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一种基于AMBE-1000声码器和8051F020单片机构成的数话同传模块的实现方案。该终端模块具有设计简便、语音编码速率可变、音质优、功耗小等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语音保密通信等场合。  相似文献   

2.
通信系统所追求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是它的保密性,话音信号和数字信号一样,不同密级的通信,其保密等级不同.高等级的保密通信,有必要也应该重投资金,而对其复杂性、灵活性和体积重量等方面应放宽条件,以便对付具有一定破译手段和设备的对手.而战术级的围歼、追捕战斗,对手一般是不具备破译手段的罪犯,即使具有某些破译条件,只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保密通信未被攻破,则已达到保密目的.因为耗时过限的破译没有价值.本文从保密学角度说明话音保密通信的组成,给出实际的话路加密系统原理,阐述其硬件、软件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
在军事通信中,作战双方对军事通信进行保密和截收破译,已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奠定了密码学与密码分析的理论基础。电子学的发展,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的发展,为通信保密和破译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早期的通信保密,主要局限于电报业务,现在则无论是电报、电话、传真、图象、数据等的传输均视需要而采取保密措施。除了传输过程需加强保密外,用作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的  相似文献   

4.
量子保密通信是利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来实现信息无条件安全传递的一种全新密码方法,其核心是量子密钥分发。2014年正好是量子保密通信的第一个协议—BB84协议提出30周年。经过30年的发展,量子保密通信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实际工程应用也初具规模。文章对量子保密通信的历史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特别介绍了基于实际量子保密通信系统的量子黑客和防御。最后,对未来的几个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5.
通信是利用任意方式进行信息传递达到相互联系目的的过程。人们利用各种方式(或手段)保护秘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被非法载获或窃取的通信叫保密通信。据历史记载,我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保密通信的,公元前八世纪的西周时期就采取“阴符”和“阴书”进行秘密信息的传递。到了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波斯帝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叫做“天书”的保密通信。公元前约50年,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和作家悄撒发明了“恺撒密码”,使保密通信发生了重大变革。由于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窃密与反窃密斗争的尖锐化,各国普遍加强了对编码和破译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五十年代中期,国外进行了第一批军用固定台站式对流层散射通信线路的全面试验,而到七十年代末期就已建立了140个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线路全长约15万公里。其中100个系统是军用的,40个系统是商用的,但后者在必要时也可转为军用。目前,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流层散射通信已用于各级部队指挥军队和控制兵器。国外专家认为,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由于对流层散射通信终端站和中间站的配置极为分散,且受核爆炸的影响很小,因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它可提供优质多路的长途保密通信,而且  相似文献   

7.
16号数据链(Link-16)是美国各军兵种共同使用的一种战术数据信息传输系统,是美军实施联合作战的重要物质基础,主要由“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终端、指挥控制处理器以及战术数据管理系统组成。其中,JTIDS 为第一代16号数据链终端,能在作战环境下提供导航、相对定位、作战识别和指挥控制功能。MIDS 为第二代16号数据链终端,能提供抗干扰的数字化语音与数据保密通信。在不久的将来,MIDS 将逐步取代 JTIDS,成为美军战场信息传输的新纽带。  相似文献   

8.
采用时域以及时、频二维置乱体制,使二线全双工成为有线模拟保密通信的一大技术难题。本文第一部份扼要介绍了国外解决此问题的四种方法。开发微处理器以及单片微机在模拟保密技术中的应用,必能提高模拟保密机的性能,降低成本,缩小体积,增强功能。因此,开展此项工作成为引人注目的课题。本文第二部份简要说明了微处理器以及单片微机在国外模拟技术中的主要应用,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时域置乱的单片机实现。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高保密性的口令验证方案,它把基于孙子定理的口令验证方法运用于基于混沌遮掩法的保密通信系统中,使保密通信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正>康凯杰(康清军),一个在保密领域涉险滩、打头阵的职业领航者,在15年坚韧不拔的砥砺前行中,拓耕出了一片硕果累累的保密天地,取得了保密行业令人瞩目的不俗业绩。作为高级保密师,2004年他创建了北京天正合商业秘密保护咨询服务中心运营至今。该中心专注于商业秘密保护研究,保密文化教育培训、保密咨询与技术服务,是国内专业从事商业秘密保护咨询服务的机构。  相似文献   

11.
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给科学研究和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提供了许多方便,但也为敌对分子提供了破坏和利用的新机会。在现代社会中,即使是民用通信,在某些场合如没有保密措施也已不能应用,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通信保密其重要性更不言而喻了。保密措施的强弱取决于环境的要求和密码体制的选择。本文拟对基本的信道加密体制作一述评,使设计和使用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同志能对密码体制有最基本的了解,以便与密码工作者合作,正确选用和设计加密体制,做到既减少费用,方便管理,又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通信信道上传输的既有数字信号(大多经过计算机处理),又有模拟信号。本文先介绍用于数字信号的加密体制类型,然后介绍用于模拟(语言)信号的加密体制类型。  相似文献   

12.
资讯     
《国防科技工业》2007,(6):75-75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中心系统测评(国防科工委)分中心成立5月14日,国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中心系统测评(国防科工委)分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中心检查评审,并于5月23日在北京举行了授牌仪  相似文献   

13.
1 引言军事通信要数字化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军事通信的保密要求很高,民用通信已经很快数字化了,军事通信理应走在前头。可是,移动通信的数字化为什么要晚一些呢?这是因为移动通信的环境远较固定通信恶劣,它必须克服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各种障碍,才能完成数字化的任务。本文就移动通信数字化的关键技术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设计信息系统时必须解决远程终端与主机之间的通信问题,本文具体讨论以Z80微型机系统为终端与主机FACOM-230/38之间的通信接口设计问题,采用的通信规程是富士通公司的BSC规程。文中主要讨论了接口设计应考虑的问题,规程功能分析,论证电文块长度的选择,最后分析BSC规程特点,并以软件实现了该规程,给出部分通信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15.
周军 《军事历史研究》2009,(Z1):184-188
外国古代就认识了军事情报保密的重要性,发明和改进了军事情报的密码传递技术,部分国家着手建立了专职情报机构;近代,精心设计军事情报保密方案,发明和使用军事情报的密码电讯通信传递技术,建立专职情报机构成为国家制度;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普及了无线电密码通信,严控核心机密知悉范围,多法并举以掩盖重要情报;冷战时期,设置相关的情报保密专门机构和职位,订立专门条文,充分利用各种情报保密技术手段;冷战后,美俄等军事强国不断强化情报保密工作,反思保守机密与保证情报合理使用的关系,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己方军事情报安全。  相似文献   

16.
通信系统的保密性在信息化作战体系中尤为重要.在存在窃听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干扰对齐(Interference Alignment,IA)网络中,传统利用接收或发送端发送人工噪声(Artificial Noise,AN)实现物理层保密通信的方法,会增加收发端的能耗与实施复杂度.为此,提出一种基于MIMO协作IA网络的保密通信算法,推导出了算法可行性条件、合法用户传输速率和保密速率、窃听端窃听速率,并给出了相应的基于最小干扰泄露准则的分布式迭代IA实施方法,有效降低系统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保证合法用户传输速率的同时抑制窃听速率,有效提高系统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软件通信体系结构,对数据链通信终端模块化设计与实现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组成框架,并用接口定义语言(IDL)对软件模块接口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海军信号通信是视觉和音响通信的总称,它主要是使用信号灯、通信旗、手旗、信号弹、汽笛、口哨等器材实施的通信,具有器材简单、使用方便、容易掌握、比较保密、生命力强的特点,是海军传统的通信手段。随着现代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  相似文献   

19.
2月26日,国防科工局在京召开的2013年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防范管理.建立安全保密长效管理机制。中央保密办副主任、国家保密局副局长梁建生.国防科工局副局长黄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国防科工局安全生产与保密司司长朱名有作了题为《严格管理.严密防范,加快推进安全保密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使通信工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产生了以密码技术为核心的包括侦收、测向、信号分析、通信分析等一整套无线电信号侦察以及对抗这种侦察的信号保密技术,构成了一条特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