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针对部队面临训练、战备、演习或作战任务时,由于时间紧迫,工作繁多,无法为单个部件或分系统一一制定维修方案,只能通过测试掌握导弹的整体状态,从整弹的层面制定维修保障方案,采取维修措施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测试数据的导弹整弹状态维修优化决策方法。首先,针对传统D-S证据理论无法很好的处理高冲突证据的合成问题,在分析现有改进D-S证据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导弹状态评估模型,对导弹的当前状态进行了评估;其次,利用灰色模型对评估结果较差的导弹进行状态预测,判断其状态进一步劣化的趋势,为后续的决策制定提供依据;最后,根据导弹的状态评估与预测结果,分析导弹的维修需求,制定合理的维修决策方案。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导弹状态维修优化决策方法符合部队实际,采取的维修措施针对性更强,并可克服以往凭主观经验制定维修计划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准确掌握导弹的性能质量状态是保证完成作战任务的前提条件。目前,在实弹发射演练中,为确保发射成功,通常采用先测试合格后发射的方法,难以满足未来战场上大规模、大批量、即用即射的作战要求。为满足未来作战需求,立足于以往对导弹性能参数的测试数据和日常的管理、贮存信息,结合实弹发射结果信息,运用灰色理论、模糊综合评价、模糊神经网络的方法,准确预测导弹性能质量状态,为部队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为导弹部队战略决胜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在防空导弹全寿命周期中,为保证导弹的实时状态和性能可知,需要进行导弹测试。合理的测试项目设计是确保导弹测试过程可行、测试结果可信的基础。测试项目的规划与导弹测试性设计紧密相关,导弹类型、测试性设计思路均会影响测试项目的设计结果。通过对复合制导型防空导弹作战过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作战任务需求的防空导弹测试项目规划策略,并对实际应用中的关联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该规划策略形成的测试项目具有较好的测试覆盖性和可行性,满足导弹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舰空导弹作战通道性能的影响因素,应用可拓工程方法建立了舰空导弹作战通道性能多指标参数的物元可拓评估模型,以定量的结果对舰空导弹作战通道性能进行了评估分级,并与层次分析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论基本一致。为舰空导弹作战通道性能评估问题寻求出一种新方法,其评估结果可为决策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5.
短时间内测试大批量合格的常规导弹是未来作战的客观要求.结合导弹部队的作战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技术阵地测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法.改造技术阵地测试设备,提高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采用并行技术和关键路技术优化导弹测试流程,同时建立战时应急状态下的测试流程,特别是导弹批量测试技术的提出,将极大地提高导弹测试速度,缩短测试时间,为将来技术阵地的建设提供了建议,同时也对将来常规导弹的设计和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不同防空导弹混配时的火力分配问题,在综合考虑导弹性能特点的差异以及充分发挥作战效能的前提下,建立了混配防空导弹的火力分配模型.通过基于2种舰空导弹的混合配置而建立起的攻防态势想定,对几种不同火力分配方式的作战效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弹混配的火力分配模型在提高作战效能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由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在试验中出现的作战软件故障,提出了加强软件可靠性评估的观点和建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软件试验测试平台的构想。给出了基于海上试验环境的作战软件试验测试平台的方案、试验方案设计、试验实施策略以及可靠性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面舰艇编队区域防空导弹目标分配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防空导弹目标分配方法是水面舰艇编队防空作战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发射-观察-再发射"的防空导弹分配策略基础上,提出了2种解决目标分配问题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运用防空作战想定验证了分配模型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求解出区域防空导弹的目标分配方案,证明目标分配模型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依据反坦克导弹分队在反装甲作战中的具体任务和作战特点,运用数学规划理论,对某型反坦克导弹兵力展开方案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对辅助提高指挥员决策水平,发扬反坦克导弹火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对空战术防空导弹攻击区的显示是作战人员掌握导弹发射时机的依据。导弹的攻击区通常是由目标的航路、速度以及导弹本身的性能等因素所决定的。本题将研究被动式红外引导,并只攻击临远目标的导弹攻击区问题,在研究时,目标假定等速直线飞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便携式防空导弹人工操作环节多、稳定性弱、精度低等问题,对便携式防空导弹自动控制系统基本问题进行研究。立足现有装备,在不改变原装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加装、整合、信息系统升级,将数字观察镜和便携式防空导弹融合成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提出了一种便携式防空导弹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将大幅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高装备自动化程度,完善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作战效能,进一步提高防空兵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地(舰)空导弹测试系统设计思想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导弹综合测试是检测导弹性能质量较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实施综合测试的设备,通常称作导弹测试系统。导弹测试系统的应用范畴,针对性较强,每种型号的导弹,均有其对应型号的测试系统。导弹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导弹测试系统的性能也必须不断向前发展。如何提高测试系统的技术水平,已日益为科研工作者所关注。就导弹测试系统方案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概要性讨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效能模型对超音速导弹与亚音速导弹的作战效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建模并全面量化比较了两类导弹的固有作战能力、可用性和可信赖性指标,对比了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反舰导弹的方案选择和发展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4.
装备零讯     
《环球军事》2014,(12):72-72
美“三叉戟”II D5导弹完成第150次飞行测试 6月2日,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海域利用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发射了两枚不装备弹头“三叉戟”11D5导弹,这两次试射是自1989年导弹定型以来的第149次和150次成功飞行测试。美国海军利用导弹的飞行测试监测导弹性能,以及核潜艇大修后部署的作战能力。测试用导弹上装有一系列安全装置和飞行遥测传感器。  相似文献   

15.
在车载反坦克导弹指挥控制系统软件设计过程中,火力分配模型在车载反坦克导弹射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用,而传统反坦克导弹射击主要是根据攻击区进行划分,并未涉及火力分配问题,这将直接影响车载反坦克导弹作战效能的发挥.而AHP层次分析法是解决火力分配问题的有效模型,根据车载反坦克导弹的作战运用特点,并结合AHP层次分析法理论,建立了反坦克导弹火力分配的优化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证明该算法对于某型车载反坦克导弹作战单元火力分配问题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为加速我方技术人员掌握引俄武器装备,充分发挥引进装备的作战性能,研制出一种国产化导弹数据录取及输出装置.该装置应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将俄方的打印机国产化,然后将打印机由专业打印机变为通用打印机,提高打印机的通用程度,在研制过程中解决了字符码、串口通信协议和文件查找问题,同时,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了采集并保存测试数据、综合显示测试结果、根据用户需要选择性打印等功能.该装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俄方技术的依赖程度,提高部队装备作战保障能力,对于我军建设具有重大的经济和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战时岸舰导弹作战单元投送定量决策问题,针对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构建了具有时变运输网络特征及动态需求约束的多型岸舰导弹作战单元投送优化模型;基于该模型,从种群初始化、粒子更新等环节对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岸舰导弹作战单元投送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及算法可以提供多个兼顾安全性和时效性的高质量投送方案,能够支持作战单元投送的快速、精准决策.  相似文献   

18.
两栖登陆作战在战术上是最复杂、最危险的作战行动,登陆部队需要面对抗登陆方坚固的海岸防御背水抢滩作战,其危险性和困难可想而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兵器上的优势成为克服不利地理条件,形成火力优势的关键。类"标枪"反装甲导弹装备是两栖登陆作战中单兵反装甲作战的主要武器,仿真技术是类"标枪"反装甲导弹武器系统优化设计和性能研究的必要手段。介绍了单项仿真与综合仿真相结合的仿真方法,给出了类"标枪"反装甲导弹的弹道模型,利用Matlab编程语言进行了仿真验证,对改善导弹的弹道性能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电子对抗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制导弹防御系统进而掩护弹道导弹突防的手段,其作战效能评估问题意义重大.从电子对抗掩护弹道导弹突防的作战机理出发,构建了密切联系作战实际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的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并得到各单装备电子对抗方案作战效能与待评估电子对抗方案作战效能之间的相关程度.最后通过应用示例对该评估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导弹预警系统的作战活动效能评价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其作为复杂信息系统的特点,引入适合求解信息系统效能的评估方法,该方法根据系统内雷达、红外预警卫星、各型数据链和地面通信网、指挥中心等节点的效能隶属度函数,依据导弹预警的不同作战活动,度量了节点的任务完成能力,计算了导弹预警系统在不同作战活动下的效能,并针对不同射程的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