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刑法为了保护国家秘密,在分则四章五个条文中规定了九个罪名。存在的问题是立法体例过于分散、刑法位阶较低,易于造成行为定性困难。不同罪名之间在犯罪对象设置上存在缝隙,个别的犯罪主体范围过于狭窄。因此,建议将所有涉密犯罪纳入危害国家安全罪章中,增设专节,统一规定,同时增设危险犯和罚金刑。 相似文献
2.
刑法具有第二规范、调整范围广、强制性严厉等特征。我国刑法在五个条文中规定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等九个不同的犯罪,分列于分则四章当中。文章重点介绍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物品、资料罪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相似文献
3.
军人违反职责罪中的泄露军事秘密包括军人违反国家和军队的保密规定,故意泄露军事秘密和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的犯罪。本文从保障部队日常管理和适应新时期军事任务的需要出发,参照刑法与军队保密制度的相关规定,明析泄露军事秘密的犯罪构成,以预防和减少相关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在综述消防责任事故罪中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拒绝执行"要件观点的基础上,对该要件的存在基础、对主体范围的限制、放纵犯罪以及刑法的预防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该要件的缺陷,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波阳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05,21(6):37-39
秘密监听对公民宪法所保障的权利和自由产生了威胁,但是对侦查日益智能化的犯罪又是不可或缺的证据收集方式。从适应刑事庭审方式对证据要求的角度对秘密监听加以规范,使其以最小化的侵犯公民权利、自由的方式,达到证据收集效率的最优化,使以秘密监听收集方式获得的证据不致因违法而被排除在法庭之外,就必须从理论上解决秘密监听的法理依据及其密切相关的强迫自证其罪与拒绝证言权等问题,并使其能够最终成为定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保密是指保守国家秘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保密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敌斗争的一条重要战线,是防止国家秘密泄露并使其有控制地在一定范围内发挥效益而依法进行的管理工作。国防科技工业是对国家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战略性产业,具有体现国家意志、关系国家安危、服务于国家间博弈的战略性特点。所以,加强国防科技工业的保密工作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当前,新形势、新任务对国防科技工业的保密工作提出了众多的课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8.
1954年5月,越南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法战争的胜利。然而,越南并未实现国家统一,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下,越南南部成立了以吴庭艳为“总统”的“越南共和国”,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抗。台湾当局为培植和加强反共力量,积极加入援助南越行列,派出“驻越军事顾问团”,开始了长达15年的援助南越行动。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维护国家安全实践的初始阶段,也是中国传统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奠基时期。本文回顾先秦时期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实践,梳理其思想认识,认为以下五个方面的思想观念和指导原则尤为突出:"居安思危",强调忧患意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彰显民本色彩;"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重视军事安全;"内事文而和,外事武而义",讲求多手段综合运用;"四海之内若一家",追求大一统理想。这些回顾和梳理,有助于把握中国传统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整体面貌,进而了解当今维护国家安全的斗争规律。 相似文献
10.
王岩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08,24(6):23-26
对容器设备泄漏源的模式进行了分类,分别从泄漏物物态、泄漏面积、小孔泄漏孔形、内部压力、液面高度、泄漏物密度六方面对容器设备破裂泄漏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避免破裂泄漏的防范措施,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液体储罐泄漏过程中,罐内压力是随泄漏时间变化的量,泄漏强度也随罐内压力而变化,但在已有对液体流泄漏数学模型的建构中,在后果计算时没有全面考虑罐内压力以及罐内液体闪蒸导致空间的物质量,获得的结果用于后果评价,就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应用数学方法,对液体泄漏模型进行改进,改进后模型把罐内压力以及罐内空间的物质量作为变量,可较真实模拟出泄漏时泄漏强度、储罐内气体压力及泄漏量随时间变化的大小情况,并模拟了孔洞液体泄漏,得出不太可能发生灾难性事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工业生产中液氨一旦发生泄漏,不仅会造成人员中毒,还可能触发爆炸燃烧,从而导致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年来,因液氨泄漏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通过分析氨的特性和泄漏火灾事故特点,结合参与处置此类事故的经验,总结处置液氨泄漏事故的战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李向欣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10,26(8):5-8
在流动危险源泄漏事故中,如何根据流动危险源的危险特性,快速制定最优疏散决策,使应急疏散的成本最低是现场指挥人员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分析讨论疏散范围、疏散人员、疏散方式、疏散路径、避难场所等影响应急疏散决策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应急疏散的优化模型。以运输液氯槽车泄漏事故为例,研究危险区域的人员疏散,并利用Lingo软件对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应急疏散的最佳方案。研究结果对消防部队有效地指导疏散救人行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油罐是油品储运的重要设备,罐底最易出现穿孔渗漏油现象,致使罐基内部油气质量分数高于正常值。以油库中柴油覆土罐群为例,研究并试验了根据罐基油气质量分数识别罐底渗漏的方法:分析罐基探漏孔位置分布并钻孔;多次探测罐基油气质量分数,根据探测数据识别各罐有无底部渗漏;为了便于以后检测油库时识别各罐有无渗漏,为各罐建立状态监测表,并将无渗漏的罐基油气质量分数最高值暂定为该类罐的安全值,低于该安全值的油罐可直接判定为无渗漏。实践结果证明,这种不开罐检测罐底渗漏油的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措施,对储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大易燃易爆物质泄漏的危害及应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艳丽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07,23(8):29-33
针对重大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后所表现出来的易燃易爆性、对周围的人员和空气、水土等环境资源的严重破坏性,分析了易燃易爆物质泄漏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从划定警戒区、查找泄漏点、堵漏、泄漏物质的浓度监测、排除火险因素、安全疏散、个人防护等方面提出了应急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志明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08,24(12):28-31
通过对重庆天源化工总厂“4·16”氯气泄漏爆炸事故的处置过程的分析,认为建立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协调的、高效的指挥体系是事故处置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且应妥善、科学的做好应急人员疏散工作,提出了对液氯生产事故处置程序的意见并分析了处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摘要:研究一类具有leakage时滞的离散型神经网络的状态估计问题.通过构造新的Lyapunov泛函得到保证估计误差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并通过求解一个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得到状态估计器的增益矩阵.采用一种新的时滞分割方法将变时滞区间分割为多个子区间,使该结果在获得更小的保守性同时也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一类具有leakage时滞与传输时滞的两神经元神经网络的分支,分别以leakage时滞和传输时滞为分支参数,通过对模型对应的特征方程进行分析,得到出现Hopf分支的临界性条件,并通过数值例子验证该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李献惠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09,25(1):62-65,71
气化论哲学认为,天地万物都处于一气运化之中,是气之阴阳交感化生的结果。艺术创作过程,是宇宙之气在主体内部积淀,与主体之气相应同,化生为作品之气的过程。具体说来,包括这样几个阶段:艺术创作的契机:气感;创作前审关心境:虚静与养气;神与物游,以天合天;生气贯注,气韵天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