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兵情     
雪似乎更大了,风也更猛了,但丝毫没有把春节的喜庆气氛压住。我无心看这些风景,只是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老班长在雪地里急行。为了能赶上车,我们几乎跑了起来。谁知那趟车早就停开了,我一听这些心里就凉了一大截。电话里父亲曾对我说,爷爷可能明天就要下葬。因为明天是大年三十,乡下的风俗是人死了不能过年。这时我盯上了车旁的面的,谁知车主竟要400元, 老班长说:“这不明摆着坑人嘛!平时打车去北京最多也就100元,今晚  相似文献   

2.
老班长不是医生,但他发明的"中西结合疗法"却名扬我们的部队。可不,医生为病人疗伤,老班长吴宝明却用他的这个独门绝技,为指控装备做"主板搭桥手术"。要说老班长的这门绝技还得从十几年前,他还是新兵的那会儿说起。入伍之初,他被安排到传真室工作,一次在送报时他无意发现通信科的一台电脑系统崩溃了,很多人围在电脑前束手无策,最后还是请了上级单位的一名工程师才把问题解决了。当然,那是上个世纪的事,当时电脑还没有普及,因此,会操作的人  相似文献   

3.
身有“传家宝”自有姑娘爱李维江,王兴胜老班长与大款姑娘结婚了!这是探家刚归队的刘强给战友们讲的第一条新闻。老班长是去年的退伍兵,名叫戴建海,其貌不扬,家庭贫穷;大款姑娘名叫于小梅,聪明漂亮,家资万贯.姑娘为啥爱上他?……去年11月3日,服役满5年的戴...  相似文献   

4.
在我眼里,晖哥是极为随和的人。尽管相处时间短暂,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常常在我脑海里浮现,让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他,有着阳光大男孩的潇洒,也不失严肃兄长的关爱。一身戎装,坚毅的眼神透射着军人独有的英气和魄力,他就是被同学们敬称为"晖哥"的老班长——周秋晖。在院校的日子里,因为高低年级混编,我们有幸相识。  相似文献   

5.
根本记不清那里的地名,只记得山路崎岖、杂草丛生,甚至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路。老班长背着枪每天行军八九十里,很多战士的鞋都磨破了。一些南方籍士兵就编草鞋穿,中原和北方来的战士不习惯穿草鞋,就将草鞋套在破得不像样子的鞋上。穿上草鞋走上一天,脚上就被勒出了血痕。  相似文献   

6.
先后被军委、总政有关领导接见过的董存瑞部队现任董存瑞连指导员马文浩同志,自当兵之日起就立下了“像老班长董存瑞那样立身做事”的豪迈誓言,始终把目标锁定在立足军事斗争准备实践舞台、当好老班长董存瑞传人的坐标点上。先后在董存瑞班当战士、班长,在董存瑞连任排长、副连长等。老班长董存瑞“舍己为国、奉献为民”的精神不断激励着马文浩同志一次又一次地书写了“为啥当兵”、“怎样做人”、“为谁服务”的答卷,董存瑞“舍己为国、奉献为民”的精神在新一代军人身上彰显。他所带的班、排、连先后被师、  相似文献   

7.
秋风又在静悄悄地吹起,吹落了一树金黄的叶。 落叶飘飞的季节里,老班长打起了背包,带着绿色军营的眷恋,回到了他那可爱的故乡。十八岁,绿色的军装就是一道永恒的主题,听惯了号子声激昂的旋律,看惯了绿色方队多情的故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匆匆间,已到了你的归期。 杜鹃声声、啼红了你的归途;  相似文献   

8.
想念班长     
老班长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温柔可亲的,就像一个远房的表哥。他亲切地扶着我稚嫩的肩膀,向前来送我的爹娘保证让只有49公斤的我长胖10公斤,谁知,随着爹娘登上返乡的火车,老班长的“柔情”也悄然而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张鼓面一样  相似文献   

9.
日复一日,正是凭着这分锲而不舍的韧劲,我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在一个偏僻的"山沟"里,我带着一批半兵半民的"老班长"把一个默默无闻的集体建设成"基层先进连队";而后转战防化危险品销毁工作,日日与死神打交道,确保安全圆满无事故。大山深处的19年,我用行动证明了"小山沟"里也能干出"大精彩"。那年,我军校毕业被分配至新单位,隐约记得在山路上过了十八道弯才见营区,一眼望去,四周山峦起伏,遍地松柏葱茏,仿佛原始森林一般。营区看不见热火朝天的训练,听不到震耳欲聋  相似文献   

10.
一身休闲的装束,看上去就像个大小伙子;一脸亲切笑容,一下子和你拉近距离;一番爽朗的言语,就像行伍多年的老班长和你谈心。他就是朱俊。  相似文献   

11.
军旅挎包     
在我的案头,放置着一个军旅挎包。虽然它已十分破旧,我却舍不得丢弃。这是一个普通的帆布挎包,自从穿上军装的那天起,就伴着我走过三年的坎坎坷坷……军旅路上,装过子弹,装过干粮,装过将军梦……斑斑驳驳的“伤痕”,记载我短暂的军旅,比档案里记得更清楚、更准确。如今,卸下的是手中的钢枪,卸不下的是挎包里装载的记忆。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想起案头的挎包、想起火热的训练场、想起老班长严厉的目光,一种无穷的力量更促使我不断地奋进……。  相似文献   

12.
近日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回味无穷。故事讲的是,在战争年代,有一支革命队伍被困在山里,粮食日渐短缺。有一天开饭时,老炊事班长拿着饭勺给每个人分稀粥,有的只给一勺,有的却给两勺。一名细心的战士发现了这个区别,当第二勺快要倒进碗里时,他阻拦道:“为啥有的同志只分一勺,却要给我两勺?”老班长只好如实相告:“因为粮食越来越紧张,党支部作出决定,凡是党员只吃一勺。”这个战士激动地说:“我请求让我也吃一勺……’  相似文献   

13.
晒照片     
小时候,我听着小曾的《我的老班长》长大,长大了跟随着小曾的《军中绿花》走进军营。前不久,小曾到驻昆明部队慰问演出,为了满足我们"追星"的愿望,小曾走到台下与我们一起互动,互动中我与小曾留下了  相似文献   

14.
新年度一批即将上岗的班长、瞄准手等正在进行最后一项考核:心理素质测试。他们中有在团队服役多年的老班长,也有刚刚退伍转为预备役的“专家”“大拿”,无一不足在理沦知识、专业技能等考核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5.
听说教导连的那头军驴死了,而且是死在它拉了十多年的石磨旁。刚入伍不久的我,常听见连长在训老班长时说这样一句话“你们老了吗?教导连的驴是87年的,还每天拉磨呢,你们算什么?”头几次,我还以为是骂人的话,可是听的次数  相似文献   

16.
军旅烙印     
第一次穿军装时,班长说,你现在是一个兵了。我把脸几绷得紧紧的。心想:不能笑,一笑就不像个兵了。第一次野营拉练,五天二百五十多公里的急行军,全副武装,把我们折腾的一个个都像满肚子泪水的木乃伊。但看到前来迎接我们的老班长时,我把脸儿绷得紧紧的,心想,不能哭,一哭就不像个兵了。  相似文献   

17.
入伍那会儿,按战友的话说,我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许多年以后,面对一柜子的证书奖状,当年带过我的老班长诧异地说,想不到你小子发展得这么好。仔细想来,我觉得要有所作为的话,一靠实在,二靠实干。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感到郁闷憋屈的时候,其实你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相似文献   

18.
小曾一个执著的近乎偏执的追求音乐理想的退伍兵,1996年,他以一首《我的老班长》刷新军营音乐格式。他的歌慰藉了无数当兵人的心灵。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旁边的一家餐厅见到刚上完表演课的小曾,学表演是为尝试进军影视作准备。和他公开的“小曾小档案”上的资料一样,大约178厘米。上身是淡绿色T恤,下身是迷彩裤,裤脚有点毛边。背着双肩黑色背包,多年娱乐圈的摔打,这已不是当年那个腼腆不善言谈的小曾了。他语速很快,相当健谈。来北京这么多年了,仍然一口粤味普通话。他反复说他热爱部队,从他的穿着我们看得出他浓重的军旅情结。当天气温38摄氏度,在这样的天气里,开始了我们关于军营民谣的热烈谈话。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军营民谣步入第十个年头。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歌,哪怕你在封闭的军营里。抗战时期是《松花江上》、70年代是《十五的月亮》、80年代是《血染的风采》、90年代是《我的老班长》。1996年,小曾一首《我的老班长》拉开军营民谣帷幕。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方式诞生,它改变了清一色只有集体而忽视个体的音乐表达方式,让音乐由集体指向个体,一种更接近生活的真实,更细腻更人性化的娱乐样式让刚性的军营更柔软。小曾之于军营民谣,犹如邓丽君之于内地流行音乐,崔健之于中国摇滚,老狼之于校园民谣。由于他的坚忍和努力,他由早期军营民谣灵魂人物之一一跃成为军营民谣的领军人物。10年来,军营民谣是一茬一茬兵们的情感寄托。军营民谣为他们提供一个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情感宣泄通道,通过这个通道,他们按照自己对军营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呢喃、低吟或哼唱着自己与军旅时空的每一个对应关系。这些歌声,注定成为他们嘹亮军歌时代罅隙里萦绕不去的声部。军旅经历和军营民谣一起深深地烙在90年代当兵人的记忆深处。多年后,当他们回忆起军营,新兵连和一首首让他们感动的军营民谣歌曲是绕不过的记忆符号。那是他们自己的歌和属于他们的青春记忆。10年前,军营民谣还是一张有青春痘的脸,10年后,青春痘的痕迹已经岁月抚平。军营民谣10年之际,《解放军生活》给它画像作传,以此向那些军营别致表达方式表达我们的敬意。  相似文献   

20.
边关絮语     
离开边关已是八年多了,这些年中经历了许多事情,唯有边关那段岁月一直难以让人忘怀…… 古人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却觉得消逝的日子仿佛还在眼前:紧张充实的新兵连,收到家书抑制不住的激动;火热的训练场;老班长严厉的目光;团结向上的连队;古朴勤劳的边疆人民;初上战场时的胆怯,夺下制高点时的狂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