了仿真程序,最后通过一个仿真实例,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装甲装备动用制度是装备管理工作的核心,动用制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装备的战备完好率、寿命周期费用,以及战斗力的形成.通过对现行装备动用制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装甲装备动用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15.
在智能战争时代数字陆战场形势下,智能化、无人化、网络化陆战分队空地一体无人作战系统装备体系已成为未来陆战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首先,重点研析美、俄分队级无人作战系统装备体系发展趋势,明确其以构建陆战分队级部队新质战斗力为核心,大力开展陆战分队级新型无人作战装备建设的发展方向;其次,从独立作战、持续作战、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火力毁伤等层面,对比分析新型无人作战排作战优势;然后,以构建一个轻量级C4ISRK作战装备体系为目标,提出一种以“有/无人协同作战指控”为核心的陆战分队空地一体无人作战系统构建方式;最后,指出装备研发重点关键技术,以期重塑“人与机器”的战场功能配置,为未来陆战分队作战装备体系建设发展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反炮兵侦察是炮兵侦察的一项重要任务,声测和雷达是反炮兵侦察的主要装备。针对SEA方法的要求,提出了评估由炮兵声测和雷达组网的作战效能的3个主要性能度量(MOP)。结合信息化战场环境,建立炮兵声测和雷达组网的反炮兵侦察效能的动态评估模型,为其作战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开发航天侦查情报能力需求产生系统是实现需求论证工程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装备需求论证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对航天侦查情报能力需求系统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了系统设计框架;设计了软件系统功能结构和数据库模型,为航天侦察情报保障能力需求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水面无人艇是一种新型无人自主作战舰艇,能够通过任务设定、预规划航路、搭载不同的任务载荷,完成多种任务,包括警戒巡逻、侦察监视、反潜反水雷等.由于水面无人艇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因此为了能够在实艇海上试验之前,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充分的测试,提出一种基于半实物仿真的水面无人艇测试系统构建方法,测试系统基于由实物岸基航行任务指...  相似文献   

19.
张大维 《国防科技》2014,35(4):46-49
科学、合理地配置费用对于加强装备体系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基于价值工程的装备体系建设费用结构优化模型,并引入强制确定(Forced Decision)法,通过实例讨论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作战系统服务能力是衡量其作战效能的重要指标,结合现代作战系统的特点,运用排队论原理,建立了一种地面防空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模型,确定了武器系统作为随机服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目标突防概率、目标杀伤概率、占用射击通道的平均数、射击通道占用概率和武器系统效率等。示例计算分析显示,该模型与外部条件和地面防空武器系统的综合特性密切相关,对辅助指挥员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