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专程再访二月河,是受《中国民兵》杂志编辑之托。轻轻叩开两扇雨迹斑驳的木板门,笔者见到了家住河南省南阳市白河岸边的二月河。他高兴地接过新出版的《中国民兵》杂志,边看边说:“三年前《中国民兵》曾报道过我,我是‘老转’,凡与‘兵’有关的报刊来采访,我都欢迎,还都有一种亲切感。”当他浏览到这期杂志最后一页时,欣然拿出纸和笔题写了“祝《中国民兵》文采风华,明艳照人”的祝愿话,对杂志社派人来再次访问他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2.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今年27岁的我,与《中国民兵》已有了13年的不解之缘。 1986年,父亲由部队转业到县人武部工作,我便有机会接触上了《中国民兵》。当时,校园里流行的是武打和言情小说,我也一度沉湎于此。但自从在爸爸的案头见到《中国民兵》之后,我便对她如醉如痴,爱不释手。渐渐地,我对国防愈加关心起来,国防知识也日渐丰富,成为全校有名的“国防迷”,在班级和学校的黑板报上,经常刊登着我从《中国民兵》上摘抄的军事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兵》教我以武为本邓州市人武部张继伟我很想对《中国民兵》杂志说说我的心里话。我1985年从野战部队补充到人武部搞民兵训练工作之初,感到不知从何处下手。一次,我在《中国民兵》杂志上看到了“训练参谋”专栏内刊登的指导文章,边看边琢磨起来,发现民兵训练与野战部队的训练有相同之处外,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我就梦想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军人。长大后虽然没有实现我的“从军梦”,但在我大学毕业后,却有幸成为一名军人的妻子。几年前,我的丈夫从作战部队交流到人武部,可能是爱屋及乌、耳濡目染的缘故吧,我也喜爱上了《中国民兵》。现在,读看《中国民兵》已成为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民兵》中的“外国战争动员知识讲座”、“人武  相似文献   

5.
我从事人武工作10年了,与《中国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民兵》创刊以来,坚持每期必读,并一期不漏地装订成册,珍藏起来。在实际工作中,《中国民兵》给我的帮助很大。每年制定民兵、预备役政治教育计划时,我都参照《中国民兵》中提出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提出实施意见。为办好青年民兵之家,我按《中国民兵》介绍的“宜城县人武部10年以如一日:办  相似文献   

6.
我爱人武工作,是从1984年开始的,那时我正上高中,空闲时常去村“民兵之家”。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读《中国民兵》创刊号被她吸引住的情形。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杂志。从此以后,我总是想方设法借阅《中国民兵》,这时,我已爱上了人武工作.1986年,我考上大学,虽然在学校见不到《中国民兵》,但放寒暑假,回到村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兵》使我种的半亩‘鸡叨地’年收入5000元。”河南驻马店市橡林乡周庄女民兵王梅英逢人就说。去年,她从《中国民兵》杂志上得知塑料大棚里种菜收入可观,便照着在自家承包的半亩“鸡叨地”上建起塑料大棚。她精心选种,适时育苗,合理喷洒植物生长剂,使蔬菜上市时间大大提前。为充分利用塑料大棚内有限的土地,她注意从《中国民兵》致富山海经专栏吸取新经验。她摘了蕃茄种黄瓜,收罢芹菜种花菜……一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我从事武装工作五年间,订了《中国民兵》、《西南民兵》、《两用人才报》、《国防时报》。在日常工作中,离不开“两报、两刊”。 自今年九月考入人民武装学校以来,我更仔细地阅读《西南民兵》,从而更深地认识到她的价值,内容上、结构上、排版上都很有  相似文献   

9.
1985年5月的一天,我带着可以闻到油墨清香的《中国民兵》去采访张坳民兵连养猪能手张晖。好学的张晖介绍情况时发现我手中的《中国民兵》,便借了去,而且一借不还,我也没在乎。  相似文献   

10.
张军 《中国民兵》2008,(9):11-11
我的父亲是一名“老武装”,曾任人武部政工科长。在人武部大院里长大的我,白幼就喜欢阅读父亲带回的每一期《中国民兵》杂志。在《中国民兵》杂志的熏陶下,我走上武装工作岗位。如今,这位“无言老师”陪伴了我整整20年。  相似文献   

11.
1990年底我退伍回家乡,在乡武装部,一本本封面庄重、文图并茂的《中国民兵》吸引了我,以至于天快要黑了我还没有察觉。从此,我每隔上一段时间就到乡武装部去“会餐”一次。1991年初,我从《中国民兵》上看到山东省成立人民武装学校资料的消息。在县人武部报上名后,我在县一中高中毕业班进行了艰苦的学习,但无论学习时间多么紧,《中国民兵》一直陪伴着我,激励着我。在同学们称之为“黑色的七月”里,我参加了人武学校资料的招生考试,并以较高的分数  相似文献   

12.
1996年,地道农村姑娘的我被选聘到人武部政工科。此前,我没当过一天兵,也不知“五个W”为何。听老政工讲,到人武部就要写稿,写稿就要看《中国民兵》。从此,我老老实实捧读《中国民兵》,国防知识逐渐充实大脑,“门外汉”对“兵”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我是个喜好“爬格子”的人,1998年结识《西南民兵》至今,4年多时间与《西南民兵》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我不抽烟,不喝酒,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看报了。在认真阅读《西南民兵》的同时,尝试着向杂志投稿,不久稿件在编辑的精心润色下上了杂志,这对我是个鞭策、促进。从此,我便有了写作的动力,写稿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在《西南民兵》发表作品10余篇。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政工科的资料柜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从创刊至今的《中国民兵》杂志,每当有人借阅时,我必用本子记下,催他们按时归还。 是什么原因使我成了《中国民兵》的“收藏迷”?为什么我收藏的《中国民兵》一期不少?这其中还有一段佳话。 1996年2月,在天门市人武部任政委已满10年的李世龙就要离任之际,将自己任期内精心收集装订的11本《中国民兵》杂志合订本以及结合工作写下的近百万字的工作笔记留给了人武部。此举反响强烈,1996年4月6日的《解放军报》以《政委李世龙离任留下珍贵纪念》为题作  相似文献   

15.
18年前我当民兵连长时,一个偶然机会,从没写过新闻报道的我拿起了笔。 一开始。《中国民兵》就是我学习模仿的报刊之一。我开始向包括《中国民兵》在内的各媒体投稿。开局良好,媒体上很快出现了我的名字。可是,写呀,投呀,就是上不了《中国民兵》。后来,等盼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有人告诉我,我的名字上了《中国民兵》,一看是我的名字,却不是我的稿子,大约是有个作者与我同名同姓。我暗暗地想,什么时候我的稿子能登上《中国民兵》呀!以后的岁月,我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年初,县里组织通讯员培训班,特邀我这个“优秀报道员”介绍体会,使我想起因《中国民兵》而走上新闻写作之路并助我当上专武干部这段缘分。 2000年我从师专毕业后分到小学任教。2002年的一天,我到乡里参加教师会,在武装部长办公室发现一沓刚到的《中国民兵》杂志,漂亮的封面, 浓重的兵味,一下吸引了从小就有军营梦的我。在顺手“牵”刊回去细细翻  相似文献   

17.
永城县广播站增设“《中国民兵》摘编”专题河南省永城县广播站从今年5月起,在每月5日、15日、25日的《民兵节目》里,专门开设了“《中国民兵》摘编”专题,介绍新出版的《中国民兵》主要内容。县人民武装部,将每期《中国民兵》杂志及时送到广播站,并协助广播站做好《中国民兵》的摘编工作。目前已播出《中国民兵》的主要稿件有:第三期刊登的《赵紫阳同志说:就是不能干巴  相似文献   

18.
我与《中国民兵》结缘,要从10年前在南疆边陲的一次脱险说起。 1994年我在云南边防部队服役。一次,我部巡逻至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寨“歇脚”。村民兵排长热情地款待了我们。晚间轮到我站岗时,民兵排长拿着一本《中国民兵》来“陪”我,让我读几篇文章给他听。他说这是人武部给他的奖品。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之夜,我与这位纯朴好学的民兵排长围着篝火边读边讲,一直聊到天明。第二天我意外带走了这本《中国民兵》,想不到这书还帮助巡逻队化险  相似文献   

19.
10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合肥城东乡武装部采访,跨进“青年民兵之家”大门,就被摆放在资料柜内的一本本装订整齐的《中国国防报》及《中国民兵》所吸引,记者随手一翻,从1997年初至今年的《中国国防报》一张不缺,《中国民兵》杂志一期不少。武装部长葛宗莹告诉记者,类似的情况不仅在全乡8个村的“青年民兵之家”能见到,就是在民兵营长、排长家里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满载着丰收的喜悦,我们迎来了《中国民兵》杂志创刊20岁生日。 1984年10月,在中央军委和总部的亲切关怀下,《中国民兵》杂志在普天同庆国庆35周年的日子里正式创刊了。邓小平同志亲自为《中国民兵》杂志题写了刊名。从此,我国亿万民兵、预备役人员有了“自己的刊物”。 20年来,《中国民兵》杂志,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不辱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