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带领我成长     
作为一名社区的宣传干事,《当代兵团》一直以来都是我学习国家和兵团时事政治的好老师,是我工作上的好帮手。在宣传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我总是习惯性地在《当代兵团》中寻找答案,"时政要览"、"特别观察"、"最美兵团人"、"兵团先锋"  相似文献   

2.
我的母亲     
母亲没上过一天学,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也不能讲出深奥的哲理来。然而,在我心里,母亲胜过任何一个哲学家,因为我要的不是哲学家,而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妇女,她的一生是清苦的。母亲七岁时外祖父就过世了,是外祖母把母亲一手拉扯大的。早年家穷,母亲没进过一天学堂,但母亲却十分好习字。我上完小学升入初中,在母亲的眼里,已然是一名"文化人"了。因而,母亲干完家务,就会早早地守在我身边,静静地做着针线活,待我功课做完,母亲就会拿来纸笔,拜我为师。起初,我俨然一副严师的模样,有板有眼地当起老师,教我的"学生"母亲来。母亲写的字并不端正,歪歪斜斜的,可母亲却十分地认真,  相似文献   

3.
两年四个月的陪伴,28期《政工学刊》见证了我从一名国防生到一名基层政治工作专业军校生的蜕变与成长。将我从一名政治工作的"门外汉"引领到政治工作的专业之中。《政工学刊》一直是我工作上的好帮手。现今对于我而言,无论是在机关帮助工作,还是担任模拟连兼职干部,学习  相似文献   

4.
16年前,一位年轻漂亮的农家女顶着嘲讽和压力嫁给了比她大18岁且失去左小臂、双目失明的特等残疾军人。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还是别有他图?这些年他们的生活幸福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这个家庭,听女主人公郭春莲讲述——"我能做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微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相似文献   

5.
“同志,我要反映一些情况……”两位老人及一名中年男子走进兵团纪检委信访接待室,气呼呼地说。接待室的工作人员一边请他们坐下,一边为他们递上一杯热茶,并记录下他们反映的问题,然后微笑着说:“在事情处理前,你们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等处理好,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结果的……”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使3位来访人员情急而来,心安而归。  相似文献   

6.
我的兵团梦     
正我的小学同学严玉林和刘德才比我大两三岁。1966年毕业时,国家号召支边,他俩报了名,来了新疆。几年后,他们回家探亲,说在石河子,穿军装,吃军垦馒头,抽莫合烟,住地窝子,改造着大戈壁,他们是"兵团人"。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石河子。那时我还小,喜欢看打仗的电影,觉得兵团很气派。冲锋号一响,千军万马,气势磅礴,所向披靡。兵团人是干大事的,我羡慕他们,从此有了一个莫名的  相似文献   

7.
他说:"我是一个手里有一个小相机的军人,也是千千万万普通军人中的一位。影像中的那些士兵是我的袍泽,我曾经和他们朝夕共处,作为一个在场者,我不是观看,而是在经验。影像记录的是他们的生活,也是我的生活。"这期我们向读者隆重推荐武警河南总队李宇宁的《袍泽》、《誓言》、《木兰辞》三个纪实专题。李宇宁这样说过"对于当代中国军事摄影存在的问题,有识之士甚多。我自知没有改变历史书写方式的能力,更没有这个野心。我只是希望百年之后,如果有人想了解二十世纪中国军人的生活状态,除了那些官方的正史以外,还有这些影像可以补充,让以后的人们看到,这些普通的士兵曾经生动的活过。"  相似文献   

8.
正我是一名基层单位的党支部书记,由于工作原因,与《兵团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兵团建设》杂志每期都有精彩的好文章,让我读后有许多感触。杂志通过很多鲜活动人的事例,展现了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坚韧、洒脱、超凡的"兵"的意识,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感叹兵团的光辉历程和成就。很多政策解读、分析类的文章都  相似文献   

9.
最爱的是兵     
州卫校和武装部联合组织新生军训已有几个年头了。教官和我们之间也建立了比较深厚的感情,其间,发生的一些事至今让我们难以忘怀。 见面 军训动员大会上,我清楚记得,当6名英气勃发的教官出现时,我们都报以热烈掌声,其中一个教官给我的印象是娃娃脸上透出孩子般的稚气,弱小的他与其说漂亮,倒不如说可爱。当时,我的心里直打问号,他们能否训练学生?  相似文献   

10.
有段相声真是不错,它对各种各样的笑作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大笑、冷笑、奸笑、皮笑肉不笑的笑法已经淡忘了,可对其中的"微笑",至今还没有忘却。那种笑是出自内心愉悦的真诚的流露,让人可亲可信。但这些年来有些电视新闻中的"微笑"却非常勉强,看后让人受不了。抗震救灾中,一名干部壮烈牺牲了,其家属及父老乡亲无不肝胆欲裂,挥泪如雨,可这时的电视镜头里却出现了"父母"官面带"微笑"慰问、安抚的场景。某地区的棉花仓库发生火灾,其损失以千万计,但镜头中的"父母"官,个个面带"微笑"慰问消防官兵,谈笑风生,总感觉他们在幸灾乐祸。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基层政工员,为了提高自己、更好地开展工作,《当代兵团》成了我每期必看的枕边书。读"屯垦史话"、"兵团档案"让我对兵团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老一辈艰苦创业的豪迈激情也鼓舞着我更努力地工作;读"有话直说""、廉政时空"使我能  相似文献   

12.
正每次翻阅《兵团建设》杂志时,我最先看的就是"特别观察"栏目。明确的主题、贴近生活的细节描述和解说,使得一个个鲜活的职工、温馨的家庭跃然于纸上,他们生活中的喜乐变化也不禁让我联想起自己,他们的经历令我感同身受。我还尤其喜欢看"记者走基层"这个栏目的稿件,朴实无华,是一双带着我去看兵团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动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出工程兵战士为了国防工程建设浴血奋战的场面,他们那么年轻,那么富有朝气,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稚气未  相似文献   

14.
正有一天,我对友人说:"不知为何,这些日子总是想起当年的老连队"友人朝我一笑:"你老了。"如若使然,一个40多年前生活过、战斗过的老连队能够至今让我魂牵梦萦,足以见得她在我生命中的位置。1970年至1977年间,我曾是伊犁军分区阿托马力边防连的一名战士。阿拉马力地处西天山深处,人迹罕至,环境艰苦,我就是在那里开始了业余文艺创作。离开阿托马力30多年,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老连队揣在怀里,随时倾听着她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基层水利单位的宣传干事,从事宣传工作这些年来,《当代兵团》就像我的老师一样,带领我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顺畅。杂志内容丰富,"兵团档案"通过讲述兵团历史,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老一辈艰苦创业的豪迈激情,"兵团人家"则很好地诠释了当代兵团职工工作和生活的点滴变化,激励我们为  相似文献   

16.
今年53岁的樊渭,从2003年3月起担任秦皇岛市林业局副局长,分管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和森林执法工作。2011年,樊渭因在扑灭"4·12"森林火灾中表现突出,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我其实就是一名护林员,任务就是把那些好不容易长起来的树木看护好、保护好。"樊渭说。深爱这片山林"十年封山,不一定成林。但一把大火,就可以让几十年、上百年的森林消失殆尽。"话语不多的樊渭,对森林火灾危害认识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7.
在民兵训练基地采访.笔者了解到不少民兵爱军精武的感人事迹.他们是雪域高原真正的"精武儿女"。朗县仲达镇民兵索朗加措,在当地一家装饰公司上班。他接到通知后,老板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是开春季节.正值生意旺季,每月能挣5000多元.何必去挣那每天40元的误工补贴。索朗向老板解释说:"我是一名预备役战士,钱以后还可以再挣!"索朗的执着感动了老板,并对他承诺说:"你是一个好民兵.也是一名好工人,你放心参加集训去吧,工资我照发,等你完成训练任务回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基层政工员,每次拿到新一期的《当代兵团》,我总是最先阅读"刊中报苑"栏目,"绿洲短波"和"标题新闻"荟萃了团场的动态信息,还有"垦区各地"、"一孔之见"和丰富的图片,既有消息又有评论,内容全面、丰富。我觉得这种短、精、实  相似文献   

19.
我叫王建华,是二师三十三团六连的一名农机手。2005年我经营了一台"650"拖拉机,配备了播种机、打药机、中耕机、施肥机和机采棉转运车等农具。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兵团人,父辈们用肩挑背扛,在这片亘古荒原上建设起了美丽家园,如今他们早已退休,但是留在身体里的劳损,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最大痛苦。年轻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如果能用机械来代替人工,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那该多好。因此我选择了做一个农机手,希  相似文献   

20.
照片左侧,那个一脸微笑的女飞行员就是我,那是起飞典礼之后的1952年3月24日下午.午饭后,于希和团长兴奋地通知我们做好去中南海的准备,他说:"毛主席要接见第一批女航空员."大家高兴得欢呼跳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