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安卫平 《国防》2008,(5):47-49
近几年来,军委、总部着眼有效履行新使命,加速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为主要方向和重点地区的民兵队伍配发了一批工兵、防化、通信、维稳等新装备,各级高度重视新装备训练与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拓展和提升了民兵分队的战斗力。但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目前新装备管理与训练还存在着训管脱节、人才匮乏、训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军一大批高新技术装备陆续配发部队,如何发挥新装备的使用效能,使之真正形成战斗力,已成为军队装备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装备建设实际,以系统的观点,阐述了搞好装备人才训练的途径和基本做法,旨在从根本上保证新装备迅速形成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承德军分区通过自我完善民兵新装备战时保障体系,缩短装备战斗力形成周期取得成果。前几年,军分区技术改装和自行研制了不少专业技术分队装备后,但一直没有配备所属的基层单位,其原因就是训练保障体系与装备需求不适应;部分新装备因少教员、缺教材、少场地而不能正常展开;大多数官兵面对装备只能当观众,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就更别说下发  相似文献   

4.
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对训练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注重训练管理的科学性。而科学规范的训练管理是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整体效益,增强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加强训练管理改革的研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要解决新问题,自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民兵建设质量.新世纪新阶段,提高民兵建设质量,必须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和军事变革的新环境,牢牢把握"打赢"这个根本职能任务,紧紧围绕应急这个现实需要,整体推进民兵组织、训练、装备、管理工作,努力开创民兵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训练保障是训练构成的要素,是确保完成训练任务,提升训练质量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民兵军事训练受传统的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封闭式自我保障模式的影响,场地落后、人才缺乏、装备陈旧、资源不足等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制约民兵军事训练落实和发展的"瓶颈".贯彻落实新编<民兵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下称新大纲),实现民兵军事训练的转变,应按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军民一体、严格管理的思路,优化整合训练资源,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提高民兵军事训练保障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芦峰  张昌令 《华北民兵》2011,(12):26-26
北京市通州区人武部适应新形势的任务、新的要求,采取依法训练、多法并举、完善制度、稳步推进的方法,不断提升军事训练质量,有效提高了民兵队伍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按纲施训,夯实能力基础通州区人武部认真研究和分析民兵军事训练的特点规律,把新大纲的特点与民兵部队训练实际结合起来,着重抓好"四个落实"。结合民  相似文献   

8.
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武部着眼新军事变革的需要,用创新的思维探索新形势下民兵训练的途径,大胆实施新训法,把常规训练与高技术训练、不同专业之间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民兵战斗力的生成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浅谈军事训练中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怀林 《国防》2004,(8):38-39
通常情况下,训练的针对性越强、难度越大,所面临的事故风险也就越大。一是新装备使用上的风险。尽快使新装备形成战斗力,是训练的重要内容。新装备尤其是高技术装备具有科技含量高、对技术和物资保障依赖性强的特点,装备部队后对其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的掌握还需要一个过程,因而其使用维护具有一定的风险。二是训练实施中的风险。以高技术局部战争为背景的技术、战术训练以及多兵种、军种合成作战和联合作战训练,在摆脱传统训练模式和方法的过程中,组织指挥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随着科技含量的提高以及战法训法改革和创新的深入,训练实…  相似文献   

10.
近日,沈阳军区组织了民兵新装备训练与管理集训,交流了抓好新装备应急能力建设的经验做法,检验了民兵防化,工兵,通信,应急分队运用新装备遂行任务的能力,研究探讨了加强民兵新装备训练与管理的措施办法,为进一步提高民兵应急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常熟市人武部针对当前制约民兵训练中存在编非所训、训非所用,训练安排不合理、训练质量不高、训练管理不严等问题,以新的《民兵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为依据,以提高训练质量为目标,着眼提高民兵"两应"能力,注重从解决问题入手,形成了规范民兵训练的方法路子。近日,这个人武部的做法受到了总参有关部门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军事训练是战斗力保障力生成的基本途径,基地化训练是现代军事训练的重要模式,省级民兵综合训练基地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实施基地化训练的重点场所,也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学生军训等社会军事教育活动的重要平台.新形势下,要围绕实现党的强军目标要求,着眼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斗力保障力,坚持以担负的支援保障作战和反恐维稳、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森林扑火等基本任务为牵引,兼顾开展社会军事教育活动需要,科学确定建设目标,重点完善"五大硬件支撑区"和"三大软件系统",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逐步建成功能完善、用途多元的省级民兵综合训练基地,保障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地化训练和社会军事教育活动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
做好新装备部队的政治工作 ,正确认识新装备部队与提高战斗力的关系 ,努力增强服务保障的自觉性 ,是摆在各级政工干部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 )切实解决部分官兵对新装备训练使用的畏难情绪。配备使用新装备是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客观要求 ,是部队装备的发展方向。但个别官兵片面理解“当训练和安全发生矛盾时以安全为主” ,不敢训练一些可能具有风险性的新装备课目 ;对新装备的保障也是叶公好龙、束之高阁 ,只擦拭保养其表面 ,客观上增大了故障率。因此 ,思想政治工作要采取新举措 ,教育官兵明确 ,新装备大量服役部队的训练加大…  相似文献   

14.
郭树军 《国防》2012,(10):44-46
一、完善信息化条件下训练内容体系 一是充实信息化训练内容.紧贴武器装备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实际,增大信息化新知识新装备的训练内容比重.单兵重点加强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技术、本职岗位信息系统和手中信息化装备器材操作使用及维护保养等训练.分队警官重点加强执勤管理平台、勤务动态管理系统、模拟对抗系统、军事训练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化装备器材操作使用训练.首长机关重点突出指挥信息系统操作基本技能、参谋业务"六会"新技能以及基于信息系统的指挥技能训练.部(分)队增设要素集成训练、单元合成训练、体系融合训练内容,满足信息化条件下遂行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15.
汤朝荣 《国防》2002,(1):12-13
民兵专业技术训练是民兵训练工作的重点。随着近几年民兵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兵专业技术训练的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重技术、轻战术,重专业、轻合成以及训练层次不高、训  相似文献   

16.
练兵先练官     
为提高民兵训练质量,山东省邹城市人武部不断为"武教头"加钢淬火,经常组织人武干部、专武干部和民兵骨干进行集  相似文献   

17.
联训联演     
山东塔肥城市人武部认真贯彻落实新《民兵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要求.不断创新民兵组建方式,积极与驻军部队协调建立起军事训练协作关系,定期组织民兵分队与现役部队进行联训联演.使民兵分队训练层次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有效提升了民兵队伍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8.
朱长元  赫金玲 《国防》2002,(10):10-10
在我国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城市民兵训练问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民兵编组的主体--国有大中型企业将被推向市场,企业需要排除与生产经营无关的事项,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集中精力追求最佳的资源配置、最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各企业为提高竞争力,普遍实行工作定岗定位,从而造成工人人数总量的减少.这些都将对城市民兵训练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采取分段、分批、分层次的"三分"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民兵训练工作中人员难集中、内容难落实、时间难保证、质量难提高、关系难协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甘肃某预备役高炮师牢固树立"聚焦战场抓训练、围绕打仗砺精兵"的思想,扎实推进部队战斗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他们结合新装备列装训练,先后6次对要地防空预案进行修订,把20多种新情况写进战备预案并组织部队预演;按照"未来仗怎么打、兵就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先后投资30多万元,购置了20多类新型应急动员装备器材,而操作、保养和维修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却成了制约民兵应急动员队伍战斗力生成的"瓶颈"。为使新装备尽快转化为战斗力,这个区以加固民兵战斗力生成人才链为重点,及时对返乡报到的退伍士兵进行专业分类储备,科学对口选配,优先保障民兵应急动员队伍的关键岗位,多方解决应急动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缺"、"弱"等问题。为形成人才集聚优势,在每年退伍士兵转服预备役管理期间,区人武部采取"集中管理、统筹使用、重点照顾"的办法,打破原有的民兵应急保障队伍建制,适时将符合专业条件的优秀退伍士兵补充到应急动员保障队伍中。此外,区里还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