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科技》2021,42(2)
正2021年3月2日上午,《国防科技》第十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顺利召开。编委会主任宋君强院士,副主任胡卫东教授、胡德文教授及编委王正明教授等14位委员,主编刘波院长,学院张运炬政委,学院办公室和教学科研处等业务领导及智库部分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国防科技》2020年的发展情况,重点讨论了期刊2021年的工作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刘凤波  秦勇 《国防》2001,(8):41-41
世纪之初,在我国惟一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国防重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笔者结识了对国防高科技情有独钟、始终视国防高科技建设为己任的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及冶金学家傅恒志教授.  相似文献   

3.
罗格 《军事史林》2008,(11):62-62
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周报2007年12月7日一期文章题:现代战争的特点(作者: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军事学博士、空军少将瓦连京·罗格教授)  相似文献   

4.
1991年12月是珍珠港事变50周年,日本国际文化会馆主办“太平洋战争再考察——开战50周年国际会议”,于11月14—17日在富士山麓山中湖村举行。应邀参加的学者共43人,来自9个国家,其中日本18人,中国、美国、英国、德国、苏联、新西兰、菲律宾和南朝鲜等国共25人,包括一些国际著名的历史学和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如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入江昭(Akira Iriye)、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原东亚研究所主任詹森(Marius B.Jansen)、伦敦大学教授、曾任英国日本研究会和欧洲日本研究会主席尼什(IanH Nish)和原苏联科学院院士、全苏历史学会会长齐赫文斯基(Sergei L.Tikhvinski)等,我国参加的有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汪熙、陈绛两人。另有日本早稻田大学、各古屋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等校教授16人作为观察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曾任日本国际关系学会会长、日本国际大学日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细谷干博教授主持。 22年前,即1969年,曾在富士山麓河中湖村举行一次同样以太平洋战争历史为主题的会  相似文献   

5.
2000年全国测试学术会议(CTC2000)于10月16日~18日在我院召开。全国人大常委陈俊亮院士和沈绪榜院士、魏道政研究员等我国测试领域著名学者出席了开幕式;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吕容聪博士等4位测试领域国际知名学者应邀为大会作了4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普遍欢迎。 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的正式代表有150多位,分别来自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上海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华为公司等单位。代表们分为测试理论及方法、IC及PCB测试、自动测试系统技术、软件测试等4个兴趣组,听取了70余…  相似文献   

6.
军事运筹学99年学术年会于1999年10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空军指挥学院举行,参加这次年会的有总参、总装、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及各军兵种有关机关、院校、科研单位的领导、学者,共110人。我国运筹学的老一代专家许国志院士,中国运筹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章祥荪研究员、国防大学原副校长、军事运筹学会顾问王厚卿中将,总装汪成为院士特邀参加了会议。 11月23日上午举行会议开幕式,开幕式由承办本届年会的空军指挥学院阮克庠副院长主持并致开幕词。学会理事长汪浩教授作了“迈向21世纪的军事运筹学”主题报告。总装汪成为院士、中国运筹学学会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军转民》2008,(5):F0004-F0004
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开放式全国重点大学,是较早设立研究生院、较早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高校。占地29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有4个一级重点学科。5个二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实验室、4个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各类在校生4万余人,教职13500余名,科学院院士5名.工程院院士10名(含双聘),教授、副教授(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300余名,  相似文献   

8.
5月31日,“第三届海特院士院长论坛”在哈工大(威海)隆重举行。哈工大校本部、深圳研究生院和威海校区的20多位院士、院长出席论坛。  相似文献   

9.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1,(4):1+81-F0002,F0003
2011年11月5日至6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军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空军预警学院(原空军雷达学院)召开,来自军兵种科研院所、训练基地和作战部队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戴汝为院士、军事科学院易本胜主任、国防大学司光亚教授、总装备部陶西平研究员和空军预警学院王永良教授等8名专家做了专题学术报告。本届年会由空军预警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10.
六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海军学位领导小组在我院召开了海军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会议。海军政治部江学彬副主任出席并主持会议,全军学位领导小组派人出席会议指导,湖北省教育局张局长出席了开幕式,会议聘请军内外十八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四十二位专家、教授,其中教授20人,付教授18人,高级工程师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程天柱、盛振邦教授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武鹏 《中国军转民》2006,(11):12-12
2006年11月9日,全国信息技术“民技军用”高科技型企业论坛在北京召开。这是信息产业部成立8年以来首次召开的关于信息技术“民技军用”的会议。这次大会是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加速信息产业“民技军用”的会议。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等领导为会议发来贺信。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发表了重要讲话。10位两院院士、20位将军、以及全国各地250家民营企业,40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我院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周海云教授于 2 0 0 2年 8月 2 0~ 2 8日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 2 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 ,并做了 15分钟的大会发言 ,在此之前 ,周海云教授参加了在太原召开的第 2 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卫星会议 ,在这两个会议上 ,周海云教授分别做了题为《非扩展映象与迭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皇冠上的明珠,奖励的是科学家,背后是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拓创新。国际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的郑哲敏院士,以及中国著名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小谟院士在本年度获此殊荣。本次最高奖与以往不同的是,两位院士的研究领域都与国防军工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军工科技多年来自主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标志着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事件     
《环球军事》2013,(3):6-6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军工装备专家1月18日,雷达专家王小谟院士和爆炸力学专家郑哲敏院士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13g以来,第一次授予军工装备专家。长期藏身于中国军工后台的科学家,首次公开站在了国家最高领奖台上。王小谟是中国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郑哲敏是国际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记者武鹏)2006年11月9日,全国信息技术“军技民用”高科技型企业论坛在北京召开。这是信息产业部成立8年以来首次召开的关于信息技术“军技民用”的会议。这次大会是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加速信息产业“军技民用”的会议。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等领导为会议发来贺信。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发表了重要讲话。10位两院院士、20位将军、以及全国各地250家民营企业,400多人出席了会议。李铁映的贺信说: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不断提高《后勤工程学院学报》的学术水平和质量,扩大对外交流和影响,学院聘请了我院兼职教授杨秀敏等八位院士担任《后勤工程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特约院士编委。他们是(以姓氏笔画为序):  相似文献   

17.
院士入伍     
李崇银,著名气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生于四川达县,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系,其后一直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2月宣誓入伍成为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教授,是近年来国内第一位特招入伍的中科院院士。  相似文献   

18.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经到了10月。"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本期"特稿"是一组重要文章,我们用了20多个页面。2010年7月24日,在胡锦涛总书记发表军民融合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由防务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北京工业大学中国防务产业研究中心举行的军民融合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与会的共有30多位专家、领导。会议由李京文院士主持,  相似文献   

19.
3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教授(武警学院兼职教授)来院讲学。学院院长杨隽、副院长张佩芳会见范院士。科研部副部长谢德兴等参加会见。会见结束后,范院士为消防两系师生作了题为《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与应急平台》的学术报告,受到热烈欢迎。报告会由张副院长主持。  相似文献   

20.
两位著名旅美生物学家日前在全球华人科学家大会上向记者表示 ,国内的许多科学家把过多的时间花在了申请经费等人际关系上。他们呼吁 :科学家应该把 10 0 %的时间用在科研上。旅美华人科学家、耶鲁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助理教授许田已回国一年多 ,现在在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做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