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50年来,台湾海军舰艇部队经历了从“美援”到“自力”的不断发展过程。目前已基本建成一支具有防空、反舰和攻潜能力,自动化程度较高,能独立遂行近海作战任务的海上防御力量。平时担负侦巡、护航、护渔、及外岛运补和救难等勤务活动;战时作为制海作战的主要力量,主要任务是夺取制海权、保护海上交通线,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实施海上反封锁作战等。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台军抗登陆作战指导思想由原来的依托本岛抗击,转变为外岛作战;由以往的反制作战转变为先制作战;由本岛岸上作战,转变为海上拦截。尤其是强调反封锁作战,尽早实施三军联合火力打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美国海军陆战队面临着作战空间和所承担任务的调整。为了实现“由海向陆“(Forward…from the sea)的战略,海军陆战队加强从海上基地投送兵力,进行陆、海、空全区域混合作战的能力。其现代化目标以城市战和近海作战为重点,面向快速反应、对岸攻击、两栖作战、岸上作战、反恐怖行动、维和使命等多项任务。为此,美国  相似文献   

4.
侦察卫星是天基信息支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海上远程精确打击的主要信息来源。优化侦察卫星支援对海打击作战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体系作战能力。基于OODA环描述了侦察卫星支援对海打击作战过程,参考DoDAF进行了侦察卫星支援对海打击作战视图研究,并构建了作战体系结构模型,对于优化侦察卫星支援对海打击体系顶层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岸打击作战是指对敌方岸上各种战略、战役和战术目标实施由海向陆打击,并予以摧毁或压制的作战行动。它是美国海军的一种传统作战样式,“由海向陆”战略对海军对岸打击作战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海军认为,提高对岸打击作战能力,能够增强其处理沿海地区危机和影响陆上事态的能力。对岸打击作战不仅可以直接达成一定的战略或战役目的,还可以为在沿海地区作战的海军远征部队和联合特遣部队提供支援和保护。美国海军对岸打击作战行动呈现出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作战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兴华 《国防科技》2009,30(6):58-63
文章分析了美国海军单航母编队和多航母编队的制空作战能力、对海进攻作战能力、对岸打击作战能力和信息作战能力等各种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体系对抗特征突出,保卫己方作战体系重要节点安全稳定,是维护体系效能、有效实施联合作战的基础。在未来大规模作战中,敌主要作战样式是通过导弹攻击、空中突袭、地面特攻、外岛炮击和电磁攻击等手段,重点打击我重要军事、政治、经济、信息等目标,来实现其制压作战企图。  相似文献   

8.
美海、空军加强电子战能力的主要举措美军针对科索沃战争中暴露出的电子战能力不足的问题,海、空军正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电子作战能力,主要举措有:1.拟研制新一代电子战飞机美国防部于1999年就发展下一代电子战飞机进行了研究论证,认为在2015年 EA-6B 退役前,必须有一种全新的电子战机型投入使用。同时,一个由  相似文献   

9.
网电空间是继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维空间。随着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演化,网电空间战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海战场网电空间包括海战场上所使用的指挥控制网、战场通信网、预警探测网、卫星通信网、导航定位网和战术数据链,具有物理隔离、无线通信、高度加密、复杂异构、协议专用、强抗干扰等显著特点。加强海战场网电空间作战能力建设需要重点关注四个方向的问题:确定科学的作战指导思想,统筹建立作战指挥机构,深入作战理论技术研究,强化攻防作战训练。  相似文献   

10.
1 94 9年以来 ,台湾军事战略经历了“攻势作战”、“攻守一体”、“守势防卫”“有效吓阻、防卫固守”、“决战境外”几个阶段。陈水扁上台以来 ,大搞“渐进式台独” ,使其“四不一没有”的承诺逐步空洞化。军事战略也突出了“反制”、“先制”的色彩 ,“决战境外”成为战略主题。在这种新的战略指导下 ,台湾当局进一步加大了军事上的投入 ;军队建设强调提高侦察预警能力 ,增强海、空军的作战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 ;作战准备注重联合作战 ,强调空中反制 ,“制海为首要” ,加强前沿部署 ,把主战场前推至海峡 ,以有效地控制海峡形势 ;作战原则采取“拒敌于彼岸、击敌于半渡、毁敌于滩头、歼敌于阵内”的攻势防御原则 ,妄图达到“以武拒统”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电磁频谱作为一种横跨陆、海、空、天等多个作战域的战略资源,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日渐凸显,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都加强了电磁频谱领域作战能力的建设。近年来,美军在电磁频谱领域采取了多项措施,以构建更强大的电磁频谱作战能力,重塑其在大国竞争中的电磁频谱优势。梳理美军电磁频谱作战概念的发展演变,剖析美军电磁频谱作战的概念内涵,从政策法规、组织编制、指挥控制、装备技术、实战训练等方面分析美军电磁频谱作战建设发展举措。结合实际,从加强顶层设计、调整编制结构、优化指挥体系、研发新型装备、强化实战训练等方面得出电磁频谱作战建设发展相关启示,为电磁频谱作战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强 《国防科技》2002,(9):44-46
火力和机动是构成军队作战能力的两大要素。台军“精实案”后,为了增强其战略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以适应“制空、制海、反登陆”及“资讯电子战”等反制性作战要求,使出了浑身解数,到处求购急需的武器装备,试图提高其机动作战能力。那么,台军当前的战略机动能力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13.
海军航空兵是在海洋上空执行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具有远程作战、高速机动和猛烈突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栾玉佳  吕超  张媛 《军事文摘》2023,(11):50-54
<正>水下战场是海战场重要领域之一,为赢得未来战争制海权必须有效把控水下战场。研究作战对手水下作战概念、建设己方水下战场、研发新型水下作战武器装备,对提高我军非对称作战制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军水下作战相关概念美军在海洋战场态势感知、水下信息网络建设、武器装备平台、水中兵器技术等方面发展迅速,潜艇作战、反潜作战、水下特种作战等方面能力突出。近年来,美海军不断加强对重点海域水下综合资料的调查搜集,连续演练水下作战的新战法,  相似文献   

15.
渡海登陆作战是我军面临的一种特殊边境作战样式。由于受“两岸夹一海”地理环境的限制和高技术武器的应用,作战困难很大。本文认为:未来渡海登陆作战将是陆、海、空、二炮以及民用力量集体参加的立体战,因此必须成立诸军兵种联合军需保障机构,即战区联合军需部;为从根本上提高军需保障效率,必须完善军需装备,主要是提高军需装备的机动能力、防护能力以及完善装备系列;根据战场环境复杂,战场变化快,作战方式转换快的特点,采取多种保障方式,广泛实施伴随保障,灵活采取越级保障,适时采取垂直保障,及时保障作战部队的物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印度为了实现其称霸南亚、跻身世界军事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采用购买、改造和研制等方式,大力发展陆、海、空三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全面提升整体作战能力。一、陆军进一步更新武器装备,着力提高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印度把逐步更新武器装备作为发展陆军,提高作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引进国外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同时,加紧对一些技术性能更加先进、攻防能力更加强大、操作运  相似文献   

17.
舰载无人机是现代海军的重要装备,对舰载无人机作战效能的研究是近年来作战效能评估领域研究的热点。针对舰载无人机对海突击作战效能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法(FCE)和ADC法相结合的方法。基于舰载无人机对海突击作战使命任务,运用OODA环理论抽象出舰载无人机对海突击作战任务剖面,开展了关于舰载无人机对海突击作战能力的研究,引入对抗因子Z,通过建立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舰载无人机对海突击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同时引入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算例计算出舰载无人机作战效能为0.8602,并对其作战过程进行仿真推演,表明了模型的可行性,为舰载无人机的设计论证和作战运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马培蓓  纪军  单岳春 《国防科技》2017,38(4):117-121
转变思想观念、拓宽战略视野,积极探索实践,在"重建、严管、常用"的基础上,着力聚合体系作战力量,加快提高海军航空兵体系作战能力。首先从指挥信息体系融合程度、装备信息化含量、集成训练质量、综合保障能力、侦察预警能力及实战能力等六个方面阐述海军航空兵体系作战能力基本情况;提出加强信息系统下海军航空兵体系作战能力建设问题,即构建侦察预警体系、加快远海预警探测网建设、改善攻防力量结构以及加强电子对抗装备建设;最后,提出提高海军航空兵体系作战能力的有效举措,即完善作战体系、深化作战研究、加快转变步伐、提供能力支撑、推动能力聚合及持续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联合作战能力,从舰载火控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海战场为主要作战区域的联合火控系统的发展构想,对海战场联合火控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组成进行了探讨研究,分析了其主要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海战场联合火控系统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轻型护卫舰的排水量通常在500~2000吨之间。由于吨位较小,武器配置、续航力及持续作战能力等均有较大限制,因此主要用于近海、近岸作战,并承担海上专属经济区的巡逻、警戒、护渔、护航等作战强度较低而使用强度较大的任务,作战时可担负对海攻击、反潜等方面任务。按照这种吨位和承担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