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教人向上的挚友申德昌作为消防战线中的一员,我们支队全体官兵与《政工学刊》相濡以沫,算起来,已有近十年的阅历了。每年支队领导都让政治处订阅《政工学刊》40份,分发每个政工干部人手一套。《政工学刊》成了支队每个官兵的———知心朋友。消防部队是一种特殊的部...  相似文献   

2.
基层政工干部的良师益友李放鸣,周斌今年,86047部队订阅《政工学刊》70册,发给连队指导员人手一册。他们用《学刊》指导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学《学刊》、用《学刊》已蔚成风气,《政工学刊》成为基层政工干部的良师益友。基层政工干部普遍反映,《学刊》综...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政工学刊》的忠实读者、投稿者和收藏者,从2005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始订阅杂志,一直到现在,期期不落。通过阅读《政工学刊》我不仅更好地了解了基层政治工作情况,也收获了许多搞好政治工作教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致《政工学刊》编辑部编辑部全体同志:今年8月是《政工学刊》创刊15周年。值此刊庆的大喜日子,作为贵刊的历史见证人、忠实的撰稿人(特约通讯员)和热心的读者,我特向同志们致以诚挚的祝贺!《政工学刊》的前身,是海军政治学院的前身海军政治学校的校刊──《教学...  相似文献   

5.
《政工学刊》的可贵之处衣述强笔者是《政工学刊》的忠实读者,也是借《政工学刊》这个园地成长的一名作者。在《政工学刊》创刊15周年之际,结合多年读刊和投稿、用稿的体会,谈点感想。一、刊风正派,量“质”用稿。一个刊物办得是否有价值,真正能吸引读者,关键是能...  相似文献   

6.
近来,遇到两件同《政工学刊》有关的事。一件是,收到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中外崇高论》,收入《学刊》刊发的鄙人文章《守卫英雄》。另一件是,一位归国华侨通过成都军区文工团来电话,说他看到《政工学刊》发表的《百姓认事不认言》一文,称赞了他的祖先,很感动,向笔者和刊物表示感谢。这样的事至少表明,各界人士是重视《政工学刊》的,是好事。  相似文献   

7.
喜结新朋友     
喜结新朋友房爱民《政工学刊》是我去年才结识的新朋友。那时我刚从连队调入政治处担任宣传干事,政工素质弱,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我找到了《政工学刊》,被其栏目之全、指导之强和内容之新深深吸引。时间虽短,但与《政工学刊》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成为我的新朋友。政...  相似文献   

8.
政工战线一面高扬的旗帜陈明福今年8月,是《政工学刊》创刊15周年。本刊自1979年创办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政治工作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值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激之情。为总结办刊经验,提高办刊质量,从末期起开辟《政工学刊十五年》专栏,发表广大读者对编...  相似文献   

9.
迷惘之时想《学刊》康怀海27岁时,我“春风得意马蹄疾”,晋升为少校。当战友们问我,工作中何以有那么多的点子时,我直接了当地告诉他们:“靠的是找的良师益友--《政工学刊》。”与《政工学刊》结缘,是在八年前的一个夏日。当时,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告别前来送行...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政工学刊》编辑部: 由于工作需要和个人爱好,我每天都要阅读大量政治类报刊,以得教益,《政工学刊》是我常年坚持阅读的一种。贵刊虽是军队主办,但它对全国各行各业的政工干部和政工研究同行都有启示。最近在第6期看到我的一篇文章《当爱好被功利化》被刊载,甚是荣幸。希望编辑部再寄一本样刊作纪念,谢谢!  相似文献   

11.
扬鞭催马向前行宋斌华自1984年走上政治工作岗位之后,我就与《政工学刊》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编辑老师的精心扶持下,1986年6月我在《学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政工研究文章,从而增强了政工研究和写作的信心。在担任《学刊》特约通讯员以来,收集了《学刊》的...  相似文献   

12.
学刊认稿不认人刘继文笔者订阅《政工学刊》已达十年之久。对贵刊的评价或者说贵刊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坚持办刊宗旨,维护刊物形象,做到认稿不认人。只要稿件质量好,不分官位高低,同样采用,实属难能可贵。相反,有些刊物就做不到这一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社会上...  相似文献   

13.
《政工学刊》2011,(10):F0002-F0002
2011年9月5日下午,《政工学刊》编委会成立仪式暨第一次编委会会议,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学术报告厅召开。学院康政委到会并作重要指示,刘副政委宣读了《关于成立(政工学刊)编委会的通知》,会议由政治部杨主任主持。《政工学刊》编委会由学院首长、机关领导和专家教授等组成编辑部王德庆主编简要介绍了刊物基本情况和近年取得的成绩,之后委员们就办刊工作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晃,我与《政工学刊》已有10年的感情了。从热情满怀的懵懂学员到初涉政工的部门干部,从严谨细致的机关干事到独当一面的基层主官,一路走来,阅读《政工学刊》使我受益匪浅。一本枕边的杂文选刊。初识学刊还是大一军训时。虽然当时对政治工作还很陌生,但研究探讨政治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
去年6月25日,我意外接到《政工学刊》编辑部老师打来的电话,我撰写的《细辨“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发表了。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我激动地差点蹦起来,真没想到战士写的文章也能上《政工学刊》。  相似文献   

16.
《政工学刊》走过了近35年的历程,迎来第400期。在这35年的历程中,我从它的一个读者、作者到编辑,可以说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亲眼见证了它的发展和创新。《政工学刊》取得成绩的经验是: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的读者和作者,紧贴我军的中心任务,紧贴官兵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努力编发传播正能量、受官兵欢迎的好文章。我们希望广大作者,今后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深入实际,紧紧把握官兵的思想脉搏,多写有人气、接地气、扬正气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是什么让我第一次深入到政治工作的本质内涵,是什么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政工理论的无穷魅力,是什么第一次启发我对政212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是《政工学刊》。作为一个政治IT作理论学习与研究者,《政工学刊》一直伴随着我,让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思考,从一名普通的基层政工干部成长为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8.
李伟 《政工学刊》2011,(8):80-80
回想六年前刚进入机关组织部门,我正因写不好材料而长吁短叹时,主任给我推荐了《政工学刊》,“党团建设”、“政治教育”、“按纲建连”……这不正是我需要的吗?从此,年底订《学刊》、每月等《学刊》、每日读《学刊》便成了我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刘丰 《政工学刊》2011,(6):80-80
初识《政工学刊》是在军校毕业后任排长快半年时。年少轻狂的我,那时更多的是喜欢“打打杀杀”地训练、“大大咧咧”地管理,很少思考如何带兵管理才有效、怎样做思想工作战士才信服?有时自己用心良苦,战士却不听,与战士关系一度紧张。一天,在指导员房间随手拿起一本《政工学刊》翻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情有独钟一如既往李荣广说来惭愧,这几年我也没少给《政工学刊》投稿,却因为角度不新、力度不够和研究不深而没有一篇被采用。但我对《政工学刊》仍情有独钟,深爱不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她确实是益友良师。我是从技术岗位改行从事政治工作的,改行以后,一直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