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史学界研究蒋、冯、阎中原大战的论著寥若晨星。对于蒋介石战胜反蒋联盟的原因,并无出现争议,比较一致地认为:蒋介石“控制着中央政权和富裕的江浙地区,政治上经济上比其他军阀占居优势”成为蒋方获胜的决定性原因。笔者不否认蒋介石在某些方面相对居于优势地位。但认为前人论著中,较偏重于战争双方客观条件之分析,很少论及其主观指导方面的因素。在军事史、战争史上,不乏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何况蒋介石当时在政治上还是比较孤立的。蒋一手包办的国民党“三全大会”暴露了他的专制独裁,其“中  相似文献   

2.
晚清崛起、长期盘踞于甘宁青三省的诸马军阀集团是近代中央政权治理西北不能忽视的重要军事政治势力。国民党南京政权建政初期,无力西顾,甚为轻忽诸马的实力及其影响力。随着政局趋稳和对西北内部复杂情势的了解,尤其是通过1933年至1934年诸马联合兵拒孙殿荚屯垦青海事件,使国民党中央政权进一步认识了诸马军阀的“利益边界”及其在西北政.治军事格局中的作用和影响,从此国民党中央政权与西北诸马军阀关系初步定型。  相似文献   

3.
方敏  庄林 《国防科技》2001,(3):48-53
不堪再回首,台军风雨艰难路 台湾军队的前身是1949年由大陆逃台的“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始建于1924年,最初由黄埔军校学生和粤、湘、滇、桂等地方军组成,在北伐战争中经过广招兵马和收编各路军阀而不断得到扩充,1926年蒋介石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控制了最高军事指挥权。北伐战争后,在蒋介石两次发动的内战中,“国民革命军”遭到了毁灭性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充分利用反蒋军事统一战线形成、发展的有利条件,正确贯彻军事统战的理论原则和策略方针,以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基础,以反对蒋介石集团内战独裁政策为号召,以政治争取和政治瓦解为主要形式大力争取并促使国民党军内部的反蒋“间接同盟军”转化为“直接同盟军”。反蒋军事统战的成功开展,丰富了我党军事统战的理论宝库,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退踞台湾的蒋介石当局坚持其“反共复国”的基本政策,“反攻大陆”成为其念兹的行动口号和目标。维持一个反共的台湾政权,是美国敌视和遏制新中国政策之重点,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蒋介石当局在美国的军经援助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力图在各方面准备条件,图谋在对其有利时机发动对大陆的军事反攻;同时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不断进行骚扰性进攻和突袭性进攻。这就是在“反共复国”政策下的“待机反攻”和“有限反攻”,而受到美国的支持。到了60年代之初,中国大陆内部、中苏关系和远东国际关系、美国肯尼迪政府对华政策等等都出现了新的情况,蒋介石以为反攻时机来临,遂谋划在1962年夏秋之际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反攻,为此在军事、政治、财经等各方面进行动员和准备,并强烈要求美国给予支持和援助。美国政府盱衡战略全局,“保护台湾不受中共攻击”,但也不支持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美蒋双方为此在近两年时间里进行了反复的谈判与交涉,反攻大陆的计划始终遭到美国的拒绝。中国政府适时公开揭露蒋军窜犯大陆的阴谋,动员军民,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同时在外交战线实行“以美制台”策略。在内外诸方面因素的制约下,蒋介石策划的一场“军事反攻”终于在中途归于流产。  相似文献   

6.
《兵团建设》2010,(2):42-42
1948年春夏,蒋介石政权内外交困,摇摇欲坠。面对严峻的形势.国民党党内怨蒋批蒋的声浪日盛一日,为此,蒋介石召集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及各省、市的负责人,在南京召开了一次高层党政检讨会。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军事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介石(1886—1975),名中正。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总代表。统治中国20多年,集国家元首、政党领袖、军队统帅于一身,是中国近代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取决于他的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 蒋介石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十分复杂。他尊崇孔子、孙子、王阳明、曾国藩、克劳塞维茨等哲学家、军事家的理论,他的思想包含着中国上层的封建思想,也包含着中国下层的愚昧思想,还包含着西方和日本的近代思想。哈罗德·伊萨克在他的《亚洲没有和平》一书中说:“蒋介石动机全从自己出发,至于思想则必须剽窃别人的,……他标榜过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围追堵截红军长征失败的内因主要有:“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导致了蒋介石政治上的孤立;在围追堵截红军长征经过的十几个省份,蒋介石执行了许多与民为敌的政策,直接激起了沿途各省民众的反抗;蒋介石排除异己,欲借红军之力消灭沿途各省地方军阀的“一箭双雕”的部署,使国民党军队内耗严重,贻误了战机;蒋介石非常轻视红军的作战能力,在战略战术方面又显得因循、呆板;此外,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缺乏战斗力也是围追堵截失败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活动,得到了孙中山的信任。在孙中山去世之后,他玩弄权术,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排斥汪精卫、胡汉民等人,逐步控制了国民党的党、政、军、财等大权,成为国民党的首领。孙中山在世时对中国海防非常重视,曾领导海军官兵进行了多次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并发表了许多关于加强海防建设的言论,为中国海防事业发展指出了方向。然而,蒋介石却背叛了孙中山的海防思想。面对日本军队在中国沿海省区不断升级的侵犯,蒋介石一味妥协退让。他不去加强海防,却把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镇压人民革命权进攻其他…  相似文献   

10.
蒋、汪矛盾发韧于大革命时期的“中山舰事件”,后来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到1932年两人复握手言和,开始了所谓蒋、汪合作的国民政府时期。全国抗战爆发后,蒋、汪矛盾再度激化,由暗斗变为明争,终至彻底决裂。王树荫的《试论抗战开始后蒋、汪矛盾激化分道扬镳的原因》将蒋汪决裂的缘由归纳为三条:(一)“联共抗日”与“反共降日”的政见分歧。蒋介石主张前者,而汪精卫则坚持后者。(二)日本“扶汪弃蒋”的策略,给矛盾重重的蒋汪关系注入催化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的主要当事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一位被蒋介石囚禁长达半个世纪,一位在蒋介石败逃台湾前惨遭杀害。同为西安事变主角,为何两人命运不同?杨虎城为何难逃一死?而对张学良,蒋介石为什么既不杀也不放?蒋文祥在《西安事变张、杨命运异同论》一文中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蒋介石杀害杨虎城的原因,是由于他参与发动了西安事变;但后来他的“言行不慎”又使“点数”逐渐到达。具体地说,有三个原因:首先,“兵谏”扣蒋的动议来源于杨虎城。其次,杨虎城坚决反对“贸然释  相似文献   

12.
邓演达(1895—1931),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既是一位“超群出众、得天独厚的革命家”(宋庆龄:《纪念邓演达》),又是一位军事家。他早年求学于广州陆军速成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从1919年起,追随孙中山参加反对军阀的斗争。国共合作形成后,他历任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武昌攻城总司令,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武汉行营主任,中央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等职。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邓演达领导国民党左派反对蒋介石的军事斗争。他一生戎马生涯,尤其是在国共合作时的北伐战争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思想。邓演达的军事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1925年爆发的“浙奉战争”,是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军阀与东南地区直系军阀为争夺江苏和安徽地盘而进行的战争。本文通过战争缘由、奉系军阀在东南地区的残酷统治、战争准备、战争经过和战争影响等五个方面分析,对这场战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身处乱世,吴佩孚和其他军阀一样,有残暴的一面,但不同的是,这个秀才出身被人奉承为“儒将”的枭雄,还有自己坚守的道义:不做汉奸。因此他的死一下子变得疑点重重了。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作为中国政府的首脑主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民族主义意识的蒋介石,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提出了一系列的国防思想,并在抗战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对于日本侵华时期蒋介石的国防思想,迄今为止,军史学界未有专文论述,这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国防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不足。鉴于此,本文拟以对蒋介石国防观演变过程、国防思想的主要内容作初步探讨,并作必要的历史评说,偏颇之处,祈请专家匡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止的14年间,是日本侵华时期。14年间,蒋介石的国防观经历了一个…  相似文献   

16.
1 91 6年袁世凯死后 ,皖系段祺瑞控制了北京政府 ,主张对南方采取武力统一政策 ,但遭到直系军阀的反对。为了对付皖系这一共同敌人 ,以唐继尧、陆荣廷为首的西南军阀决定采取“联直制皖”的策略 ,与直系等建立反皖的“三角同盟”。1 91 9年秋 ,直系为准备同皖系作战 ,以驻湘直军“久戍思归”为由请求北归 ,让直系吴佩孚充当“兵谏”急先锋 ,反皖“三角同盟”发展为 1 4省反皖同盟。吴氏接受军政府的军费补助后于 1 92 0年 5月开始北撤。直军一撤 ,南军紧紧跟上 ,于 5- 6月连克长沙、岳阳 ,皖系张敬尧在湖南的统治垮台了。与此同时 ,河南发生了更易督军问题。皖段拟在吴师北撤途经河南时加以拦截 ,因此图谋撤换豫督赵倜 ,并以皖系吴光新取而代之。赵氏除拟以武力抗拒外 ,又极力争取南方的支持。在各方的反对下 ,皖系的易督阴谋未能得逞。直皖之战爆发后 ,为西南军阀所控制的军政府发表了助直反皖宣言 ,唐继尧等也拟乘机扩展地盘。但战争于数日内以直胜皖败而告结束 ,西南军阀什么也未能得到。在直皖战中 ,西南军阀与直系的“合作”是出于各有所求 ,形势使然。但以彼此利害关系 ,在“合作”中又充满矛盾 ,“联直制皖”是一种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7.
企业必须时时关注经济效益,才能够不断地发展壮大。同样道理,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注重工作效益,才能够不断增强自身说服力和吸引力,真正发挥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的作用。经济生活中要提高效益,就要强化市场意识,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效益,就要加强对自身工作特点与客观现实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遵循思想工作的规律。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运作并发挥作用的,经济生活不仅随时随地给教育对象打上深刻的思想烙印,而且时时刻刻都在给思想政治工作出“题目”、发“考卷”。这就是说,市场经济规律与思想工作规律存…  相似文献   

18.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17路军,受中国红军和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同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断然拒绝,并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加紧“剿共”,下令镇压西安学生的抗日爱国运动。12月12日,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国共产党支持张、畅的爱国行动,派遣周恩来到西安,同时主张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  相似文献   

19.
《兵团建设》2012,(5):49
蒋介石平生恨别人擅权,对身边人员更是防范甚严。蒋手下曾有一名得力助手杨永泰,此人是旧政学系首领,精明干练,满腹经纶,1930年,由国民党元老张群推荐给蒋介石。蒋杨相见,大有恨晚之慨。很快,杨永泰就被破格提拔为军事委员会秘书长,成为蒋介石首席智囊。杨永泰对于蒋介石贡献最大者,莫过于他提出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剿共"战  相似文献   

20.
人称“山西王”的阎锡山 ,平生以“存在就是真理”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他先策动太原起义反对满清帝制 ,不久又投靠袁世凯拥护洪宪帝制 ;在军阀混战中 ,他曾联奉倒直、联直倒冯、联蒋讨奉、联冯倒蒋。抗日战争爆发后 ,他亲蒋又惧蒋 ,联共又反共 ,抗日又密谋降日。为保存实力、保住地盘 ,他审时度势 ,见风使舵 ,可谓费尽心机。本文仅就他在抗日战争时期联共抗日、组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的历史情况 ,作一些探讨。  一、“非常时需非常策” :阎锡山联共抗日政策的由来1 935年“华北事变”发生时 ,盘踞晋绥 2 0多年的阎锡山已经拥有了一份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