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未来俄争对反坦克导弹的首发命中率、抗干扰能力、全天候作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趋势是“发射后不用管”、全天候作战能力、自动目标识别以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等。这就促使在战场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视线指令制导反坦克导弹逐步退役,反坦克导弹的导引体制由激光半主动向红外成像发展,由单模导引向多模导引发展,如红外/毫米波双模制导。 一、视线指令制导体制 视线指令制导反坦克导弹属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它采用光学瞄准、红外跟踪,导线传输指令、半自动制导。由于在制导系统中采用红外测角仪,构成红外半自动跟踪。这一代产品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当今,大多数国家的军队使用配置半自动指挥系统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存在许多缺点:在夜间和有雾、有雪的低能见度条件下作战能力受限;射程短、射速低;战斗中易受光电干扰;不能有效毁伤坦克的多层装甲或主动防护装甲。因此,世界各国在改进现役反坦克导弹武器的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详细探讨了车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总体层次结构和基本方法,建立了系统效能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效能评估仿真软件,并以某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为例进行了系统效能仿真评估,为缩短反坦克导弹武器的研制周期,提高其效费比以及整体作战效能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健  雷鸣  朱惠民 《火力与指挥控制》2021,46(8):177-179,185
针对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抗干扰能力考核需求,提出一种试验方法,基于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制导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对多种干扰环境下的武器系统抗干扰能力进行逐一检验,通过外场飞行试验进行典型工况下的验证,该方法实现了对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抗干扰成功概率的有效考核,还可以支撑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在单一、复合干扰形式下的抗干扰能力指标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这篇报告对现在和未来的威胁作了概述,这个概述是根据战斗直升飞机和装甲车提出的,它说明了应采取的步骤和对有效反坦克防御是必要的手段。它还描述了采用导弹反坦克防御所需要的武器系统,并叙述了对下一代武器系统在此领域中所展望的目前状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一场海湾战争显示出当今和未来战场的大纵深、立体化、信息化、集密综合火力支援以及快速机动等突出特点。因此,未来战争对反坦克导弹的首发命中率、抗干扰能力、全天候作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趋势是“发射后不用管”、全天候作战能力、自动目标识别以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等。这就促使在战场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  相似文献   

7.
英、美国防部已签署协议并联合开发了一种可从陆上和空中发射的新型多用途导弹——通用导弹(CommonMissile)。该导弹能安装在多个平台上可对付装甲车辆、掩体、雷达装置和指挥部等多种目标。该导弹将可与英国和美国现有的武器系统,如“陶”式反坦克导弹和“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兼容。  相似文献   

8.
“瞄准线反坦克”(LOSAT)武器系统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新研制的概念动能导弹(KineticEnergyMis-sile——KEM)系统。该系统于1992年被列为美国陆军I类采办项目(ACATI)。1998年4月,“瞄准线反坦克”武器系统作为美国防部批准的“先期概念技术演示”项目正式启动。2002年3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选中史密斯航宇公司生产“瞄准线反坦克”武器系统的导弹/发射吊舱自动装弹系统。导弹/发射吊舱自动装弹系统使“动能导弹”的装卸工作简化和减少人员需求,在10分钟之内完成再装填。2002年8月,洛克希德·马丁接受了第一份生产合同,用于制造10…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代导弹武器系统数字电路的特点,讨论分析了现代导弹武器系统数字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干扰与噪声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性,提出了防治、减小和排除干扰与噪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动能反坦克导弹是一种依靠超高速动能、采取直接碰撞方式摧毁目标的新概念武器。美国陆军分别于1988和1999 年启动了2个动能导弹研制项目,即“直瞄动能反坦克导弹”和“紧凑型动能导弹”。前者是提供给早期进入/强行进入部队使用的重型、专用反坦克武器系统;后者则是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而威力不减的多用途导弹。为适应美国陆军转型的需要,2004年在直瞄动能反坦克导弹完成了产品合格试验和有限用户试验后,美国国会在《2005财年国防拨款法案》中终止了较为“肥胖笨重”的直瞄动能反坦克导弹,重点研制将用于未来战斗系统的较为“苗条轻巧”的紧凑型动能导弹。  相似文献   

11.
红外图像人脸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外成像具有抗干扰性强、独立于可见光源、防伪装、防欺诈等优点,这使得红外图像人脸识别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可见光人脸识别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是今后人脸识别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深入分析红外人脸图像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红外图像人脸识别的特点,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红外图像统计人脸识别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识别方法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验上都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鱼雷主动超声引信抗干扰分析与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雷非触发引信抗干扰性能是全雷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指标,它与诸多因素有关.文中针对主动超声引信各种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应采取的抗干扰措施,最后对主动超声引信抗干扰电路进行了工程设计,阐述了其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特点,并给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平面近场声全息将全息面置于射流内部。为了降低窗效应和卷绕误差对重建精度的不利影响,一般要求全息面尺寸为声源的2倍以上,而较大尺寸的传声器阵列放在射流内部会干扰射流的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将整个全息面置于射流外部的方法。根据经典的剪切层修正理论,首先分析声波由声源传播至全息面过程中路径和幅值的改变,继而推导出修正后的声场传播公式,最终建立起马赫数小于0.3的运动流体介质和剪切层共同作用下的平面近场声全息理论模型。数值仿真表明,改进后的平面近场声全息技术能够得到高分辨率的重建声场,对气动噪声源的定位精度较高,并且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导航战条件下的全系统自主导航运行是卫星导航系统星间链路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星间链路在导航战情况下的工作性能进行准确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星间链路的整网抗干扰性能与单星抗干扰能力、星间信号体制、建链策略、网络体制等多种因素均有关系,比较复杂,从而为其准确评估带来很大困难。为准确评估导航战条件下星间链路的整网抗干扰性能,对影响星间链路整网抗干扰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整网抗干扰性能评估场景进行建模设计。提出了以干扰场景遍历条件下的平均可工作概率为指标的星间链路抗干扰性能评估方法,定义了可用率评估指标体系,从而使准确、定量评估星间链路整网抗干扰性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抗干扰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准确地分析P(Y)码与C/A码GPS接收机的压制干扰效果,在分析现有GPS接收机压制干扰效果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接收机跟踪性能的可用于同时分析P(Y)码与C/A码GPS接收机压制干扰效果的方法.与传统的压制干扰效果研究方法相比,该方法更接近于实际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常用的伪随机二相编码的缺点,利用Logistic混沌映射产生混沌序列并进行数字量化和截取,生成混沌二相编码信号,重点分析了混沌二相编码信号的相关性、混合信号隔离度、抗干扰性能和多普勒敏感性能。仿真分析表明,混沌二相编码信号不仅具有大的时宽带宽积和良好的自相关性,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和更宽的多普勒容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雷达脉冲压缩信号。  相似文献   

17.
依据超视距反舰导弹的特点和对捕捉概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捕捉概率的多因素协调设计的方法,用于提高导弹抗干扰能力.并运用均匀试验设计法统计计算捕捉概率,对仿真结果进行回归分析.最后通过非线性规划对导弹抗干扰能力进行优化计算,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舒楠  张厚  李圭源  徐海洋 《现代防御技术》2011,39(1):138-140,156
为了提高X波段雷达的带外抑制能力,在传统方形环孔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带通FSS单元。运用谱域法对这种新型单元的传输系数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新型频率选择表面(FSS)的工作带宽为8~12 GHz,该新型单元具有极好的角度稳定性。入射角度φ从0°到90°变化时,工作带宽漂移量不超过100 MHz;入射角度θ从0°到45°变化时,工作带宽漂移量不超过400 MHz。应用于X波段(8~12 GHz)雷达天线上,可提高其带外抗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选出合适的辅助离子源进行沉积制备c-BN薄膜,通过对高能和低能辅助镀膜离子源的重要性能进行比较研究之后,在单晶Si基体进行应用制备立方氮化硼薄膜,用红外光谱(FTIR)及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技术,对不同辅助离子源制备沉积的薄膜,进行比较表征,得出结论:低能辅助镀膜离子源,比高能辅助镀膜离子源更适用于制备立方氮化硼薄膜。  相似文献   

20.
随着防空反导作战环境的日益复杂,快速准确地进行真假目标识别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多源目标决策级识别中冲突证据融合问题,在综合分析现有改进证据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冲突度量系数,提出了一种通过在融合流程中增加智能判断环节,以冲突系数为判断依据,对具有不同冲突系数证据选择不同组合规则进行证据组合的融合方法,并给出了策略的流程图。最后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新策略能对不同未知信度和不同识别框架冲突证据进行快速有效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