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为定量评估水面舰艇编队防空武器协同共用效能,依据舰艇编队对空防御的作战过程和信息流程,确立了防空武器协同共用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防空武器协同共用效能评估模型。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了综合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模型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各种主要因素对防空武器协同共用效能的影响,为评价舰艇编队防空武器协同共用效能提供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2.
舰艇编队武器协同使用效果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编队武器协同使用的内在机理,选取能够直观反映武器协同使用对编队作战效能影响的指标,建立编队作战效能评估模型,依据编队作战效能的变化对武器协同使用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针对协同条件下空空导弹武器没有有效评估体系的问题,建立了基于作用域的综合评估流程,并对现有空空导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在此基础上首次对协同条件下的空空导弹武器作战效能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逆向权重分析及基于模糊理论的灰色评估策略,并对双机协同条件下的空空导弹协同作战效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空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信息作战的特点,经典的效能分析方法仍然可行,但会发现似乎不足以完全体现出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背景下新型武器在作战中发挥出的效果。以多域(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的视角分析地空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提出了作战效能多域分析模式和效能指标,建立了评估模型框架,对研究信息对抗硬杀伤武器的作战效能问题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防暴发射武器作战效能是反映其作战性能的综合指标之一。为科学合理地评估防暴发射武器作战效能,在分析防暴发射武器的各项战术技术指标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防暴发射武器的作战效能指标体系。其次运用AHP和指数法分别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和建立了防暴发射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评估模型,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防暴发射武器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提高防暴发射器作战效能的主要措施。研究工作为防暴发射武器的作战运用及性能优化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基于任务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试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舰空导弹在作战任务和战斗中的使用特点,构建基于远洋任务的使用剖面,利用试验设计与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及分系统可靠性对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影响。建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和使用模型。设置不同的作战任务背景,提出了基于任务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对作战效能影响的指标,在设定的3种典型作战任务模式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对作战效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设计和仿真研究。通过仿真比较了任务条件下各可靠性指标和设定的可靠性增长对作战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地攻击的武器选择是对地攻击作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对地攻击中空地武器的选择问题,提出了基于影响图的空地武器决策模型。根据不同的战场环境与目标特性,设计了各种作战条件下的评估武器性能的指标,通过影响图理论计算效能,确定了使作战效能最大化的空地武器。仿真表明,影响图理论能应用于空地武器决策中,且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8.
网络中心战中舰艇编队的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网络中心战条件下,舰艇编队通过互通、互联和互操作,可在编队范围内共享资源,进行跨平台的通道组织和实现武器共用,这种跨平台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了作战资源的利用率,增强了编队作战系统的生命力。建立了在网络中心战条件下的舰艇编队作战效能计算数模,并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解释了在网络支持下编队作战效能提升的原理,分析和计算方法可用于网络兵力的兵力指数计算和作战效能评估。  相似文献   

9.
高效的武器协同能充分发挥各作战单元的整体作战效能。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体系结构松耦合性、平台独立性及可重用性等特点,为武器协同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文章针对现行集中式的武器协同系统体系结构,重点讨论了武器协同本体构建及战场服务语义描述的实现问题。首先介绍了武器协同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流程;然后依据系统的操作过程,构建了完整一致的武器协同本体,并用OWL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分析、比较了几种服务描述语言优缺点,选择了WSDL-S语言进行服务描述,并以火炮射击服务为例,给出了战场服务的封装和描述方法,主要包括基本服务信息描述和服务描述的语义扩展。最后,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使水面舰艇防空导弹与火炮武器有效协同使用,提高抗击空袭多目标的作战效能,在分析防空导弹和近防炮武器发射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防空导弹多个射击通道的射击次数、火炮武器的射击方式和射击次数等,建立了协同抗击多目标的效能评估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确定最优火力分配方案的使用方法进行了举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
空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根据空军“攻防兼备”的作战要求 ,将空军的武器装备分为作战力量装备和保障力量装备 ,并按进攻和防守两种主要的作战样式对空军的武器装备体系进行了作战效能分析 ,探讨了分析空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效能的方法和思路 ,为建立空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仿真系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ADC模型的某雷达干扰系统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雷达干扰系统在执行任务中存在两种工作模式.针对不同的工作模式,在ADC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贴近实战的效能分析模型.在主要工作模式中,考虑了战场环境中电子干扰因素对效能的影响,引入了系统抗干扰系数;在辅助工作模式中,还考虑了系统协同好坏对效能的影响,引入了系统协同系数.最后通过实例及相应的仿真,分析了两种系数对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兵力部署优化问题是防空指控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针对多型防空武器多层多区段混合部署问题,对异型空袭武器和防空武器基于作战效能标准化处理,基于排队论给出空袭武器的突防概率计算模型,将防空武器系统综合防御效能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多型防空武器扇形部署优化模型。仿真实验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可为科学制定兵力部署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鉴于坦克作战效能评估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提出了基于改进模糊物元分析方法的坦克作战效能评估模型。该模型在构建坦克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出的权重有机组合实现综合赋权,并据此建立坦克作战效能的模糊物元分析评估模型。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模型便于理解,易于实现,兼顾了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评估结果总体反映了坦克作战效能的真实水平,也为其他装甲武器作战效能的科学评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复杂电磁环境中水面舰艇作战效能评估的指数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杂电磁环境中水面舰艇作战效能评估对于信息化海战场中水面舰艇兵力的战术运用极为重要,目前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分析了复杂电磁环境对舰艇装备的作用机理和对舰艇作战活动的影响,建立了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复杂电磁环境对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影响难以定量描述的问题,提出了复杂电磁环境作战效能影响因子这一概念,研究了其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指数法构造了复杂电磁环境中水面舰艇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可用性.  相似文献   

16.
攻防对抗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是反空袭作战和国土防空的重要装备,综述了评定武器系统效能的WSEIAC模型,分析了WSEIAC模型的特点,结合攻防对抗下防空导弹武器作战体系作战的过程和对抗的特点,构建了攻防对抗下的防空导弹武器作战体系效能分析指标体系,建立了一种改进的ADC模型,并对模型中每个因素的确定进行了介绍,可为决策部门提供一定的决策预报.  相似文献   

17.
目标威胁评估是空战决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指标是进行威胁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现代空战的特点,借鉴网络中心战思想,从空间态势、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4个角度,构建了信息化条件下空战目标威胁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备性、合理性、有效性检验。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威胁评估指标能较好地反映信息化条件下空中目标的实际威胁,为空战决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潜艇是一个技术密集、功能设备较多,操作战位分散、相互协同要求高的作战整体,其作战仿真训练系统对各仿真部位和控制部位的可重用性和互操作性要求很高,潜艇作为潜艇作战仿真训练系统的核心,其仿真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训练效能.为了提高潜艇作战仿真训练系统联邦的可重用性,增强各仿真部位和控制部位的互操作性,构造更为合理的体系结构,结合潜艇部队装备发展和作战训练实际,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LA)机制,重点研究基于HLA的潜艇作战仿真训练系统联邦中潜艇联邦成员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网络中心战中的战场感知能力量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定量评价和探索提高网络中心战中的战场感知能力的途径,针对网络中心战的特点,运用集合论、信息论、图论等理论研究了战场感知能力的量化问题.首先分析了影响战场感知能力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然后对主要因素进行了量化建模,提出了传感器对指控节点的信息量贡献模型以及指控节点之间的信息量贡献模型,建立了指控网战场感知能力量化计算模型,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说明了提高指控网战场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America’s alliances in Europe and East Asia all involve some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on U.S. nuclear weapons policy, planning or employment—from consultative fora in Asia to joint policy and sharing of nuclear warheads in NATO. Such cooperation is often analyzed through the prism of “extended nuclear deterrence,” which focuses on the extension of U.S. security guarantees and their effect on potential adversarie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is underplays the importance of institutional factors: Allies have historically addressed a range of objectives through such cooperation, which has helped to catalyze agreements about broader alliance strategy. The varied form such cooperation takes in different alliances also flows from the respective bargaining power of allies an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consensus, rather than perceived threat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nuclear weapons cooperation will remain crucial in successful U.S. alliance management, as allies negotiate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in the face of geostrategic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