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构成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交汇点。创新人才是战略资源,军民融合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全新路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包括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主体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客体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方案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资源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制度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考评系统,在系统构建过程中需加大统筹协调、投入保障、政策倾斜、法治保障、合理使用力度,注重体系推进。 相似文献
3.
军民融合式空军财务保障体系建设应遵循共赢性和可行性原则,注重"需求导向型"空军财政资源配置、"结构调控型"军费资源分配、"资源统合型"军地财力整合、"多维协作型"军银资金供管、"复合配套型"军地政策资源协调等机制的配套完善。同时,总部着力加强财务宏观调控,实施总量和制度控制;空军着力强化财务结算职能,以空军财务结算中心为基础,完善机构体系,扩大业务范围;部队着力实施财务管理和监审,严格经费预算编制的审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以及事业成果的效益考核。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已经进入破除主要障碍、破解深层矛盾的攻坚期,必须用更加宽广的战略视野、用改革创新的思路方法,找准切入点、突破口,协调有序加以推动。可以将构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体系,作为当前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基本着力点,最大程度在军地之间凝聚融合共识、增强融合活力,形成体系推进的合力。 相似文献
5.
6.
7.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经济发展与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应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更好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8.
构建军民融合金融支持体系,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弥补军民融合资本缺口、助力市场配置军民融合资源、支撑利益\"走出去\"的重要举措.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效解决目前军民融合领域投融资渠道不畅、资本有效供给不足、融资风险持续增大等现实问题,急需统筹兼顾安全与发展利益、市场与战场需求,统筹谋划构建军民融合金融支持体系,为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9.
10.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为此,应进一步加大军民融合力度,建立完善军民融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拓展培养途径,创新手段方法,提升军事人才培养的效益,为实现强军梦、强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阐述了绵阳作为国家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沿革,特别是2008年地震之后借助国家灾后重建各项政策资金支持,抓住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力时机,积极承担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的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走出了一条绵阳特色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路。同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13.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效率关系到国家的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效率的提升对于军民融合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以\"马歇尔冲突\"为背景,就如何协调武器装备市场中的竞争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率关系从而实现综合效率最大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欧美多数军工企业在军转民的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壮大企业规模并寻求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的深入实施,军工企业不再是封闭独立的单一军品生产基地,而是顺时应势逐步实现军品和民品同步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转型。通过分析我国军工企业军转民的历史进程与国际经验,结合多元化战略的特点,考察军工企业在军转民过程中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动因,构建军工企业多元化战略的选择函数。本文认为,军工企业选择多元化战略应考虑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培育核心竞争力;同时,军转民过程作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一环,会促使军工企业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也会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装甲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的基本概念,解读了基本内涵,分析了因保障客体变化带来的保障主体变化的内在需求和外在作用,明确了保障任务的区分和保障方式的选择以及按需动态调整变化,着眼解决现实矛盾、结合未来发展,对规范保障管理和建立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需求,对转变保障观念、拓展保障渠道、创新保障方式、理顺保障关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刘灿春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14,30(11):34-38
"法治边检"建设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目标时代背景下,在提高边检服务水平工作进入深水区、社会各界对边检工作要求日趋严格和多样化形势下,边检机关立足工作实际,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分析"法治边检"的理论内涵和面临形势,总结法治边检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从构建体系型边检、有限型边检、效能型边检、责任型边检、服务型边检、信用型边检、开放型边检、廉洁型边检等方面对法治边检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法律的不确定性是法律固有的性质,从法律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法律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以及法律的不确定性与法治之间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法律的不确定性,并评价其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法制现代化是中国当前重大的社会主题之一,它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过程。公安法治建设必然对国家法制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公安机关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公安执法人员必须具有正确的执法思想。而法律至上观念、权利本位观念、分权制衡观念、正当程序观念对公安执法人员正确执法思想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