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是信息化,它使作战理论、作战方式和军队体制编制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也对后勤保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后勤装备作为后勤保障能力的首要标志和保障的主要物质手段, 必须适应新军事变革的要求,满足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本文针对新军事变革条件下后勤装备的发展趋势,探讨我军后勤装备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知识创新对军事经济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认为,知识创新将增强军事经济整体的可视性,即提高军事经济全部资产及运行的清晰度和准确度;将促使军事经济管理体制朝着机构精干、形成网络化系统、管理人员素质高、管理法规日趋完善、运行机制更加灵活的方向发展;将使军队内部的军事经济范围更加紧缩。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进步和编制体制变革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军事变革对后勤装备发展的影响,提出,新形势下加强我军后勤装备建设,应树立全新的后勤装备发展观念,推动后勤装备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加速后勤装备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的步伐,推进后勤装备编制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军事战略,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队质量建设,改进武器装备和后勤装备。军服作为后勤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更新换代,研究开发新材料,向多功能化和系统化方向的态势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跨世纪新军事革命,范围广泛,内容深刻,影响深远。这场新军事革命,促使军事后勤领域正在或即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后勤保障体制将出现全新的结构变革,后勤保障装备将出现断代性发展,后勤保障内容和保障方式将出现根本性变化。迎接跨世纪新军事革命,我军后勤必须正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确立与新军事革命相适应的新观念,研宽制定适应新军事革命发展潮流的后勤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尽早着手信息化后勤装备与设施建设,造就一代适应新军事革命需要的跨世纪后勤人才,大力加强新军事革命后勤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由军事经济学院院长王其琨教授主编的《军队后勤建设》一书,将由解放军出版社于1990年4月出版。《军队后勤建设》的编写以马列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以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为依据,立足我军实际,面向未来发展,在继承和发扬我军后勤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借鉴军内外有益经验和科技成果,深入系统地研讨军队建设活动中的后勤发展战略、后勤体制、军费、物资储备、后勤装备、后勤设施、后勤法规、后勤人才、后勤理论、后勤指  相似文献   

7.
民国军事是民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国军事志便是关于民国军事的系统记述。由于学界对民国时期的战争、军事思想及人民军队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多 ,故本军事志侧重于军事制度及其与军队建设密切相关内容的记述 ,主要涉及国家和地方的军事组织机构、军队体制编制以及边防建设、军事教育、后勤装备等方面 ,并对驻华外国军队和伪军的情况作了概略介绍。由此可大致探寻出民国时期军事发展的总体脉络 ,并总结出民国军事的基本特点 :政局不稳导致军制混乱 ;军事近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半殖民地半封建印记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用雷达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战场透明度和武器命中率;化、生、核武器技术革命使大规模杀伤武器威慑成功;军用无线电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军用新材料技术革命使伪装运用与隐身技术成为武器装备发展的基本方向;火箭导弹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作战效能;军事机动运载技术革命极大增强了军队机动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军历史使命强调军队地位作用要与党的历史任务相一致,深刻揭示了军事与政治的紧密联系,为空军后勤从更高层次、以更新姿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军队历史使命强调战略机遇期军队建设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深刻揭示了军事与经济的内在联系,为空军后勤从更高起点、以更新目标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确定了新标准;军队历史使命强调军队建设要与世界军事发展相适应,深刻揭示了我军与世界的广泛联系,为空军后勤从更宽领域、以更新视角科学筹划改革和建设提供了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国家因人才而兴旺发达 ,军队因人才而克敌制胜。伴随着世界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 ,未来的高技术战争正朝着“战争力量的白领化”方向发展。江主席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 :“迎接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 ,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 ,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因此 ,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 ,方方面面的工作千头万绪 ,人才准备是最根本、最关键的准备。围绕“保障打赢”目标的实现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中的人才准备 ,努力培养和造就…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军事经济工作的大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针,深刻分析了市场经济对军事经济工作的影响,认为:在军事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过程中,必须把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大后勤观念改革后勤保障体制;运用经济手段搞活军事经济工作;加强对军事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宏观调控;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的关系;把实现“保障有力”作为衡量接轨好坏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2.
后勤装备管理的重要方法——全寿命全系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勤装备是武装力量实施后勤保障所编配的专用车辆、器械、运输工具、设备、器材、装具的统称。后勤装备作为军队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后勤保障能力、保障军队作战与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条件,同时也是衡量军队后勤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各国作战理论、军队编制体制、武器装备发展历史不同,后勤装备所包括的范围不尽相同。俄军沿用前苏军的习惯,使用“后勤技术器材”这个专门术语,其内容包括后勤通用保障勤务所使用的各类后勤技术器材和各军种后勤使用的各种成套专用后勤技术器材,还包括铁道兵、道路兵的装备,但不包括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军队后勤要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军事环境,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在改革中找出路、求发展。为确保军队后勤改革的健康发展,在改革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住以下几个环节:一要转变观念,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好后勤改革的重点;三要坚持适应“两场”的方针,努力实现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四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后勤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
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变化深刻影响着军事后勤的建设与发展。多极化的国际战略格局,使得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逐步减少,为军事后勤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国家间竞争的主战场向经济领域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成为共识,将进一步形成“开放型”的大后勤;各国将军事战略重点都放在应付局部战争和地区武装冲突上,从而规定了后勤发展的方向;各国注重军队质量建设,使得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后勤现代化建设成为共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军事技术革命必然导致武器装备发展、作战方式的变化和军事理论的更新,并由此促使军队规模结构的变革。主要表现为:军队规模缩小、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军队编成趋向一体化、多能化、小型化;作战指挥体制趋向精干、高效的“扁平网络化”结构;军队后勤保障体制向联勤体制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军队后勤保障将由军队办小社会的相对封闭式,逐步向依托社会、借助市场办后勤的开放式过渡,社会市场将成为做好军队后勤保障工作的“主战场”,这就必然把军队后勤与社会联系推到经济活动的“前沿阵地”,使军队后勤与市场的交往更加密切和频繁,这种以经济交换为主要特征的交往活动,对于军队后勤主动适应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军事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对此,必须客观地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渗透,智能化无人化装备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型谱体系日渐完善、作战能力显著提升,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聚力发展的新质力量。本文从作战体系、系统平台和支撑技术等三个方面对主要军事强国无人化装备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无人化装备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指出无人化装备技术呈现出成体系、成系列、成规模的发展总体格局,正朝着集群化、实战化和自主智能决策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充分借鉴外军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军事斗争准备需求,提出了发展军队无人化装备技术的基本思路、主要原则和具体举措,积极探索适合军队特点和规律的无人化装备技术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当今,军事革命的浪潮冲击着新世纪的各国军队。社会的进步引起战争形态的变化,而这必将极大地冲击和改变传统的后勤保障理论和保障方式。可视后勤是未来各国军队后勤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军后勤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可视化”可解释为形象化、具体化,是“不可直接察觉的某种东西的视觉”,是一系列的转换,这种转换将原始的模拟数据转换成可显示的图形图像信息,其目的在于将信息转换成可被人类感应系统所领悟的格式。简言之,即通过“可视化”的技  相似文献   

19.
军队后勤不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军事经济资源。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后勤工作又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为此,军队后勤职业取向的准确表述应当是适应“市场”,保障“战场”。  相似文献   

20.
于广琳 《政工学刊》2003,(10):56-56
着眼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必须认清所处的时代方位,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加速培养适应实现“双重历史任务”要求的高素质后勤人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使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战争的发起和进展更快速,投入和消耗更巨大,后勤装备保障任务更艰巨。院校教育作为军队建设的基础工程,在实现“双重历史任务”中处于人才源头的地位。必须积极适应实现“双重历史任务”要求,确立信息时代的后勤人才观,努力培养造就一批会指挥、善管理、把握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和信息时代后勤建设规律的复合型后勤指挥人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