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针对当前空中来袭目标的主要特点,选择单个目标群作为研究对象,探索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射击效能问题.一定假设条件下,以杀伤全部来袭目标的概率为效能指标,通过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拦截循环次数模型和多个拦截循环的射击效能模型,由这两个模型可以计算出对目标群的射击效能.通过仿真计算,分别分析目标通道数、来袭目标数、拦截循环次数、目标速度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效能的影响,结果符合实际,验证了拦截循环次数模型的适用性和采用多个拦截循环射击效能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探测拦截低空飞行器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探测和拦截低空飞行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在综合考虑雷达散射面积、飞行高度、阵地遮蔽角和电磁干扰环境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对低空飞行器的探测和拦截模型,为防空作战方案的仿真论证、防空武器的火力分配方案生成提供依据.实际使用证明,该模型贴近实战,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3.
便携式防空导弹反巡航导弹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美国工业界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提出的 ADC模型 ,对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拦截巡航导弹的作战效能进行了详细的数学建模和分析计算 ,并得出了计算结果。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作为低空反巡航导弹的武器系统 ,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 ,在多发联射拦截巡航导弹时其作战效能还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具有大力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防区外发射飞机武器系统在特定战场环境下的作战效能进行分析,得出系统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建立突防空中拦截模型、突防敌国土防空模型、突防舰空导弹和防区外发射导弹突防等模型来仿真整个突防过程.对某型防区外发射飞机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进行评估,进行了仿真及结果分析,为方案选定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排队论的防空导弹群作战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防空导弹群防空战斗的特点,利用可列状态生灭过程的排队论方法,研究了防空导弹群作战效能,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导弹群防空武器系统对目标平均击毁概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引入拦截适宜性因子对理想条件下的排队模型进行了修正,为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6.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反导效能指数描述方法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反TBM效能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反TBM效能指数描述模型 ,并以方案A ,B ,THAAD(某中间方案 )为评价对象进行了实例计算 ,分析了评价结果 ,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7.
区域防空导弹体系拦截空中目标群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强敌空袭目标常以编队的形式实施空袭这一特点,运用排队论理论和概率论知识尝试解决防空导弹体系拦截空中目标群效能问题。确立了可行的效能指标,构建了两种类型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模型,经过算例验证,该模型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很好地为决策者提供部署拦截武器系统的理论,可以更好地发挥区域防空导弹体系的整体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防空导弹系统得到雷达干扰支援前后的作战效能,评估雷达干扰的支援效果。以防空导弹拦截空袭飞机的概率为作战效能评估指标,并将其分解为防空导弹可发射批次、搜索雷达发现概率、制导雷达截获概率、防空导弹命中概率和目标的可拦截性,分别计算雷达干扰支援前后上述5个参数的变化,进而得出支援前后成功拦截概率的差异。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雷达干扰与防空导弹结合使用后作战效能评估的短板,并为防空导弹的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现代防空作战为背景,运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拦截空袭目标流的数学模型,编拟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对其防空作战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通过仿真结果对武器系统在不同目标流强度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为指挥员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排队论在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中的应用,基于排队论,构建了防空导弹服务概率模型,并以陆军第2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响尾蛇"和第3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道尔-M1"为例,对两型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进行了评估。针对不同的目标来袭密度,分别给出了各自作战单元的作战效能。这种方法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根据美国工业界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对作战效能的定义,针对末端防空武器系统拦截巡航导弹的作战使用特点,给出了其作战效能分析模型的解析法表述;建立了末端防空武器系统和巡航导弹的攻防对抗模型;最后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学仿真验证,并分析了影响末端防空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可以从提高武器系统的小目标能力和雷达的低空性能,及建立多层防空体系等方面提高抗击巡航导弹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2.
建立科学的结构模型是进行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仿真的基础和关键环节。针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Multi-Agent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模型建模方法,设计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模型结构。利用Multi-Agent建模技术,把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实体映射成相应的Multi-Agent系统,并以Agent的形式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这一客观复杂系统进行了深刻的认识,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建模仿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模型的局限性,运用排队论基本原理,基于目标有限等待和差错服务,构建了改进的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防空导弹的飞行速度、杀伤区远界和每次射击击毁概率是影响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对于优化防空兵力部署、改进武器系统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模型的局限性,运用排队论基本原理,基于目标有限等待和差错服务,构建了改进的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防空导弹的飞行速度、杀伤区远界和每次射击击毁概率是影响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对于优化防空兵力部署、改进武器系统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地空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融入战术防空体系对防空作战效能的影响如何定量评估是作战运用研究的重要问题。采用阶段概率分析法建立了打击空袭方预警机、电子干扰机对防空作战效能和我方航空兵突击作战效能影响评估模型,通过计算可得出定量数据供作战研究参考。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地空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将能极大地提高防空导弹体系作战效能,对于获取防对抗中的信息优势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地面防空由被动防御向攻防兼备转型将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防空导弹混合部署对提高防空武器系统的整体作战效能有着重要意义,分析了重点防卫目标的选择原则,分析了防空火力单元与保卫目标的距离关系、以及火力单元间配置距离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导弹单元与保卫目标的配置距离计算模型,及其导弹单元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围绕保卫目标的配置距离计算模型,根据目标飞行特性以及上述计算模型,可有效进行防空导弹的布防。  相似文献   

17.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次数的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效能,在一定假设条件下,通过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过程的分析,对单目标通道建立了射击次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目标的航路捷径和飞行高度.单目标通道射击次数模型经适当变换可求出第一个目标通道的射击次数,并根据一个射击循环中可用目标通道数受遭遇时间的限制,分三种情况对多目标通道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建立了射击次数模型.最后举例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不同T值下的射击次数和遭遇点.计算结果符合实际,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防空导弹性能与效能模糊综合评定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将武器系统自身固有的潜在效能与使命效能相结合的系统效能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反TBM效能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同时也提出了计算效能评估结果可信度高低的简捷的综合分析评价方法与数学模型;最后以方案A,B,C为评估对象进行了实例计算,并分析了评估结果,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9.
舰载防空导弹发射区解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舰空导弹杀伤区、发射区的形状和特征参数,对发射区远/近界进行数学建模,其目的是为了确定舰空导弹的发射时机.采用matlab对所建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经仿真结果分析可知,计算结果可作为舰空导弹对空作战方案制定、编队防空队形配置、防空火力协同的依据,所建模型可用于射击能力(拦截次数)计算和防空作战指挥决策.  相似文献   

20.
空袭作战的快速性、突然性不断增强,现代防空反导系统面临的威胁日益增加,防空反导任务异常艰巨,而我防空武器系统拦截敌空袭目标排序问题又是一个现实、亟待解决的实际难题。结合现代空袭与反空袭的特点,从现有的拦截排序原则出发,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拦截群目标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了排序优化模型,给出了拦截决策算法。最后通过示例对算法进行分析,得出算法既符合当前的拦截原则,同时又对当前原则进行了完善与推广,试图为决策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模型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