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最近,我们围绕部队参加“三大创建”活动,特别是开展军民共建文明学校活动的情况,对军事经济学院24所共建中小学进行调查研究。总的感到,自开展军民共建文明学校活动以来,学院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不断充实和丰富共建内容,探索和更新共建形式,使共建文明学校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律和特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部队参加地方“三大创建”活动提供了经验,在驻地精神文明建设中较好地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章顺  汪政 《国防》2013,(10):48-48
前不久,四川省盐边县人武部组织县四大班子领导、两委会成员和相关共建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军事日”活动。内容包括:组织实弹射击,召开“话双拥、迎创建”军地联谊会,为共建单位进行队列训练,举办共建单位互办实事座谈会等。  相似文献   

3.
双拥共建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优良传统。战争年代,军队和人民建立了鱼水深情,人民爱护军队,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军民钢铁般的团结成了夺取革命胜利的法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中心任务的转移,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发展,从共建“文明村”到创建“双拥模范城”,由小到大,由点到面,蓬勃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不但医治了“十年动乱”的创伤,而且在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军队参加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形式.它对于搞好新时期军政、军民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军校作为军队建设的思想库和人才基地,具有着极大的智力和人才优势,是搞好新时期军民共建的重要力量.军校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应注意适合军校特点,破除“无所作为”思想,发挥自身优势,突出搞好智力共建,并要使共建活动与教学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促使教学活动与军民共建活动都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以下就上述问题谈几点认识.一、军校开展共建活动要大力破除“无所作为”思想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兴义军分区机关与兴义五中,自1987年结为精神文明共建对子以来,十年如一日,围绕培养“四有”新人积极开展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其成果在美丽的南盘江畔耀眼夺目。军分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有10名同志分别被州、市评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五中有2名教师分别获“特级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余名学生分别在全国、省、州组织的各种竞赛中获奖,升学率一年上一个台阶,今年“八一”被贵州省委、省军区表彰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天津某预备役高炮团广泛开展以“八个一”活动为载体的双拥共建活动,本着“拥政爱民,扶贫济困”和“驻天津、爱天津、建天津”的思想,积极投身驻地“三个文明”建设,开创了双拥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把做好“双拥”工作,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列人我国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项任务之中.这无疑给这项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如何做好“双拥”“共建”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我军思想和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武警院校开展“双拥”、“共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活动特色,谈一点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提起“双拥”共建,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些常见的军民共建活动:或进行军地领导间的互访;或开展群众性的军民联欢;或组织军地两用人才培训;或加强军地联防,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等等。当然,这都是共建所必需的活动形式。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体委《全民健身纲要》的颁布和推广,全国全军都掀起了群众性的健身热潮。军民共建活动,也不再仅仅体现为军地双方精神、思想、道  相似文献   

9.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群众拥军传统的真实写照。如今,这片英雄的大地又续写了军地共建的新篇章——军地共建基层组织工作。2009年12月3日,吉林省在这里召开推进军地共建基层组织工作会议,集中推广了延边等12个市县共建基层组织工作的经验,为这片热土上的共建活动再谱新曲。吉林省军区政委常跃说:“这项活动是巩固基层组织堡垒、拓展双拥共建模式、促进军地融合发展的创新之举,既带动了边境基层组织建设,又促进了边境的繁荣稳定,通过军地基层组织建设资源的整合,形成优势互补,实现了基层组织工作的互惠双赢。”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组织发动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国家“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四川省仪陇县朱德故里作贡献,仪陇县人武部今年初向全国县级人武部发出“携手共建朱德故里”活动的倡议,得到了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已收到全国人武系统和民兵  相似文献   

11.
双拥纪事     
四川凉山州是全国最多的彝族群众聚居区。全国军地创建“双拥模范城(县)”的活动开展以来,凉山军分区党委始终把协调军地创建“双拥模范城(县)”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当好双拥共建的宣传员、办好实事的工作员、协调军地的联络员、传递信息的通信员、抓好落实的监督员。军分区领导和机关以及人武部,协调驻军部队和地方政府,通过多次召开联席会、协调会,建立和健全了各级双拥共作机构,制定、完善了双拥共建制度,并制定了双拥共建的中长期规划和目标。 该军分区在协调军地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中,特别注重唱好相互办实事的重头戏。近两年来,驻军部队先后出动23000多名官兵,县、市人武部组织6万多名民兵,参加了西昌防护林带、航  相似文献   

12.
四川珙县人武部近年来在政委杨通国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积极响应和配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创建文明、卫生城镇”的号召,积极开展自建和共建活动,不仅使单位自建不断跃上新台阶,而且使共建单位的两个文  相似文献   

13.
一走进三面环海的湛江市,你就会感受到“军爱民、民拥军”的浓郁围氛,到处可以看到双拥共建的丰硕成果。 (一) 湛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大事来抓,每逢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都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每年“八一”,市委、市政府都要举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四川内江市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组织发动全市900多万军民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1993年,隆昌县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县”。1995年,内江市及所辖市中区、资阳市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双拥模范城(县、区)”称号。1997年,隆昌县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目前,内江市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军政军民关系融洽。 内江市各级党委、政府在财政  相似文献   

15.
牛街,位于北京市宣武区中部,是首都少数民族和回族同胞人口最多的街道,有回、满、蒙等17个少数民族1.3万人口。座落在辖区内的有千年历史的礼拜寺,在北京和国内外穆斯林中都有着深远影响。从80年代开始,宣武区人武部组织牛街地区广大民兵和军警民企,积极开展共建精神文明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奏响了时代文明的动人乐章。1992年,国务院总理李鹏在接见牛街街道办事处主任马中璞时,欣然题写“民族大团结”五个大字。1994年,牛街共建工作荣获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1996年,牛街又荣获首都军警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标兵称号。  相似文献   

16.
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按照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总要求,积极开展共建活动,警民携手并肩,共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风,有力地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推动了部队革命化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这些变革给共建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焦作军分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焦作驻军和地方政府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为焦作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双拥共建的社会氛围焦作军分区把经常性的双拥宣传作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基础工程来抓,从激发广大军民的双拥热情入手,推动双拥工作的发展。一是利用重要会议和重大节日广泛宣传双拥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18.
金秋十月,在郁郁葱葱的抚顺东部山区,有一座军地共建的国防教育基地远近闻名。这个基地是军地双方开展“双拥”共建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这个窗口,双方深入开展了具有时代特色和驻地特点的军民共建活动。近年来,65014部队和抚顺市地方税务局不断探索新时期“双拥?工作向双支工作拓展的新思路,“双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两个单位多次被评为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9.
辽宁陆军某预备役师在贫穷地区积极开展医疗扶贫、科技帮困和爱心助学活动,使这朵爱民助民的奇葩,映红了白山黑水,芬芳了辽沈大地,该师多次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双拥共建模范单位”。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商丘市是革命老区,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之一,有着双拥工作的优良传统。近年来,作为市委班子的常委之一,我积极协调军地双方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商丘市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善于协调,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对双拥共建的重视和支持。作为“军事常委”,我注重利用市委常委会、议军会、地方领导过“军事日”等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