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浪潮公司是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服务40余年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浪潮重视自主创新,关注知识产权.现已经掌握若干重要领域核心技术,在加固,安全产品领域拥有技术专利百余项。为进一步满足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浪潮公司日前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可靠.高安全性新品——金刚VI型便携加固笔记本电脑。  相似文献   

2.
电子防护     
《国防技术基础》2008,(1):62-62
传统的电子防护任务是保证己方的雷达、通信电台、导航等电子系统在对方实施电子干扰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为了做到这一点,人们对雷达等电子系统进行了不断的改进,来提高这些设备在电子战环境中的性能,因此电子防护措施基本上不是一项单独的设备或技术,而是包含在电子系统自身之中,不能分开。例如通信电台为了对抗侦听与干扰,广泛采用了跳频技术,不断快速变换电台使用的频率,  相似文献   

3.
声音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皇冠上的明珠,奖励的是科学家,背后是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拓创新。国际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的郑哲敏院士,以及中国著名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小谟院士在本年度获此殊荣。本次最高奖与以往不同的是,两位院士的研究领域都与国防军工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军工科技多年来自主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标志着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电子十四所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6+1安全工作标准”为基础,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达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是我国电子行业大型骨干研究所.是新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始终保持着我国电子信息行业领跑者的地位。研制和开发的产品覆盖了雷达.通讯、信息系统、天线微波、高功率技术、数据处理等数十个专业领域。  相似文献   

5.
60年来,我军的装备科研和军事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从艰难创业、仿制改进到独立设计、自主创新的辉煌发展历程.其基础源自于上世纪50年代中苏在工业和军事技术领域内的广泛合作。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主创新更是科技竞争力的核心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石。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作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的重要研制基地,紧紧围绕国家重点型号、一批重大专项、国家“863“项目等科研发展工作,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探索新的领域,不断提高科技竞争力,出色地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7.
赵英 《中国军转民》2005,(10):29-30
1、我国军工科研体系有自主创新的传统、文化与能力。我国民用工业的自主创新可以采用三种形式:以我为主与引进技术相结合进行自主创新;与外国公司进行合作研发;通过购买科研开发成果乃至购买企业获得有关技术。军工科技体系很难这样做。由于面临特殊环境,自主开发对军工科研体系及军工企业具有突出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军工科研体系和军工企业形成了宝贵的自主创新的传统、文化与能力。这是我国军工产业能够自立于世界军工产业之林的核心能力。作为一种能力,军工产业为我国形成了一支在高技术领域能够艰苦攻关的队伍;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工业》2008,(7):17-18
原子能院是我国第一个核科技研究基地。58年来,从这里走出了61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在钱三强,王淦昌等老一代科学家的言传身教下,原子能院完成了原子弹点火中子源研制、氢弹前期理论探索、关键核参数测量、六氟化铀生产工艺建立及我国第一个船用动力堆的初步设计研究等多项自主创新工作,为我国“两弹一艇”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置身于世界军事工业之中,开放有利于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扩大国际视野,了解和学习军事强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借鉴中实现自主创新,是真正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外雷达技术发展管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雷达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雷达与反雷达的相对平衡状态不断被打破。介绍了国外多种高性能雷达技术发展及其性能特点,窥探发展中的防空雷达体制、参数选择和附加措施等,根据不同目标的空域特性,制定防空对策及电子防御措施,不断提高雷达的适应性、有效性和战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军转民》2006,(5):79-8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研究分析当前军工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现状和问题,反映企业与企业家的愿望和呼声,为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了解情况、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数据,为企业开展科技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以及《中国军转民》杂志社进行“科技自主创新与企业发展”问卷调查。军工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1.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自主创新战略非常明确□比较明确□不明确□科研组织机构非常健全□比较健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点迹融合与实时控制的雷达组网系统总体论证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体制论证选择与总体方案优化设计是系统研制的前提,综合考虑目前组网技术、地面预警雷达技术与现役雷达系统的实际,全面论证设计了雷达组网系统的军事需求、指标体系和系统结构,提出了以集中式多雷达点迹融合、雷达工作参数实时监控、探测效能闭环控制为技术体制的总体方案,分析了雷达点迹产生和融合机理,对各分系统提出了灵活性设计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知远 《现代军事》2009,(12):60-64
美国《联合部队季刊》2009年第4期刊登了美海军陆战队阿兰德·威斯特拉中校关于无源雷达与隐身技术方面的文章。该文首先介绍飞机与雷达之间的斗争史,随后介绍隐身技术和反隐身技术的兴起和目前被动雷达的出现,以及它与信号处理和信号合成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从国家安全高度正确理解自主创新的内涵。我认为,“自主创新”要从国家层面来加以审视。它指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我为主发展与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科技战略方针。自主创新的方式主要包含“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创新(简称“消化创新”)。在当今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时代,别的技术都可以买来,但与国家安全和当前市场激烈竞争有关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不可能买到的。我们必须要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方针,尤其是在国防科技领域。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自…  相似文献   

15.
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成像技术是雷达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使系统雷达的功能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SAR成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其成像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当今高科技条件下一种不可取代的探测、侦察手段,在军事、经济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重大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主要介绍了毫米波成像雷达与微波雷达相比具有的技术特点,较详细地讨论了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原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虚拟现实技术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项涉及众多学科的高新应用技术,主要针对在MultiGen Creator和Vega软件平台下开发三维仿真系统。针对目前炮兵雷达阵地选择虚拟仿真的需求,设计了炮兵雷达阵地选择仿真训练系统,介绍了仿真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模块,论述了二维数字地图生成与显示、三维场景生成与显示、视景仿真的实现等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仿真效果图。结果表明了仿真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极大地提高了训练效率和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7.
虚拟现实技术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项涉及众多学科的高新应用技术,主要针对在MultiGen Creator和Vega软件平台下开发三维仿真系统。针对目前炮兵雷达阵地选择虚拟仿真的需求,设计了炮兵雷达阵地选择仿真训练系统,介绍了仿真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模块,论述了二维数字地图生成与显示、三维场景生成与显示、视景仿真的实现等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仿真效果图。结果表明了仿真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极大地提高了训练效率和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2010,(12):64-66
1.中国陆基中段反导取得成功 2010年1月11日.我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此次试验.标志着我国在反导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为构建空天一体的国家防御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保证。反导试验的成功.也有助于打破西方先进大国在反导防御技术手段的垄断地位.维持世界战略格局的平衡,推动国际社会朝着多极化、有序化,和谐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SR-71隐身高空侦察机、B-1B隐身战略轰炸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和F-117A隐身战斗机等隐身飞机异军突起,大刮“隐身旋风”。众所周知,目前飞机隐身的主要途径是缩影变形,加涂特种材料,抑制热量,减弱信号,降低光特征,消匿噪声,消磁和等离子体隐身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随着相控阵雷达、无源雷达、超视距雷达、双多基地雷达等新体制雷达技术的日趋成熟,雷达与飞机之间“猫抓老鼠”的游戏重新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20.
《国防技术基础》2009,(6):64-64
为切实提高我刊的可读性、实用性、服务性,促进科技自主创新与高新技术的发展,现将《国防技术基础》杂志征稿的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