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信工程学院定于十月上旬举行“学院重建十周年”庆祝活动。届时将安排“学院重建十周年”庆祝大会、阅兵式;祝贺毕德显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大会;第四届科学报告会;学院重建十周年教学、科研主要成就展览等主要活动。学院将邀请总参首长和通信部首长;通信系统有关单位领导;驻地党政领导和驻宁军事院校代表;长期战斗在边防、海岛为我军通信现代化作出卓越贡献的校友以及英雄模范人物代表等参加校庆活动。  相似文献   

2.
1984年10月6日,我院隆重集会,祝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我院副院长华德显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总参通信部部长崔伦,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孙俊人,著名电子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孟昭英,西北电信工程学院院长保铮教授,副院长胡征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同我院领导、师生一千多人参加了大会。毕德显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的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他早年在燕京  相似文献   

3.
1984年10月1日,是通信工程学院重新组建十周年的日子。为了更好地总结办校经验,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院建设,学院已报经上级批准,决定在此期间举行校庆活动。通信工程学院于1952年在张家口初建。1958年迁至西安,改名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1962年又从西军电分出搬迁重庆,直到十年动乱被迫停办。1974年,在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学院重新组建,移址南京。十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当地政府和各兄弟院  相似文献   

4.
1684年10月6日,我院隆重集会,祝贺我院副院长毕德显教授执教五十周年。主席台前排右起:孙俊人,马克绍,江伟文,王昭铨(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毕德显,崔伦,黎东汉,郭坚化,温恩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电子学一级教授、通信工程学院原副院长、《通信工程学院学报》及《军事通信技术》编辑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毕德显同志因病于1992年1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院领导,尊敬的各位专家、来宾,工程学院学报的同志们:值此工程学院学报创刊2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武警部队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总部宣传部,表示热烈的祝贺!工程学院是武警部队工程技术类最高学府,工程学院学报是武警部队经国家批准创办最早的刊物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今年对所有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进行硕士学位授予质量检查。七月十日,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院长保铮教授为召集人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学位授予质量检查组一行六人来我院检查。检查组听取了学院培养研究生情况的汇报,检查了教学实验设备、图书馆和研究生学习场所,审查了16个科  相似文献   

8.
学院重建已经十周年了,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作为在学院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战士,心情万分激动,感到由衷的高兴。一、回顾学院的历史,它已经走过了三十二年的路程。它为我军在夺取全国胜利及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上做出了很好的贡献,培养了大批通信指挥及通信技术干部。通信工程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建国以前,最早是晋察冀电训队(一九四五年)、晋察冀电专(一  相似文献   

9.
《通信工程学院学报》总第一期(试刊)已在1987年年底出版,这是我院和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学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副院长毕德显教授为刊头题了字,院长吕海寰教授写了发刊辞。该期《学报》共收入19篇学术文章,计150页,22万5千字,以丰富的内容,在某些侧面反映了通信工程学院和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近年来的教学、科研  相似文献   

10.
正当全军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时机,装甲兵工程学院首届“科技周”活动即将拉开建院五十周年庆典的序幕。 首届“科技周”活动将以邓小平理论和江主席“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着眼“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创新观念、  相似文献   

11.
近日,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荣获国家"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建设突出贡献集体",李广侠教授荣获"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建设突出贡献个人"。北斗卫星导航工程是标志我国核心竞争力、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国家级工程,涉及军内外几百家单位、上万人参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工程建设高度重视,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多次做出重要批示。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作为军内最早从事卫星领域研究的单位之一,对卫星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通信工程学院卫星通信教研室瞄准国内外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展了20多项科研。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院科研处、器材处等部门的支持下,各项科研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去年12月,总参通信部在北京召开了我院四项科研项目:“EC-I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毕德显同志,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电子学家,他早年在燕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一九三四年夏毕业后就留校任教。一九三九年夏天,经孟昭英介绍,到昆明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工作。一九四○年夏,在任之恭所长推荐和帮助下,他与冯秉铨等一起去美国留学。先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电机系,一九四一年夏获硕士学位后,又转入著名的加省理工学院物理系继续深造。一九四四年获得博士学位,并留院在火箭理论研  相似文献   

14.
杨松龄教授,男,回族,1941年11月出生,河北唐山人。1965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即现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遥控遥测专业并留校任教。1985年调入武警工程学院。现任学院军事通信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相似文献   

15.
由通信工程学院和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合办的《军事通信技术》,从1982年创刊以来,已有五年。初创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由于积极贯彻了合刊时院党委为刊物规定的“反映教学、科研与生产成果,促进内外学术交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部队通信建设服务”的办刊方针;由于两个单位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得以克服种种困难,按时出满二十期,质量和发行数量逐年有所提高,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这是值得庆幸的。值此创刊五周年之际,我谨代表学院领导,向刊物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支持和爱护这个刊物的领导机关及军内、外广大作者和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办好这个刊物而辛勤耕耘的编委会和编辑部  相似文献   

16.
致读者     
《军事通信技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与总参谋部第六十三研究所合办的、以军事通信专业为主要内容的高、中级学术刊物。它不仅反映我院、我所的教学、科研与生产成果,促进院所内外的学术变流,而且要为部队通信服务,为配合部队培养和提高中级以上的在职通信技术干部作出一定的努力。编辑部根据批准的办刊方针及读者意见,在总结82年经验的基础上,将努力使刊物逐步形成自已的特色和风格。这个特色便是侧重通信技术的  相似文献   

17.
消息二则     
四月四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操纵性学组在我院组织召开了对第17届ITTO资料中有关资料学习讨论会,讨论的主题是船舶操纵性衡准问题.参加讨论会的成员单位有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华中工学院,长航科研所、海军工程学院等,海军工程学院范尚雍副教授主持了会议,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副院长吴秀恒教授出席了学习讨论会。  相似文献   

18.
5月12日,武警总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在西安组织召开了“武警部队武器装备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技术鉴定会。总部装备部王德成副部长、学院和科研部领导以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了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9名专家组成。他们分别来自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软件评测中心、军械工程学院、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武警指挥学院和武警部队装备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刘志镜教授担任鉴  相似文献   

19.
五月十日,我院举行八一、八二级研究生毕业典礼。会上,专程来学院参加研究生毕业典礼的总参通信部靳庆丰副部长和江伟文院长一起向毕业研究生颁发了毕业证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副院长毕德显教授向十七名研究生颁发了通信与电子系统、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计算机应用三个学科专业的工学硕士学位证书。这是学院自七九年招收、培养研究生以来,首次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研究生在学院期间,完成了培  相似文献   

20.
更上一层楼     
欣逢通信工程学院重建十周年纪念,我作为一个老兵,想再说几句,以表心情。衷心希望学院能继续改革,更上一层楼。学院各项工作都有一个不断前进的好势头。对这种势头,要保持、发扬,不断鼓劲。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院党委比较自觉地坚持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