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月16日,一直在武器核查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的伊拉克突然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宣布将无条件允许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恢复工作。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伊拉克政府在武器核查问题上软化立场是一种无奈而明智的选择,意在回避同美国迫在眉睫的军事对抗。 自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美国在战略和战术上均把“反恐”矛头直指伊拉克。美国总统布什年初先将伊拉克列为“邪恶轴心”国家之首,随后多次公开宣称要使用“各种手段”改变伊拉克政权。美国准备再次攻打伊拉克的主要理由就是后者拒绝接受联合国核查,继续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美国利益和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社会的呼吁、劝说以及美国的军事威逼下,伊拉克终于在11月13日作出了艰难的抉择:接受联合国安理会于11月8日通过的有关伊拉克问题的1441号决议。11月25日,首批由17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武器核小组乘专机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并于27日正式恢复中断了4年的对伊武器核查。 伊垃克常驻联合国大使杜里当天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递交了由伊拉克外长萨布里签署的信函,表示伊拉克接受1441  相似文献   

3.
金凯 《国防科技》2003,(2):48-50
2003年是美国决定要对伊拉克动用武力的关键一年。美国高级官员均称“推翻萨达姆”是美国当前重要目标之一。鲍威尔指出:“无论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重返伊拉克的事进行得怎样,对伊拉克人民以及这一地区的人民来说,巴格达换个政权是件好事。这就是美国的政策。”美国对伊进攻看来只是时间问题了!  相似文献   

4.
自1997年10底以来,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危机四伏。美国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伊拉克则软磨硬抗,并发誓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竭尽全力”自卫。于是,海湾危机愈演愈烈,从而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中的热门话题。 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是海湾战争的后遗症。海湾战争后,为了惩罚伊拉克,联合国安理会于1991年4月3日通过第687号决议,继续对伊拉克进行经济制裁,并要求伊拉克在国际监督下销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所有核、生、化武器和射程在150公里以上  相似文献   

5.
张健 《国防科技》2003,(1):53-56
经过了近两个月艰难而复杂的酝酿、起草、讨论,2002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表决通过了美英提交的关于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的第1441号决议草案,11月13日,伊拉克政府驻联合国大使向安南秘书长转交了外长萨布里的信件,正式表态,伊拉克将无条件地接受该决议。这一举  相似文献   

6.
人们不会忘记,2003年3月20日清晨, 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巴格达的上空。也震动了世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推翻萨达姆政权、消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威胁为借口,在海湾地区集结了近30万人的兵力,悍然对伊拉克进行了攻击。时至今日,驻军情况如何呢? 多国部队纷纷从伊撤军根据联合国安理会2003年10月通过的第1511号决议,先后有30多个国家派兵加  相似文献   

7.
尽管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核查并没有最后定论,但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准备却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并针对伊拉克防御体系的特点,已研制出多种新武器,谋求在短时间内摧毁萨达姆防线,达成速战速决。一、防生化武器袭击的新装备 有外电评述,如果美国对伊拉克动武,  相似文献   

8.
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萨达姆的秘密战争孤鹤推翻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或迫使其屈从于美国的意志,是海湾战争及其后美国政府对伊政策的重目标。为达此目标,美国使尽浑身解数,外交孤立、经济制裁、武器核查、设置“安全区”和“禁飞区”,以及进行直接的武力打击。与此同时,美...  相似文献   

9.
2003年是美国决定要对伊拉克动用武力的关键一年。美国高级官员均称“推翻萨达姆”是美国当前重要目标之—。鲍威尔指出:“无论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重返伊拉克的事进行得怎样,对伊拉克人民以及这一地区的人民来说,巴格达换个政权是件好事。这就是美国的政策。”美国对伊进攻看来只是时间问题了! 实际上,从海湾战争至今,美国始终把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1998年12月17日凌晨,美、英两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对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军事打击行动。美国总统克林顿宣称,目的是要削弱伊拉克发展核生化武器和威胁邻国的能力,并希望能够推翻萨达姆政权。双方军事实力对比在这次“沙漠之狐”行动中,双方的  相似文献   

11.
1991年,被世人称为“亚世界大战”的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至今还在接受着联合国已经长达7年的经济制裁和武器核查。1997年10月,美国和联合国与伊拉克在经济制裁与武器核查问题上的矛盾骤然上升,美、英等国又一次大量向海湾增兵,使该地区大有重演战争之势。后经俄罗斯等国调解,危机虽然有所缓和,但矛盾并未消除。兵临城下的美英大军不但没有班师回朝,而且有增无减。12月4日,英国国防大臣罗伯逊在结束同美国国防部长科恩的会谈后说,如果外交途径无效,英国准备把它的“无敌号”航母由地中海开到海湾地区,以加强集结在那里的美军部队。他们仍准备在必要时使用武力迫使伊拉克无条件接受联  相似文献   

12.
在联合国对伊核查过程中,“萨默德”Ⅱ导弹一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月14日,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向安理会提交的第二份关于对伊武器核查报告中说,经联合国导弹专家鉴定,“萨默德”导弹射程超过了150公里,违反了安理会有关决议的规定。2月16日联合国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人员核查了伊拉克境内至少12个可疑地点,查封了一批伊拉克“萨默德”导弹并对导弹进行了标记和记录。2月18日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核查了伊拉克5处生产违禁导弹的场所,并封存了几十枚导弹。2月22日,布利克斯对伊…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2003,(4):93-94
海湾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安理会于1991年4月3日透过687号决议,要求伊拉克销毁包括化学、生物武器在内的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成立联合国销毁伊拉克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负责监督该协议的执行。同年5月,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开始在伊境内进行实地  相似文献   

14.
尤春涛 《当代海军》2002,(12):36-37
一旦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最后胜利大多属于前者,现在人们更关心的是萨达姆军队的抵抗到底能给美军的入侵行为带来多少影响。尽管伊拉克军队“训练水平不高、装备差劲且士气低落”,但其依然是海湾地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虽然伊拉克宣布将无条件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重新开始工作,但五角大楼为了实现布什总  相似文献   

15.
当伊拉克政府无条件接受联合国安理会1441号决议会,对伊拉克是战是和,全世界的目光自然集中到了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监督、核查与视察委员会主席汉斯·布利克斯这位75岁的瑞典老人身上。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0月底以来,由于伊拉克禁止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中的美国成员入境,并禁止已在伊拉克的美国武器核查人员执行核查任务,伊美关系陷入危机。11月3日,美国防部发言人宣布,美国驻海湾部队,包括“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编队和主要以沙特为基地的200多架战斗机已作好随时参战的准备。14日,美总统克林顿下令,在地中海水  相似文献   

17.
海湾战争从1991年1月17日开始到2月28日宣布停战,共进行了43天。其中空袭和反空袭战争进行了近40天,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先后出动约10万架次飞机,并发射了大量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对伊拉克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空袭,使伊拉克的军事设施、指挥机关,通信设施、机场和桥梁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以致多国部队只进行了3天的地面进攻即迫使伊拉克退出科威特并宣布接受联合国的各项决议。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损失惨重,失败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8.
继1991年海湾战争后,由于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美英两国于1997年11月至1998年2月再次向海湾地区大规模集结军队,试图以武力逼迫伊拉克当局无条件妥协,并制定了若威慑无效就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的“沙漠惊雷”行动计划。武器装备是实施威慑、遂行打击任务的关键所在,因此海湾地区又一次成为美英  相似文献   

19.
全世界都在关注“美国是否会攻打伊拉克”,对伊武器核查成为事态发展的焦点。在美、伊的猫鼠之斗中,核查成为双方都想打的一张牌——美国想方设法证明伊方藏匿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抗拒核查,“实质性违反”了联合国第1441号决议,造成了可以成为对伊战争理由的“严重后果”;而伊拉克则摆出积极配合核查的架式,力图证明自己的“清白”与“无辜”,以此作为抵御战争的保护伞,并争取国际社会取消长达12年的对伊制裁。那么,“对伊武器核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20.
查理 《国防科技》2002,(9):6-12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伊拉克向科威特突然发起全面进攻,到下午4时攻战科威特全境。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世界极大震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拟定了军事行动计划。1991年1月17日凌晨,F-117在巴格达上空投下了第一枚激光制导炸弹,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海湾战争随之打响。在海湾战争结束后长达11年的时间里,美对伊拉克先后采取了禁飞、禁运、空袭、颠覆、策反与暗杀等各种手段,但一直没能把萨达姆赶下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