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1946年6月26日,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极不平常的日子。因为这天发生了一个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重大事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片面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也就是在这天,国民党  相似文献   

2.
君威 《军事史林》2006,(3):36-4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是由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公然撕毁停战协定,挑起内战,发动了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适应大兵团作战的需要,中央军委命令晋绥野战军组成纵队建制.  相似文献   

3.
1946年7月,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胜利不久,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就冒天下之大不韪,彻底撕毁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协定,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解放区军民慷慨悲歌奋起抗击,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胜利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仍然是两种前途和两种命运。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积极进行内战准备。用美国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了45个师,靠美国的军舰、飞机运送54万军队到东北、华北和华东内战前线。尽管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和呼吁实行和平与民主,毛泽东甚至于1945年10月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但国民党依仗美国的支持.一意孤行。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停战协定,公然在1946年6月26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全面内战。并叫嚣3个月内消灭人民解放军。在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面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解放军大踏步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从抗日战争结束到全国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过渡阶段中,我党我军针对国民党统治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从各方面进行了应付全面内战的准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依据作战对象的变化以及敌情和战场形势及时作出了实施党的军事战略转变的决策,提出我军的作战形式由游击战为主转变为运动战为主,并与之相适应,建立起地方性的正规兵团。经过整编,截至1946年6月,全军共有野战军27个纵队(师)及6个旅,总兵力120余万人。1946年6月下旬,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6.
渝文 《环球军事》2014,(7):56-57
1946年以来,国民党反动当局为了攫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发动了大规模内战,妄图一举消灭共产党。为了应付国内外舆论和日益高涨的民主呼声,国民党反动派煞有介事地做出了种种姿态,宣称“还政于民”,炮制“宪法”,竞选“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等等。1947年11月,成都竞选“国大代表”,各类权势人物争得不可开交,似乎真有点“民主”的味道。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悍然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停战协定》和《政协决定》,于1946年挑起全面内战,向解放区发动空前规模的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被迫反击,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仅用3年多时间,便打败了国民党800万军队,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并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第74师,是蒋介石的“御林军”,是国民党军队5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打内战的主要资本。该师曾受过美国军事顾问团的特种训练,全部美式装备,号称国民党王牌军队中的“王牌军”。1946年8月,该师作为进犯华东解放区的主力调出南京后,屡次为蒋介石所传令“嘉奖”,神气十足、骄傲无比。该师自吹:“有74师,就有国民党。”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根据中国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代表中国共产党亲赴重庆谈判,签订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如期召开,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公然不顾舆论谴责,大肆进攻解放区,企图彻底消灭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武装,在中国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独裁政府。中国共产党被迫自卫,继续为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而斗争。从此,中国内战全面爆发。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国际背景是得到美国的支持。随着…  相似文献   

10.
1946年5月疲惫不堪的东北民主联军主力撤出四平、长春,退往松花江北岸时,竟未被国民党军越江跟进追击。本文在对大量相关的史料综合分析后发现,这与美苏有关中国(东北)的战略意向,其中与马歇尔的实际努力关系甚大。认为当时美国方面从自身的全球利益出发,并没有一味地盲目支持蒋介石在中国(东北)大打内战。  相似文献   

11.
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整军析江英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反内战、争民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对于国民党庞大臃肿的军事机器,人们一致呼吁:必须裁减,必须整编。国民党当局一度也对“整军复员”表现得十分“热心”。1946年1月1日,蒋介石在元旦广播演说中说:政...  相似文献   

12.
一、为"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毛泽东作出了南北两线外线出击的战略部署 1946年6月26日,以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标志,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很快发展为人民解放战争,并在作战区域上形成了南北两线战场:南线,指华东(有时称山东区)、晋冀鲁豫(有时称太行区)、西北(包括晋南、榆林、宁夏,不包括兰州以西)诸战场;北线,指东北、晋察冀、晋绥诸战场。  相似文献   

13.
从1946年至今,国民党空军人员中有九十一人,驾驶各种飞机四十二架,回到人民怀抱。最早一次在1946年6月26日。当时,国民党空军人员刘善本、唐世耀等十多人,驾美制 B—24型轰炸机起义,降落在延安机场。 1983年4月22日,台湾陆军航空队少校分队长  相似文献   

14.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从1946年7月至1950年6月,我人民解放军共消灭国民党军8,071,350人,内俘虏4,586,750人,毙伤1,711,110人,投诚633,510人,起义846,950人,接受我军改编293,030人。第一年度(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共消灭国民党军1,120,000人,内俘虏677,000人,毙伤426,000人,起义17,000人。第二年度(1947年7月至1948年6月)共消灭国民党军1,521,400人,内俘虏953,000人,毙伤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经过人民解放军半年多的积极作战,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军,使敌第一线兵力大为减少,为此,国民党统帅部不得不从大后方陆续抽调了5个军16个旅的兵力,以增强北方战场,使后方兵力更加空虚,为我南方各省游击战争的开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1946年11月6日,中共中央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指示南方各省党组织:“在目前全面内战形势下,南方各省乡村工作应采取两种不同方针:甲、凡有可能建立公开游击根据地者,应即建立公开游击根据地。原有各根据地,如海南岛,如南路、中路、西江、北江、东江、闽南、闽西,应鼓励原…  相似文献   

16.
山东是国共内战期间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和主战场之一,在内战进程的胜负演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内战期间山东战场的战争进程,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充分体现了国共双方统帅部的战略运思高度和前线将领的领悟执行能力。与中共始终坚持不移的战略相比较,国民党经历了战略的变化过程。而国民党军战术的机械教条,又与中共部队的灵活主动形成对比。再就战场指导而言,中共强调放手让前线将领发挥主观能动性,国民党蒋介石则对战场干预过多过密,指导往往脱离战场实际,指挥层次太过重叠。因此,就山东战场国共军队的表现而言,中共成功地做到了示形于外而决胜于中,国民党则形虽示而胜未决,这样的格局和结果亦体现在国共内战的总体进程中。  相似文献   

17.
军调部述论     
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是1946年国共停战期间出现的一个监督停战的执行机构,此一机构的成立,牵涉到国民党、中共与美国三方,是当时中国特定环境、也是美国卷入战后中国政治的产物。关于军调部成立的背景、意义以及美国与军调部的关系,以往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本文则主要叙述军调部存在期间的若干具体活动情况,件便研究者的继续深入研究。一、军调部的成立及其组织机构军调部最初出于美国调停中国内战的特使马歇尔的动议。1946年初马氏来华伊始,在调停国共停战问题的同时,提议在北平设立执行部,执行已取得协议的政策,监视停…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前的1946年,蒋介石国民党违背人民要求和平的意愿,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击,英勇搏斗,仅三年就打败了国民党军队,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战争过程中,我人民军队广大指战员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结合战斗的实践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作战经验。鲁西南战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194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号称刘邓大军)是实施党中央战略进攻的第一支部队,在黄河南岸的鄂城、大营、羊山等地区连战…  相似文献   

19.
进行大决战建立新中国——人民军队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姜铁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1946年7月至1950年5月,进行了一场以推翻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已经过去60余个春秋,但这次战争究竟进行了多长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说3年,也有人说4年,但笔者认为:该战争从1946年6月下旬全面内战爆发到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进行了整整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