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战争中军事上的突出表现是在山东开展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武装斗争。它在山东建立的东北军与山东护国军一起在山东战场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武装斗争 ,成为全国反袁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 ,中华革命党领导的山东战场成为护国战争后期的主要战场  相似文献   

2.
“沅州大捷”及其对湘西战局的影响向国双1916年(民国5年)2月73日至14日,东路护国军黔军司令王文华率部与第1路军司令马继增统领的北洋军第5混成旅汪学谦部激战于芷江,结果以护国黔军占领芷江县城,北洋军全线溃败,撤返辰溪而告终。因芷江县城曾是古沅州...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空军强调进攻而且长于进攻,进攻已成为其空中作战的灵魂。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前,以色列空军参与的几场战争采用的都是全面进攻的打击手段,在这几场战争中又尤以"六日战争"最为经典。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倾其主要力量在战争首日就击溃了埃、叙、约空军。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初革命党人发动的护国战争,达到了倒袁护国的战略目的。以蔡锷为首的云南革命党人所确定的战略战术思想,对指导这一战争取得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拟对在护国战争中蔡锷的战略战术思想的形成,实践及其评价,试作述论,向学术界请教。一九一五年十一月下旬,蔡锷巧妙地避开了袁世凯爪牙的监视,绕道日本、香港、河内等地,于十二月十九日到达云南,和云南唐继尧、李烈钧等革命党人开始商议武力讨袁问题。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全国反对袁  相似文献   

5.
冯玉祥是从北洋军中普通一兵“起家”的高级将领,又是反抗北洋军阀“发家”的有代表性的军人。笔者认为冯玉祥在北洋时期的治军颇具特点,是对北洋军的“变异”。本文探讨其“变异”的原因,并指出冯玉祥治军存在着家长制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朱德的军事理论,即朱德关于当代中国人民军队的建设和人民战争问题的理性认识。它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关于游击战争等问题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朱德早年抱着富国强兵的思想奋身军界。辛亥革命时,在云南昆明参加起义。1916年在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护国战争中,即以善战著名。1917年升任旅长,积累了丰富的指挥作战经验。因不满旧军队的腐败,决心外出  相似文献   

7.
陈鸿猷 《国防》2001,(3):15-15
为了新世纪国家的安全,必须全面提高军队的防卫作战能力,尤其是要加强军队进攻力量建设。这是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迫切需要。积极防御,在战略目标上,是遏制战争与打赢战争的统一;在作战方式上,是战略上的防御与战役战斗上的进攻、战略防御与战略反攻(进攻)的  相似文献   

8.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叙军队以突然袭击拉开了战幕,这使自称“军事大国”的以色列陷入被动的泥潭,遭受了重大损失。战后,各国军界纷纷评说以军初期失利的原因,认为是由于埃叙军队战前成功地组织了战略欺骗、埃叙军队选择了最为有利的开战时间和以军的情报掌握不准等等。对上述原因我并无悖议。但通过对已有资料的研究,笔者认为,以军战争初期失利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战略指导的失误。一、过于信赖事实上已经失灵的“遏制战略”,影响了临战准备。 1967年的“六·五”战争结束以后,深信自己战无不胜的以色列确定了“遏制战略”这样一条国家安全政策。所谓遏制,实质是指让对方通过对战争的利害得失作出合理的判断而产生恐惧心理,进而使其不敢发动战争。一般来说,这种目的的实现,首先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的。以色列的遏制战略的基本设想是:在短期内,加强对危险地区的防御,在军事上保持快速反应能力,严密警戒边界,随时击退阿拉伯人的进攻,以这种实力打消阿拉伯国家的进攻念头。同时,不断发展本国的综合国力,保持战争潜力,以军事上的绝对优势迫使阿拉伯人放弃继续战斗的意志。以色列认为,“遏制战略”成立的基本条件有两点:一是埃军渡过苏伊士运河发动进攻时,在其桥头阵地的初期阶段就会被以军的快速反击所粉碎。正象国防部长摩西·达扬所宣称的那样:“任何企图渡过运河的埃及军队都将在24小时内被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的80年,经历了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以及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内外战争。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军队建设、武器装备、军事人物及学术思想等,是军事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把中国历史粗略地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段,近代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近代军事不但是古代军事的延续,而且是现代军事的根基。近代中国既有丰富的军事历史素材,从军事学和历史学的结合上进行科学的综合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中国近  相似文献   

10.
二、2006年美国反恐战略的调整变化从美国相继出台的上述战略性文件和所采取的一系列反恐行动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反恐战略主要发生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调整变化:(一)反感战争扩大化:将"反恐战争"定性为"反伊斯兰法西斯战争"美国政府认为,经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以及美国在世界各地对"基地"组织的打击与高压,"基地"组织已经变成一个人员结构松散、组织架构不健全的"无形"组织,可以说是大势已去。如今美国应该把视野放的更开阔,主要目标不能只放在"基地"组织头目方面,而应扩大为具有"伊斯兰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恐怖分子,因此美国现在应把反恐战争定性为"反伊斯兰法西斯战争"。美国政府的这一思想最早反映在布什总统在各种场合对反恐战争的阐述中。去年8月31日,布什在退伍军人大会上首次将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称为"反伊斯兰法西斯战争",他说,美国的这场战争是"一场21世纪的意识形态决战",是"西方的民主自由力量"与"伊斯兰法西斯主义"的一场战争,"伊斯兰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的继承者。新近出台的美国《国家反恐战略》报告充分吸纳了布什的讲话思想,指出,美国当前所面对的主要敌人是一个由极端组织、网络组织和个人组成的跨国恐怖组织,以及支持他们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其共同点是崇尚伊斯兰教,选择恐怖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最终目标,实现残暴的政治目的。报告认为,恐怖分子"利用伊斯兰教为暴力政治幻想服务",其极端的意识形态是"继承纳粹法西斯主义衣钵的极权主义",美国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与拥有这种意识形态的敌人进行战争。  相似文献   

11.
如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冯玉祥通过对中日两国综合国力的比较 ,认为中国要想赢得战争的胜利 ,加强物质国防固是重要。但是 ,就近代中国而言 ,中华民族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处境 ,振奋民族精神尤为紧要。因此 ,他提出了建设国防精神的思想。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必将有赖于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国民精神、科学精神的发扬  相似文献   

12.
<正>攻与防的辩证法古往今来,人类的战争以"进攻和防御"两种形式,演绎出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来。关于战争中的进攻和防御,毛泽东主席有许多精彩的论述。他说:"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进攻,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但防御也是不能废的。进攻,是直接为了消灭敌人的,同时也是为了保存自己,因为如不消灭敌人,则自己  相似文献   

13.
李烈钧是民初政坛上的风云人物,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在民国二年的“二次革命”中,是李烈钧率先发难,打响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第一枪。在结束了两载流亡生涯之后,他又参加并领导了云南起义,名列“护国三杰”之一。在此后不久发动的护法运动中,李烈钧不仅始终参与,而且直接指挥了讨龙(济光)和援赣之役。因此,就李在护法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及其所起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对护法运动及民国军事史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一、参预护法之缘起护法战争是由孙中山发动的,旨在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而…  相似文献   

14.
《兵团建设》2013,(6):54
郭子仪因为辅佐过中唐三位皇帝,又因为平定了"安史之乱",功绩显赫,被封为汾阳王,可谓是一等护国功臣,位高权重。但是,郭子仪的汾阳王府却与其他重要官员的府邸不同——四门大开,门口也没有森严的守卫,里里外外的人,任由自由进出,无需任何通报和请示,极其宽松。  相似文献   

15.
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以其深远独特的影响、丰富多样的作战形式在三国乃至整个中国军事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一场典型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争,是一场囊括了野战、攻城、追击、遭遇、火攻、退却、水战等多种作战形式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企图通过江河作战而谋求实现统一而最终失败的战争。无论从大战略的高度来看,还是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分析,赤壁之战都是一场具有多种典型价值的战争。今天,我们分析战争敌对双方曹军与孙刘联军战争指导的优劣得失,仍能获得历史的经验与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战争爆发至今,面对强大的美英联军进攻,伊军进行顽强抵抗,今世人惊叹。虽然最终难免失败,但就这场战争初期的表现,伊军扬长避短的“非对称作战”还是可圈可点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在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统一战略目标下形成的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这一特殊的战争形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绝无仅有。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错误指导,使其作用的发挥与其执政党的地位和拥有200多万人的军队并不相称。1937年7月~1938年10月是日军展开战略进攻、中国军队进行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为粉碎日本法西斯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武装力量是战争竞赛中的主要工具,因此,如何合理地组织、发展武装力量,是战争指导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中,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民战争学说的基本原理,创造了一套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实行主力军、地方军  相似文献   

19.
反袁护国之役,陕西是主要战场之一。其在陕主要经过是,袁世凯逼在河南起兵反袁的白朗起义军入陕,然后又以追击白明起义军为名派亲信陆建章等先后率兵来陕,控制陕局,窃取陕西督军职务;白朗起义军夺关斩将,转战商洛、关中,在陕西播下了反袁的种籽;受孙中山指派回陕。湖景翼等革命党人,发动富平兵变,围攻西安,终于将陆建章驱逐出欧。其具体情况如下:一、袁世凯逼白朗起义军入陕袁世凯妄图称帝,黄兴等发动二次革命,各地党人积极响应。李白朗(河南滑县人),时在河南军阀张振芳部,对袁世凯杀其老上级、著名革命党人吴禄贞①不满…  相似文献   

20.
1913年7月12日爆发的江西湖口反袁起义,打响了二次革命战争。革命党人李烈钧充当了反袁急先锋。但当李烈钧由上海回到湖口准备起兵之际,因江西要塞司令陈廷训叛变投敌,北洋精锐第6师李纯部已在九江至沙河一线布防。这样,李烈钧所率领的讨袁军只能仓卒地投入战斗。旅长、左翼司令林虎首先发起攻击,于战斗失利后,旅长、右翼司令方声涛才率部进攻金鸡炮台。因此,李纯得以从容调集兵力,先后击败了讨袁军的左右两翼部队。其时,江西护军使、江西第1师师长欧阳武并不赞同起兵反袁,且加消极抵制,江西第2师师长刘世均更是动摇不定,脚踏双船,加以北洋军又策反一部分江西军队倒戈,这一切严重削弱了讨袁军的战斗力。不久,敌方援军第2师王占元部开抵江西,袁世凯任命的第1军军长段芝贵全权指挥陆军,在海军次长汤芗铭所率海军的配合下攻占了湖口。此后,讨袁军在李烈钧的指挥下,作有序的撤退。瑞昌、德安、南康等地相继陷敌。最后,李烈钧不得不于8月16日撤离,由省城南昌往长沙,辗转赴沪,再赴日本流亡于海外。湖口反袁起义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