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塔基布     
正丈夫刘效要到水稻田里浇水,说是三天三夜才能回家。眼见着天要下雨了,为什么这会儿浇水呢?丈夫解释说:"稻苗刚刚露头,根扎得浅,雨水会把稻苗冲毁的。稻田里灌满了水,就能保护稻苗。"妻子塔基布隐约感觉到,自从他们到了草湖(现三师四十一团),丈夫就像变了一个人,他的心更多地给了农场,而不是给她这个妻子和孩子。果然下雨了,不紧不慢的。豆子般的雨点落到原野上,蒸发起一股股雾气,整个大地雾蒙蒙、湿漉漉的。塔基布知道,这种不紧不慢的雨要下很长时间。屋外是连绵的雨水,塔基布家的门窗紧闭,屋内光线昏暗,空气压抑,3岁的小女儿不停地哭闹,小脸红扑扑的。  相似文献   

2.
正九月的莫合台已有了丝丝凉意,清晨7点,当笔者走进九师一七〇团六连职工李国华的温室大棚时,该连副连长李新民已经在大棚里指导职工秋延后蔬菜的种植了。李国华告诉笔者:"这两天我种植的辣椒到了挂果的关键时期,每天早上不到7点,李副连长就来到棚里了,有他在,让我少操了很多心。"今年46岁的李新民,在一七〇团已经工作了24个年头。1998年,他到莫合台从事设施农业工作时,莫合台刚刚开发,环境恶劣,职工群众的收入只能依靠  相似文献   

3.
"观念一变天地宽,只要不懒就有钱挣。"8月25日,正在二师二十九团库西工业园区打工的二十九团一连职工黄生说。今年,二十九团工会积极引导职工多元就业,提高职工非农收入,拓宽了职工增收渠道。去冬今春以来,二十九团一连100余名职工利用农闲时间,从事装修、养殖、运输、餐饮等行业,呈现出"一块地、一个园、  相似文献   

4.
"天还是这片天,地还是这片地,运用滴灌节水技术就能改天换地。"这是农八师一四九团职工发自肺腑之言。一四九团十一连连长吴中锋望着平展展、绿油油的棉田介绍说:"往年没有引用滴灌技术时,棉花黄、红、枯死、蕾铃脱落,形成‘中空’,只有底层和顶层保留着几个棉桃。干部闷气,职工泄气,群众怨气。"原来,十一连离团部——东阜城镇只有3公里,属于湖心区,地势低洼。由于长期采用的都是大水漫灌,造成地下水位升高。6000多亩棉花播下种,苗出得挺齐的,只要一浇水,棉花就发黄、发红、死苗。到了7月上旬盛花期,需要浇水,二水一过蕾铃就会脱落,棉花中层的3至5个果枝,一个桃子也挂不住,产量总是徘徊在每亩80公斤皮棉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13,(20):21-22
"群众立场、群众感情不能光写在文件上、挂在口头上,而是要把群众放在心上、当做亲人,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四师六十七团党委书记、政委石书江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承诺。14年前,年仅41岁的石书江,被调到六十七团担任团长。地处边境的六十七团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团场,当时团场人均耕地仅有5亩,经济状况很差,职均收入才2000元左右。上任以后,石书江便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团场面貌,让职工脱贫致富奔小康,绝不能辜负上级党委的重托。他深知,六十七团要想脱贫致富,必须走科技兴农之路。  相似文献   

6.
今年42岁的罗志琼是农七师130团17连的一名职工。2010年,她依靠科技,合理投入,精耕细作,种植的36亩棉花籽棉单产达430公斤,收入10万元,成了团里出了名的科技示范户。1993年,罗志琼跟随丈夫从四川来到新疆,并在130团扎了根。头一年,她种植了40亩棉花,从播种、定苗、中耕、治虫、浇水、打顶到收获,每个环节她都虚心向懂技术的  相似文献   

7.
农三师四十六团四连连续8年单产籽棉在300公斤以上,劳均收入超万元,连队多次荣获兵团、师两级"棉花高产连"称号。连长张光晏在四连干了38年,用智慧和汗水在四十六团的发展史上绘上了浓浓的一笔。张光晏1965年来到四十六团四连,他开过荒,种过地,当过会计,担任党支部书记、连长16年来,无论严寒酷暑,他都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深入田间地头,走到哪干到哪,年近60岁的人了,依然与职工群众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001年,四连棉花感染了严重的枯萎病,大部分减产,他积极倡导职工发展畜牧业,使职工灾年不减收,保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2002年,他回家探亲期间,时值春耕春播,四连没一户职工承包土地,团党委大会小会都开了,工作也做了不少,土地就是落实  相似文献   

8.
正"这两年,我进工厂当工人,种植实现机械化,收入每年都在增加。"5月22日,农一师一团二十六连职工托乎尼亚孜·买提尼亚孜说。去年,托乎尼亚孜·买提尼亚孜在团场的帮助下,种植棉花收入近万元,这是他前5年收入的总和。农一师、阿拉尔市有少数民族2.6  相似文献   

9.
正人间的爱多种多样,只要是真爱都会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幸福,给社会带来温馨与和谐。阿扎提·古丽,一位勤劳善良的维吾尔族妇女,用她无私、博大的母爱,把一个奄奄一息的汉族女婴养育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17年来,她尽心尽力,将弃婴抚养成人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一师三团民族团结的典范。今年52岁的阿扎提·古丽是一师三团十一连唯一的少数民族职工,提起阿扎提·古丽收养汉族女儿的事情,要从1996年9月的一个清晨说起,阿扎提·古丽的丈夫阿不力孜在棉田里干活,突然棉田边的水渠方向传来了一阵婴儿的哭声,循声向水渠边寻去,阿不力孜发现了一个花布包裹,里面赫然躺着一个婴儿。  相似文献   

10.
老战士张远发怎么就走了。虽然四十七团的群众都晓得老人患了慢性结肠癌,可老人不是整天在门前踱步、晒太阳吗?不是经常向中小学生讲述"十五团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屯垦戍边"的故事吗?人们说,张远发能活到百岁。他是谁?他是战斗英雄,是劳动模范,是"坎土曼大王",身体壮得赛过老黄牛!老战士张远发怎么就走了。前些日子老人还向军旅作家李卫平  相似文献   

11.
美丽的晋商故里山西晋中,有一支引人瞩目的国防新旅——山西某预备役高炮团,该团先后被北京军区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后勤训练先进单位……在团队获得的众多佳绩中,凝聚着团第一政委、晋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志宏的心血:他把对国防事业的一腔忠诚写进了自己的"使命档案"。用责任诠释"忠诚使命"走马上任团第一政委的第一天,刘志宏就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深深地放在了自己的心里。他告诉自己:"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脚踏实地抓好部队战斗力建设,这  相似文献   

12.
基层心声     
《兵团建设》2012,(19):8+10+12+14+16+18+20+22+24+26
正农一师十团五连职工陈玉忠:以前,自己不懂什么技术,每年依靠种植红枣的收入都不高。自从团里每年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后,我每次都参加,现在不仅种植起来得心应手了,收入也比以前翻番了!(黄小兰)农三师五十三团六连党支部书记宋保江:前些年,职工买买提·艾力一家每年的收入只能解决吃饭问题。后来,团里出台了优惠政策,他的儿子和儿媳妇都进入图木舒克市棉纺厂工作了  相似文献   

13.
在七师一三一团有这样一个人:他曾团结带领干部职工,将一个累计亏损额高达470余万元的连队,扭转为一个产值连年翻番的连队。他曾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将一个全团综合考核排名倒数的连队,转变为职工年均收入超过7万元的先进连队。他就是陈树忠,一三一团七连党支部书记、连长。"职工能致富,过上好日子,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正是怀着这份信念,先后在三个连队任职的陈树忠,几十年来一心一意  相似文献   

14.
1月26日,笔者走进了五师八十一团商业街快乐时光商铺。小店的主人叫雷婷,是八十一团综合加工厂的职工。"开这个小店困难重重,但我通过努力,还是把它开了起来。"说起过去一年小店经营中的困难,雷婷对笔者说。今年34岁的雷婷在综合加工厂工作有些年头了,棉花加工企业季节性强,一年中就轧花期间忙碌,收入也不算高。  相似文献   

15.
正崔强,某团坦克连班长,前不久被团评为"最美班长"。他带的新兵说,这位习惯用歌声"交流"的东北汉子,深受大家欢迎。"崔强像一部点唱机,点啥他就能唱啥,他那带有磁性的嗓音和优美的歌声,一直活跃着班排的业余文化生活。"指导员柴华向笔者介绍,从去年新兵入营至今,崔强唱给他们听的歌不下200首。训练间隙、每晚就寝前、  相似文献   

16.
在九师一六三团一连条田里,甜菜绿油油,地边随风摇曳的条田林与铺着砂石的条田路相互映衬……职工孟祥华正在甜菜地里整理着滴灌管子。"去年,辽宁省援建我们团2万亩地节水滴灌,滴灌浇水施肥,作物吸收得好,不浪费。你看今年的甜菜,长得多好,是援  相似文献   

17.
"大而不富,大而不强"和"小钱不好挣,大钱挣不上",这是二师二十二团近些年所面临的尴尬现状。为了实现富民强团的目标,二十二团建立健全了覆盖全体职工群众的增收保障体系,以"田+棚+园+圈+机+窖+劳+股"等模式丰富职工群众财产性收入……如今,生活在二师二十二团"幸福滩"的职工群众,正通过多元增收向幸福进发。  相似文献   

18.
正12月中旬,九师一六七团二连职工张品去广州、香港、澳门旅游了一趟。这几年,一六七团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职工收入不断增加,张品去年收入5万多,钱袋子鼓了,就有了出门转一转的想法。元旦期间,职工王兵也去了苏州、杭州旅游。出发前,他从旅行社了解到,苏州、杭州的景色不错,而且这段时间是旅游淡季,消费也最低。  相似文献   

19.
正2月26日,六师一○五团退休职工党克明正在邻居家帮着修理客厅的木质暖气罩,见到笔者他的第一句话便是:"我没干啥大事,只是做了一个老兵团人该做的。"党克明老人今年虽已77岁,但精神矍铄、红光满面。老人很健谈,说起自己做的一件件好事既谦虚又开心……2003年,一○五团正值小城镇建设起步期,当时的团部周边路面不是很平整,有很多坑洼。一天,党克明散步,发现团部主干道的小坑带给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很大不便。他就萌生了用路边  相似文献   

20.
致富窗     
《兵团建设》2011,(6):26
扫雪月进万余元去年冬天,农十师187团1连职工吕培超变冬闲为冬忙,紧抓冬季下雪这一商机,承包路段扫雪,每月收入达万元以上。他被该团干部职工誉为"读懂冬季,紧抓商机"创收致富能手之一。2009年冬季,吕培超承包了连队至团部的3.6公里道路积雪清扫工作。由于连降大雪,他的小四轮拖拉机马力不足,每当清理道路积雪时,常常出现故障。无奈,他只得放弃。2010年秋天,他花费6万余元,购买了一台"海山"牌554型拖拉机,加上远程抛雪推雪铲,可让他长足了底气。下雪之前,他前往北屯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