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军用卫星系统作为航天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争夺制信息权的斗争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把运载火箭称为人类登天的“天梯”。那么军用卫星则可称之为“千里眼”、“顺风耳”。除人们熟悉的气象卫星、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外.还有预警卫星和导航卫星等,它们“巡天遥看”,各司其职,对现代战争和未来军事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作战“神经网络”:通信卫星通信卫星具有通信距离远、容量大、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等优点。目前,一些大国和军事集团利用卫星完成的军事通信约占总军事通信量的80%。卫星通信已经成为其军事情报、指挥、控制与通信一体化大系统的“神经网络”。通信卫星系统主要支持5种类型的接收机:固定式、车载式、便携式、机载式和舰  相似文献   

2.
<正>卫星通信具有通信覆盖区域大、通信距离远、通信频带宽、机动灵活组网等优势,使其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对军用通信卫星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能够迅速取胜,其卫星通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军事政治领导集团认为,对军事通信系统和通信工具的要求是:信息传输速率高,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通信可靠,沟通联络灵活高效,地面台站运输装载规格化而且机动性强。这些要求只有卫星通信系统才能予以最大满足。美军最初是租用商业卫星通信系统的信道,后来五角大楼得出结论,认为商业信道比较脆弱,在战争过程中容易遭到破坏。因此,决定研制第一代军用通信卫星和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在试验第一批通信卫星的过程中,美国专家确认,为了更有效地使用通信卫星,应该建立一个集中控制的统一的卫星通信系统。于是,美国批准研制了一个庞大的美军  相似文献   

4.
国外军事通信卫星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化战争的的保障,在于荻取信息是否更及时、传递信息是否更有效,而保障有效是由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程度来决定.文章讨论了国外军用通信卫星的新发展,总结出了分析世界军用通信卫星的发展特点,最后对军用通信卫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军用通信卫星现已被誉为现代战争的生命线。为此,欧洲国家正竞相发展军用通信卫星。2001年2月8日,意大利首颗军用通信卫星“西克拉尔”(Sicral)升空,它可为意大利国防部提供全面的固定和移动通信服务。该星载有9台特高频(300~3000MHz)、超高频(3~30GHz)和极高频(30~300GHz)转发器,性能高于欧洲现有的其他军用通信卫星系统,能  相似文献   

6.
军用能信卫星竞飞天宫 今年以来,一些国家竞相发射军用通信卫星。 2月8日,意大利首颗军用通信卫星“西克拉尔(Sicral)”升空。它可为意大利国防部提供全面的固定和移动通信服务。该星载有9台特高频(UHF,300兆赫~3吉赫)、超高频(SHF,3~30吉赫)和极高频(EHF,30~300吉赫)转发器,性能高于欧洲现有的其他军用通信卫星系统,能进行移动点波束覆盖,是欧洲第一颗具有极高频通信能力的卫星,并且是欧洲首颗与美国卫星进行相互通信(除极高频波段外)的卫星。卫星具有自动采集频段内数据和星上数据处理功能,大大增强了通信的灵活性。由这颗卫星,一个设在罗马近郊的地面监控中心和一些地面、舰船及机载终端等组成的通信系统,可在本国领土和国外维和部队之间传输图像、声音和数据,只要掌握密码即可同派往国外的任何一艘舰船、飞机或士兵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军事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洲各国在航天领域也急于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建立自己的军事空间体系。这种努力在军用通信卫星的发展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北约都发展了各自的军用通信卫星。一些欧洲国家还签订了双边及多边互助  相似文献   

8.
茫茫银海,群“星”灿烂。在众多的人造卫星中,军用卫星是重要的一支。军用卫星是专门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的统称。随着现代化战争向陆、海、空、天全方位扩展,军用卫星已从过去单纯的信息支援装备发展为作战指挥系统和天基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还将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军用卫星种类繁多。按其功能,主要分为信息传输和信息获取两大类。信息传输卫星主要包括通信卫星、直播卫  相似文献   

9.
2001年11月,以色列国防军批准了一项投资3.9亿美元的三军通信卫星研制计划。它由空军牵头,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为主承包商,其中前者还参加“地平线”(Ofeq)侦察卫星计划,后者则曾是以色列阿莫斯-1商用通信卫星的承包商,该星被提议作为以色列军用通信卫星计划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某军用卫星网络信息库软件有关模块的功能实现及其程序设计。该软件可安装在PC机或便携机上,作为有关部分或人员了解、查询军、民用通信卫星网络资源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窄带GSM网移动通信的信道传输特点,对利用该主道传输军用多媒体信息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给出了一种利用窗带GSM移动通信网进行军用多媒体传输的实施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方案可行,软件可靠性高,可移植性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工业》2005,(1):92-92
据美国《全球安全》网站2005年1月4日报道,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全世界航天国家的在轨工作军用卫星共有220颗。其中通信卫星80颗,导航卫星53颗,成像卫星25颗,电子侦察卫星12颗,预警卫星11颗.海洋监视卫星18颗,气象卫星12颗,小型军用或技术发展卫星9颗。它们分别属于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军用通信卫星种类及数量的增加,卫星通信抗干扰的手段不断增多,为了使卫星通信系统发挥整体的抗干扰效能及通信效率,避免各用户无序地采取抗干扰措施,本文提出了在军用卫星通信系统中应建立一个通信抗干扰的支持与决策系统,以协调网内用户采取的抗干扰手段。文中给出了卫星通信抗干扰支持与决策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60年代卫星通信进入实用阶段以来,军事通信装备的身影开始在太空出现。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是军用卫星通信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那次战争被认为是第一次信息化战争,以美军为首的多国联军在战争中传输的信息量大得惊人,其中70%~80%是经由卫星传输的,因此,通信卫星一跃而成为美军战时通信的主力。此后,美军对通信卫星的倚重与日俱增。无论是美军中央司令部弗兰克斯司令坐镇本土、越洋指挥阿富汗战争,还是“捕食者”无人机从海外向国内传送战场图像,离开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军用标准文件因其具有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技术先进、格式统一、实用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有权威性的标准化文件。近年来,美国对军用标准化工作进行的改革,使标准的构成越趋合理,因此,分析研究并跟踪美国军用标准化工作,借鉴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我国军事工业标准化建设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集成军用油料装备的研究、研制、管理和保障活动中各环节所涉及的数据,实现军用油料装备的标准化、系列化和模块化,在油料保障时限内,快速有效地集成所需信息,为实施强对抗、快节奏、高强度的油料保障提供决策依据,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采用智能集成方法与系统工程理论,对军用油料装备数据进行集成分析,确定数据集成方法,提出集成数据模型,建立集成系统体系结构,论述军用油料装备数据集成关键技术,阐明军用油料装备数据集成的研究,对加强油料保障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即开始试验将人造地球卫星用于军事目的。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各种军用卫星相继投入使用。军用卫星已经成为美军现代作战指挥系统和战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军方目前使用的军用卫星有“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舰队卫星通信系统(Fltsatcom”、“特高频后继星(UFO)”、“军事星(Milstar”、“租赁星(Leasat)”和“卫星数据系统(SDS)”等。 国防卫星通信系统 国防卫星通信系统是由美国空军负责部署的一种全球性战略通信卫星网,用于美国战略和战术作战通信。目前使用的是DSCS Ⅲ型卫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世界各国的航天专家已经不止一次发出警告,在近地轨道日渐拥挤的情况下.难免会发生航天器相互碰撞.产生大量危险的太空垃圾的事件。这一担心今天已经变为现实——美国东部时间2月10日11时55分(北京时间11日零时55分),美国铱卫星公司正在使用的“铱-33”商业通信卫星和已报废多年的俄罗斯“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西伯利亚北部上空相撞。  相似文献   

19.
军用卫星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军用卫星未来的发展趋势 ,包括成像侦察卫星、预警卫星系统、通信卫星系统和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趋势 ,指出了小卫星应用的发展方式 ,归纳了卫星组网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现状 ,最后分析了小卫星编队飞行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军用通信卫星自适应调零多波束天线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适应调零天线技术是军用卫星通信抗干扰的重要方面。本文研究星载自适应调零多波束天线系统及关键技术。着重分析了对系统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的多波束天线构形及波束形成网络实施方案,同时简要讨论了自适应处理器的算法与实现。结合我国军用通信卫星抗干扰的实际应用背景,提出了研制星载自适应调零多波束天线的初步设想和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