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湾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特别是美、俄、西欧等国对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给予了高工的重视,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召开各种学术会议,制定出一毓有关非致命性武器的使用和发展指南等条令和政策。与此同时,不断涌现出的新型非致命武器的效能在战争中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2.
非致命激光束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非致命武器是一种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技术手段,使敌对人员或作战设备暂时失能并使人员致死性和附加环境破坏降到最小的武器。从非致命武器的概念看,在众多非致命武器中粗略地可分为两大类,即反人员的非致命武器和反器材、反能力的非致命武器,后者是指非传统的爆炸冲击弹药等软杀伤武器,如阻燃弹、碳纤维弹、计算机病毒、软破坏的定向能等。反人员的非致命武器种类很多,它包括低能的各种声、光、电磁波、化学失能武器、刺激剂、粘性泡沫、鱼网弹、软性弹丸等。近年来定向能、声波、生化、基因等技术的发展,非致命武器借助于这些…  相似文献   

3.
非致命武器     
非致命武器又称“失能武器”(disabled weapons),是使人和武器失去作战能力、但不造成大批人员死亡和设施、环境严重破坏的一类武器。非致命武器可分为对付人的和对付武器的两大类。对付人的非致命武器,主要作用是使人暂时迷失方向、精神错乱、晕眩、嗜睡、行动困难或损伤人的感觉器官等;对付武器装备的非致命武器的主要功能是使光电探测器损坏,使电子设备失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媒体报道,美国有一种用热量冲击人群的新型微波武器即将完成测试。这种非致命武器被美军称为“无声卫士”,又称“主动压制系统”。过去几十年,美军一直致力于研发这种系统,用以应对群体性事件等骚乱局面。如能得到五角大楼批准,新型武器可于明年装备部队。最近几年,非致命武器的发展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其研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已开发了许多产品,并广泛地装备特种作战部队、维和部队、海军陆战队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非致命武器的概念以及在新概念武器中的重要地位,具体对当前各国以及我国非致命武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说明了"采用新技术发展新的作用原理""非致命武器小型化发展""发展非致命性武器的一体化技术""非致命武器弹种多元化"以及"终点作用效果多功能化"五个非致命武器的未来发展方向,最后对未来非致命武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说明了非致命性在未来武器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非致命武器越来越显得其重要。本文综述了非致命武器的相关概念,总结了非致命武器在反恐中的应用状况,并展望了非致命武器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发展使人员战斗力丧失的失能性武器,主要是物理型、化学型的非致命性武器。  相似文献   

7.
失能武器,又称非致命武器或软杀伤武器,是指不会产生致命性人员伤亡、设备毁坏和生态环境破坏,而通过“软杀伤”使敌方人员或装备丧失作战能力的一系列新概念武器。目前,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和正在研制的失能武器可谓林林总总,功能各异,失能机理和作用对象各不相同,比较典型的有下列一些。  相似文献   

8.
和平年代携带武器的警察与战场上的士兵不同:在面对掏枪拒捕或挥舞利器的嫌疑犯时,常常面临是否开枪自卫的两难选择——多数情况下应该立刻开火,以保护自己和民众的安全;但也有可能判断错误、伤及无辜,甚至误置人于死地,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非致命武器成为警察武器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世界各国都下力气发展。  相似文献   

9.
非致命武器     
非致命武器是一种全新概念的高技术武器。这种武器的杀伤机理不同于传统的武器弹药。它不以大规模杀伤人员、毁坏武器装备和基础设施为目的,而是通过攻击人员、武器装备和基础设施的最薄弱部位,使人员部分失去作战能力,使装备暂时失去作战效用,使基础设施等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达到阻止或限制敌方作战与行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军事行动变得更加复杂,非致命武器因其具有极为重要的灵活性,在未来的战场上,将具有更大的使用范围。因而美军把它看作是现代战争的“力量倍增器”,给予了高度重视。美军非致命武器发展的现状早在70年代,美军就开始秘密研究次声武器、微波武器、激光武器等非致命武器系统,但是限于当时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突破。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海军军官麦克马丁提出了非致命战争概念;1992年2月美国国防部提出了  相似文献   

11.
非致命武器是运用声、光、电磁、计算机病毒和化学等手段,使敌方武器装备或人员效能降低甚至完全失去正常机能的一类新型武器。这类武器采取完全不同于传统武器的毁伤机理,既可通过“软杀伤”达到制胜的目的,又不会产生严重的附带破坏,可以在不同范围广泛应用,可作为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的重要补充。近几年来,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关注非致命性武器的研究和开  相似文献   

12.
声学在非致命武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防部对非致命武器定义为:指那些设计和使用目的是为了使人员或器材丧失行为或工作能力的同时,将对人员的致命性,永久性伤害以及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的武器。非致命性武器也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医学技术原理作用于有机目标或武器,使有生目标暂时受抑制或丧失抵抗力,不致命、不致残、不造成永久性伤害; 或使武器装备失效、失能、失灵, 人机无法有机有效结合的武器装备。 近年来,非致命声学武器发展迅速,主要有非致命次声武器、非致命强噪声武器和非致命超声武器,这些武器在反恐怖袭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13.
火箭筒是各国军队普遍装备的一种便携式反装甲武器,主要用于近距离攻击敌坦克、装甲战车、人员运输车和野战工事,也可用来杀伤敌有生目标或完成其他战术任务。火箭筒由于体积小、重量轻、破甲效能高、携带使用方便、造价低廉等特点,自1942年首次在北非战场公开亮相以来,备受世界各国的青睐,在历次战争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各国反坦克的重要武器之  相似文献   

14.
反坦克火箭筒,是一种发射火箭弹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主要发射火箭破甲弹,也可以发射火箭榴弹或其他火箭弹.用于近距离打击装甲目标、杀伤人员及摧毁工事等。火箭筒一般由两名士兵或单兵使用,多采用肩杠式发射,也可以跪射或卧射。在形形色色的反坦克武器中,火箭筒由于其诞生年代早、破甲效能高,加之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一直被各国陆军当作反坦克的重要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帅 《环球军事》2004,(15):46-47
枪被称为士兵的“第二生命”,与军人生死相随。军人一旦丢掉了枪,便意味着丢掉了生命。然而从近期世界几场局部战争来看,地面作战士兵的武器发展已经远远滞后于其他武器的发展,其性能已不能满足未来战争的要求。因此以美国为首,世界各国开始纷纷加大对未来士兵武器发展的投入。未来士兵武器发展出现了空前火爆的局面。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就率先推出集发射动能弹和高爆榴弹于一体的步榴合一武器系统——理想单兵战斗武器(OICW),接着又推出了发射高爆榴弹的自动榴弹发射器——理想班组武器(OCSW)。这两种武器引领了轻武器的发展潮流。世界各国竞相提出和制  相似文献   

16.
手榴弹(hand grenade)是在近距离上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军事装备的小型炸弹,是重要的步兵近战武器之一。一般由弹体、引信2部分组成。弹体呈圆柱形或卵形,有的带有手柄。弹体内盛有炸药或其它装填物,多采用击发(或扎发)延期引信,也有采用电触发与延期双重作用引信。手榴弹因最初的外形和破片像石榴和石榴籽,故此得名。在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核弹和导弹的今  相似文献   

17.
OICW和OCSW同属于美国三军轻武器规划所制定的理想轻武器族。20世纪90 年代它们一出现,就为轻武器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一时间,“双O”系统名动江湖,理想单兵战斗武器和理想班组支援武器成了当时轻武器领域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步榴合一”催生OICW (XM29) 一种既可直射又能曲射、兼具点和面两种杀伤能力的轻武器装备是世界各国步兵  相似文献   

18.
自80年代以来,军用毫米波技术受到世界各国军方的极大重视,并且得到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微波波段和光波波段的对抗不断激化.更促进了毫米波技术的发展,毫米波有可能成为21世纪战场重要的电磁频谱。雷达是毫米波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军用雷达界关注毫米波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大部分电子战接收机系统和电子支援措施(ESM)几乎都不能探测到毫米波威胁;现有的防厘米波、分米波雷达探测的隐身技术的发展也迫切要求扩展雷达的工作频段,以满足探测隐身武器的需要。毫米波雷达比普通  相似文献   

19.
射程是发射武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增程是重要的兵器技术。在精确命中、先敌开火、突然袭击的条件下,武器射程超过对方则有利于取得战场的主动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发射武器增程技术,并把它作为21世纪初火炮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舰艇近区安全防卫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舰艇近区安全存在的问题,参照国外舰艇近区自卫装备发展情况,提出了发展具有综合利用观瞄设备和声纳,并集合各种致命和非致命武器特点的舰艇近区安全防卫系统的构想。系统配备的观瞄设备用于探测地面、水上及低空近临目标,而声纳用于探测水下目标,如蛙人,无人水下航行器等。在打击方面,系统配备了可以歼灭目标的致命武器以及用于驱逐目标的非致命武器。并对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舰艇近区安全,近区安全防卫系统,非致命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