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基于USB2.0的数字摄像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变传统的基于PCI插槽的图象卡加摄像头的图象采集模式,介绍了利用CY7C68013和OV9620芯片开发数字摄像系统的设计方案.重点阐述了WDM模式的USB设备驱动程序与采集视频流的界面应用程序的设计.系统可以12帧/s的速度动态显示采集的图象.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基于LabVIEW的无线多点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法。利用A/D转换芯片ICL7135采集数据,采用编解码芯片PT2262和PT2272实现对数据的无线发送和接收,在LabVIEW8.2环境下实现PC与接收端单片机之间的并口通信及控制,并可在LabVIEW平台上设置采集方式和处理采集数据。  相似文献   

3.
首先简要介绍了HLA联邦开发与运行过程.然后以导弹防御系统中的相控阵雷达为研究背景,重点讨论了导弹突防对抗仿真系统联邦的设计,主要包括对象类、交互类设计和联邦设计;最后给出了联邦开发实例,包括联邦想定、联邦成员仿真模型实例、联邦测试和联邦执行结果.联邦开发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可重用性,可以实现联邦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记录子弹从预发射到落地过程的状态数据,设计了一种遥测与固态存储相结合的数据采集回收系统.该系统以FPGA芯片为逻辑控制中心,高速采集传感器等设备的输出数据,采集数据经编帧后分别进行固态存储和PCM码无线遥测存储,回收数据由上位机软件处理,还原子弹全程飞行状态.全套系统经地面测试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软硬回收兼备的存储方式既提高了子弹在高过载等恶劣环境下数据回收的概率,也实现了子弹飞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提高了地面人员的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5.
从阐述魔球操作对目标瞄准的实现机制入手,分析了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思想.实现了对飞机魔球信号的实时采集,并对采集结果进行仿真分析,从而推导出不同相关武器种类、目标与弹轴不同夹角、不同目标距离、不同工作状态下魔球信号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型导弹指令检测系统的需求,设计了基于SOPC (system on a programmable chip)的视频采集处理系统.本系统通过装备预留的视频采集口进行视频采集,然后对采集到的视频进行弹标的提取,并进行视频压缩存储以便实现视频的回放.重点介绍了基于SOPC的视频采集系统设计方案和图像预处理算法的FPGA实现.经过仿真分析,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视频采集功能,并能够实时地提取弹标.  相似文献   

7.
针对战场态势感知对人员信息采集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战场态势生理信息感知系统。该系统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穿戴技术,以CC2430芯片为核心,利用多生理传感器采集士兵生理信息,实现了心电、呼吸、体温和肢体运动的实时监测,并通过RS-232接口与微机连接,显示实时分析结果。经实验测试,结果与设计相符,数据误差不大于0.5%,系统功耗为240mW,通信距离为150m。该系统较好地满足了实时、准确、长时间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节点组成,网络面临的问题很难全部被仿真工具描述,因而由仿真得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当在部署之前进行物理测试.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一般架构,设计完成了一批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硬件资源丰富和代码开源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建了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平台.在平台上移植了Contiki操作系统管理节点的软硬件资源,设计实现了射频芯片、串行接口和温度传感器的驱动程序.采用6LowPAN协议构建自组织网络,验证了平台的节点通信半径和组网效果.试验表明该平台完整支持6LowPAN协议,采集数据的可靠性、网络的健壮性和通信半径等指标,可以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与环境变量检测等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开发中,经常需要获得关于网络运行的各种宏观和微观信息。针对该需求,结合大部分管理节点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都是使用串口这一特点,对系统的功能通用性和硬件独立性进行了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这样的系统。该系统能够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存储、解析、显示和模拟,支持星形、簇树和网状网络的拓扑和路由显示,并具有节点查询功能。该系统为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快速灵活的通用平台。  相似文献   

10.
由于无线信道不稳定,且网络拓扑难以控制,在基于TDMA网络的无线收发设备开发上层应用时,迫切需要一个简单易控、比较真实的开发调试平台。文中比较了国内外一些无线网络模拟器的优缺点,提出并设计实现了一种通过以太网模拟无线网络的模拟系统。该模拟系统具有扩展性好,真实可靠且操作简单等优点,对加快相关设备和应用系统的研发进程,节约开发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部队演习训练时,需要对参与人员进行考核及对在役装备进行性能等评估,作为前端数据采集设备和后台指挥中心的评估考核系统之间桥梁——无线实时传输网络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无线传输网络包括了卫星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公用无线传输网络趋于完善,基本实现了国内全覆盖。但是某些情况下,仍然需要搭建私有无线传输网络。在部队演习或科目训练考核期间,由于保密、成本等原因,需要搭建临时的无线实时传输网络,将移动车载前端采集的数据、战场环境数据、视频数据等实时回传到指挥中心,为指挥人员和组织人员提  相似文献   

12.
以某型防空导弹仿真模拟训练系统为背景,采用模块化设计,构建了空袭目标模型的结构,包括物理模型、决策模型和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程序设计,开发了基于CGF的空袭目标仿真系统,系统实现了仿真过程的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卫星探测舰船目标的特点以及高层体系结构(HLA)的原理,研充卫星探测能力仿真评估问题.提出了分布式、模块化、易扩展的卫星探测能力仿真评估系统结构,并根据该系统的功能结构进行了对象类和交互类的设计开发,并具体介绍了联邦成员的实现过程.仿真结果充分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系统的研究开发可以为整个卫星应用系统作战效能的分析评估提供平台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空空多目标攻击问题,运用一种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时分多址(TDMA)和频分多址(FDMA)相结合的技术,设计了试飞多目标实时定位系统。在试飞中通过无线数据链路实时获取多个目标的GPS位置、速度数据,进行插值推算等数据融合处理后,发送给评估系统,作为空空多目标攻击技术实时评估的基准信息。系统具有定位精度高、系统数据更新率快,在实际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无线通信网络信号覆盖有效性的实时实地可重复探测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无线覆盖探测算法。通过随机部署于目标区域内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对无线通信网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感知和预处理;利用变异函数构造新的BP神经网络目标函数,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其初始权值和阈值;利用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对存在探测盲区的目标区域进行插值估计,并联合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生成无线通信网络等信号强度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比其他经典算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可有效探测目标区域无线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情况。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采样路数的不断增多和数据帧格式越来越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通用化通道切换方法。该方法以FPGA为控制核心,利用内部ROM资源,有效简化了采集系统通道切换的复杂度。论述了采集系统的设计思路,并对详细描述了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模拟开关地址编码设计。通过试验测试表明该采集电路满足设计要求,具有高采样精度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发电机故障诊断的特点,将实时采集数据与专家系统的思想相结合,设计开发了一种发电机脱机故障诊断系统,阐述了其系统结构以及故障诊断的知识学习过程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毫米级自旋小目标的清晰成像,采用逆合成孔径成像激光雷达技术设计了基于距离向数据与方位向数据相融合的图像重建系统。系统采用大带宽、窄线宽光纤激光器配合调制器实现激光脉冲的线性调频,利用光外差原理对回波信号进行采集处理。结合自旋目标的运动特性,给出了含有自旋分量的回波信号函数方程,并将该分量引入传统的R-D算法中实现了对自旋目标的ISAIL二维图像的重建。实验采用毫米级铝条构成被测小目标,通过步进电机及带倾角的转台完成运动及自旋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当目标固定时,可通过回波能量数据获得一维距离向图像,与被测目标的4个特征点位置一致。当目标运动时,通过数据压缩并代入自旋参量,最后通过R-D算法可以获得可识别的ISAIL二维图像,验证了系统符合自旋小目标成像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HLA的防空群作战仿真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层体系结构(HLA)的优点与联邦系统的结构.以防空群抗击空中目标为背景,从系统的需求与功能、逻辑体系结构以及系统的开发过程设计了防空群作战仿真系统,最后给出了实现方法.该系统的开发可用于评估防空作战效果和进行防空战法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种六通道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PCI总线六通道高速采集系统的结构。该系统采用微机作为采集主控单元 ,兼容三种体制雷达的采集要求 ,可以实现六通道同时采集和大容量数据的存储 ;为了实现高速和大容量采集 ,系统采用S5 933作为PCI总线接口 ,利用PCI总线的高速传输能力 ,满足主控单元与采集单元的数据传输要求 ;同时利用双口RAM内部切换保证连续采集和连续传输 ;控制电路采用FPGA实现 ,简化了电路板设计 ,提高了灵活性。软件系统在WindowsNT平台上实现 ,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