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揭开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序幕。在这历史画卷的第一页,伟大的爱国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以厉行禁烟,坚决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而扬名于世,他在组织、领导反侵略战争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军事经济主张,是其反侵略斗争实践的结晶,闪耀着爱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应是一门专门史,属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支,是介于中国近代军事史和中国近代经济史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学科。在研究中,我们既要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近代史的一般性质,又要能体现这一专门史的特点。笔者认为,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是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的,为此,首先要说明它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问题。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既然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  相似文献   

3.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就如翻开一页页不平等的条约,几乎所有的西方列强都曾侵略过中国。其中,英国是西方列强侵华的急先锋。邓小平曾说:"从鸦片战争起,中国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受列强侵略奴役,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欺负中国的列强,总共大概是十几个,第一名是英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英国不但凭借坚船利  相似文献   

4.
“国防”这一概念,是近代才开始有的。中华民族古代历史上虽然战乱频仍,但大抵只是诸侯混战和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以及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近代和现代意义上的外敌入侵很少。历史发展到1840年到1919年的近代阶段,中华民族屡遭外敌的侵略。所谓国防,其实是有国无防。中国的近代国防史,是一部挨打的历史。堂堂中华帝国,其实只是泥足巨人。城不坚,池不固,虽然国门禁闭,列强的洋枪洋炮打来,便一朝瓦解,完全抵挡不住。这一段历史教训,无论今人后人都不要忘记。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影响一国的安全环境。中国背靠欧亚大陆腹地、东临太平洋,这样重要而特殊的一种陆海兼备的地理位置很容易成为矛盾交织和各国关注的焦点,陆、海两个方面的战略关系影响着国防全局。自晚清时期中国的国门在海上被打开.海防的威胁始终没有彻底消除。据不完全统计,1840年至1940年.中国曾遭受西方列强海上入侵这470多次.较大规模入侵达84次。  相似文献   

6.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八十年间的中国近代史,在我国从古代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占有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封建的旧式军队向现代化的新式军队转变这一重大历史事实,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方面,而且也有其独特之处。研究近代军事或战争,总是要和某些军事思想、军事人物联系起来。在此,袁世凯则作为在近代军事改革中起过一定作用的人物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的80年,经历了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以及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内外战争。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军队建设、武器装备、军事人物及学术思想等,是军事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把中国历史粗略地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段,近代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近代军事不但是古代军事的延续,而且是现代军事的根基。近代中国既有丰富的军事历史素材,从军事学和历史学的结合上进行科学的综合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中国近  相似文献   

8.
中日甲午海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正义战争,有人民的支持和地理的优势为什么失败了呢?特别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其教训是什么?在纪念中日甲午海战100周年之际,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入研究总结这一历史战争的失败教训,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担负起祖国赋予的“维护海洋权益,捍卫领土主权”的神圣使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反侵略战争 ,中国军事思想发生了由中世纪向近代的嬗变。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出现近代军事思想雏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近代军事思想在器物技艺层面广泛发展。甲午战争以后至 2 0世纪 2 0年代 ,近代军事思想向军事制度、军事理论和军事学术深层面发展 ,形成相对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均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特殊社会形态中找到它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著名军事家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早年留日赴德学习军事,后又多次出国考察欧美军事。他一生以军事教育和国防建设为不贰职志,著有《军事常识》、《国防论》等力作,对近代中国的国防建设颇多贡献。本文专就蒋百里的御日国防思想作一初步考察。一、御日国防思想的产生清朝末年,政治黑暗,军队腐败,国防虚弱。自鸦片战争英人叩关,中国边衅大起,西方列强对丰饶而孱弱的中国,无不想吞而食之,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从地理上看,列强中侵略中国最方便的莫过于沙俄和  相似文献   

11.
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作为中国战争史和经济史上的一次突变,作为震惊中国传统思想界的一次警钟,在它发生后不几年,就引起国内外史学界的研究。本文拟从军事经济角度,考察和分析鸦片战争在军事经济方面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抵御侵略,加强海防,建立了北洋海军,并致力于海军基地建设,这是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重要内容.北洋海军基地建设开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先河,它不仅和北洋舰队一起,在沿海重要口岸形成了壁垒森严的防御体系,而且为后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后勤保障能力,也为后来的中国海军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其自身和时代的局限性,北洋海军基地建设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与北洋海军后来在甲午海战中惨遭失败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香港背靠大陆,毗连深圳,面临南海,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运要冲,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意义。它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1840年,西方列强侵华急先锋——英国,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正是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痛失香港,蒙受了深重的民族屈辱。 1757年英国开始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白银大量外流,造成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思想家对于海防海军建设和作战的理性认识。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军事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而且在很多方面记录了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军事近代化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深刻了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一 中国海防思想最早产生于明代抗倭战争中。明末至清中叶,由于倭患的平息和统治者实行禁海政策,中国海防逐渐废弛,海防思想也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频繁进行海上入侵,中国海防危机日益深重,传统的海防思想已不能适应海防斗争的新情况。在抗御西方国家海上入侵的斗争中,中国近代海防思想随之产生并逐步发展,从一开始,它就具有抗御外侮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逼下,中国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人民生活难以为继,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于挽救封建统治的根本目的,封建统冶者自上而下地进行了一场所谓“御侮强兵”的军事改革运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正是在这场改革中开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培养海军人才, 创办海军学堂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后,海防建设逐步成为中国国防建设的重点。清政府在进行海防建设过程中,对北洋海防实行优先发展的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着重加强北洋海防。北洋海防建设情况是清末海防建设的缩影。探析北洋海防建设的成败得失,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是近代中国军事历史研究中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尽管鸦片战争以后对军事改革作了一些尝试,但直到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惨败, 中国政府对彻底改革陆军未曾作过认真的努力。甲午战争以前所谓的自强运动,出于对西方列强入侵的觉醒,体现了早期建立中国海防力量半心半意的努力。自强运动的依据是中学为  相似文献   

18.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外来侵略战争的威胁,清朝统治者或盲目自大或无所作为。鸦片战争惨败的教训,清楚地昭示后人:身处风云变幻的世界,对国家安全和外在威胁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任何闭目塞听、盲目自大,或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的举动,都会遭致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以来,为了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抗击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逐步引进、进而自制近代武器装备.近代武器装备的运用导致近代后勤体制逐步建立专业的后勤机构出现,后勤人员与作战部队分离,军费筹措及消费途径改变.军事后勤体制逐步由古代转变到近代.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奴役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开展民主革命伟大斗争的发端。自此以后,中国人民一方面积极参加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战争,一方面开展以反抗和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为主要目标的民主革命战争,诸如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捻军起义战争、天地会起义战争、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战争、辛亥革命战争、白朗起义战争等等。这些连绵不断的起义战争,都沉重地打击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和外国侵略势力,在我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不朽的篇章。然而,和反侵略战争一样,这些起义战争留下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