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为提升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增强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国防科工局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意见》及实施方案,对构建协同高效的国防科研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的协同创新环境等进行全面部署。《意见》提出,将按照建立"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要求,构建完整高效、开放融合的国防科研体系,推动各类创  相似文献   

2.
<正>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是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防科技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通过对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内涵与特征的理解,认识到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国防科技协同创新路径。新形势下,我国更加注重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习  相似文献   

3.
体制环境不完善、动力机制不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不完善等体制性障碍影响了国防科技创新。必须建立军民结合型国防科技体制、激活国防科研运行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张远军 《国防科技》2018,39(2):019-025,046
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是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发展、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利益相容是开展军民协同创新的重要前提。文章基于利益相容原理,科学分析军民协同创新的概念、特征及其理论基础,深入论证军民协同创新对推动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认真剖析军民协同创新存在的诸如交易费用分摊、利益诉求多元、利益分配冲突和创新风险分摊等利益不相容问题,从文化环境塑造、利益分配、风险分摊和利益保障等方面构建军民协同创新的利益相容机制,使得军民两类科技创新主体利益相容、诉求一致,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国防科技创新与武器装备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一带一路"与国防科技能够产生双向互动,必将有效推进多边、双边和多种形式的国防科技合作,共同提升国防科技创新能力。"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国防科技"走出去"提供了新契机,为国防科技开展军民协同创新和中外协同创新提供了新平台,也为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推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意义基于"一带一路"开展国防科技协同创新,通过促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和国际融合协同创新,不仅有助于提高国防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是国防科技进步的有效手段.必须把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之中,以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促进科学技术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紧密结合为重点,积极探索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实践途径,努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今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模式已突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模式,呈现出非线性、网络化、开放性的特征,并逐步演变为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自力 《国防科技》2017,38(3):004-011
国防科技评价是国家科技评价的组成部分,是国防科技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内在要求。分析了国防科技评价的基本内涵,阐述了构建国防科技评价体系的总体设想,提出了改革国防科技评价制度的几点思考。研究认为,改革国防科技评价制度,完善国防科技评价体,要加强国防科技评价理论研究,重视国防科技评价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国防科技评价体系,完善国防科技专家选择机制,建立健全国防科技评价指标,加快国防科技评价人才培养,优化国防科技评价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军民融合是指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  相似文献   

10.
正"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总的思路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夯实科技发展基础,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优化协同创新环境,力争到2020年,在若干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国防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把国防科技工业打造成国家科技创新高地,支撑国防科技工业实现由大向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成立61年的历史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要实现事业发展,就离不开两大传家宝——学术民主和协同攻关。新时代,在国防科技新形势和科研发展的新环境下,真正将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学术民主作风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坚守初心,创造更为宽容自由创新的学术环境,就成为全体科研工作者的心之所向。  相似文献   

12.
冷妹  马惠军 《国防科技》2021,42(4):123-128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同动力研究旨在探寻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同的动力源泉。本文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同动力演化和演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原理入手,分析军民协同动力机制的生成机理,论证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同动力演化的理论根源,推断得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同动力生成具有"两条路径、三个层次、五种力量"的一般规律,认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同动力系统由形势环境、战略决策、技术、资源和政策五种力量构成,五种力量共同作用,综合影响着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同动力的产生。深入研究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同动力理论,有助于为加快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国家军民一体化战略体系和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主持召开的国防科技创新大会,全面总结了"十二五"国防科技创新的成就和经验,统筹部署了"十三五"国防科技创新工作,提出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夯实科技发展基础,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优化协同创新环境,力争到2020年把国防科技工业打造成国家科技创新高地。这对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激发全系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推进军工强国建设,必将发挥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军民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国防科技创新能力与武器装备研制能力的重要手段。开展军民协同创新,迫切需要构建军民协同创新的利益相容机制,以有效汇聚军民两类创新资源,充分释放军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提高国防科技创新效率和创新水平,为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支撑。开展军民协同创新势在必行军民协同创新是指围绕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将分布在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军民两类科技创  相似文献   

15.
关于国防科技工业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防科技工业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应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的能力建设根植于国家工业基础之中,推进军民技术的相互转移衣科技资源共享。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加强宏观管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紧制定军民结合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国际合作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防科技工业国际合作是世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文章从创新合作模式、开拓合作渠道、加快产业调整、利用矛盾竞争、强化宏观管理、完善法规政策等方面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国际合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既要充分依托国防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又要统筹国家民用科技领域的创新资源,实现两个体系的互动耦合,是传统合作创新内涵的升华和边界的拓展。但国防科技协同跨越军地,必须要处理好边界和国防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清晰认识协同创新平台和机制在融合创新中的作用,尊重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  相似文献   

18.
<正>7月31日,国防科工局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全面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推进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立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实施国防科技工业重大工程等的思路举  相似文献   

19.
<正>建立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是党中央在新时期着眼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由于存在主体功能错位、政策难以落地、运行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导致当前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活力尚未全面激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08年3月6日签署第521号国务院、中央军委令,公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公布施行这一条例是为了维护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秩序,加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安全保密管理,保证武器装备质量合格稳定,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条例规定,除专门的武器装备科学研究活动外,国家对列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实行许可管理。许可目录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会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和军工电子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并适时调整。根据条例,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对全国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监督管理。总装备部协同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对全国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